负荷管理终端及同步设备在配电网用户侧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8期   作者:张骞
[导读] 摘要:负荷管理终端及同步设备是综合利用现代化管理、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多个学科技术进行电力营销管理、电力营销监控、营业抄核收、数据采集等活动的一门技术。科学应用负荷控制技术有助于均衡使用电力负荷,调平负荷曲线,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增加电力企业投资收益。
        (河南泰隆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负荷管理终端及同步设备是综合利用现代化管理、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多个学科技术进行电力营销管理、电力营销监控、营业抄核收、数据采集等活动的一门技术。科学应用负荷控制技术有助于均衡使用电力负荷,调平负荷曲线,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增加电力企业投资收益。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负荷管理终端及同步设备在配电网用户侧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负荷管理终端;同步设备;配电网用户侧;实施
        引言
        在能源互联,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精细、实时、快捷、丰富的用电服务和管理成为大势所趋。助力工业企业长远发展、有效促进智能电网深度发展,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应。对配电网用户侧在负荷管理终端及同步设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力图对工业企业的用电行为进行优化以实现智能用电,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1、负荷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发展情况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经济的着陆,能源供应减少,其发展目标是从负荷控制转向负荷管理,即电力的“控制”功能相对薄弱,而“控制”正在稳步增加。作为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各种通信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结合起来的负载管理系统,应证明是电力营销的中央技术支持和工具。旨在扩大国家经济体系、相互矛盾的供应结构调整、电力消耗变化等的一系列变化和发展,其目的是直接促进和便利工作负荷管理系统职能和作用的转变。在新的市场机制下,企业内外的利用率管理系统大大扩展,因此是电力企业营销提高销售额、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有效技术手段。对象的综合方面:迄今为止,主要的大型用户节能系统监控对象旨在实现从电源到电源电路到电源的全面综合监控、控制和管理。这使得不同类型的端点成为不同对象的不同类型,例如b.变电所、通用配电站、居民,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以满足新的实际要求。功能复杂性:为了确保电力营销的高效技术支持,系统功能应在保留、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往功能的基础上,开发出各种有用的功能来满足能耗要求。、
        2、负荷管理终端及同步设备在实施中的问题及处理
        (1)天线维修:安装时仔细检查天线头部是否固定在支架上,螺丝是否拧紧。安装完成后,您可以小心地拖动以查看它是否在摇晃,以及它是否在摇晃。(2)信号优化:增加输送线路长度,避免电磁干扰,并寻找附近可用的高安装高度。另一种情况是该地区网络操作信号环境差。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同时识别汉语移动性和汉语通信的网络信号,尝试通过两个不同的供应商的智能卡进行电话通话,选择一个成功发送并更好地信号网络的供应商,并安装一个具有首选网络通信的负载均衡终端。
        3、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应用
        3.1 削峰
        第一,直接控制负荷,即通过集中或分散的方式控制峰荷阶段的负荷。第二,分时电价调控。把握用户的可间断供电负荷,电力部门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差异性电价优惠,通过分时电价的方式约束用户用电,假如在峰荷期间使用电量超过限额,则需支付额外的电费,在用电低谷阶段可实行相应的电价降价政策,为用户提供均衡用电保障,合理控制用电量。
        3.2 填谷
        首先,利用有效措施在用电低谷阶段储存电量。其次,实行差异化电价,季节不同,实行的电价也不相同,通过该种方式对用电量进行平衡,防止出现低谷效应。最后,时段不同,收取电费的计价标准也不一样,通过该种方式达到填谷的效果。


        3.3 移荷
        移荷主要是指在用电高峰转移用户的用电行为,主要用在峰前或峰后阶段,移荷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贮热。该方式存储的热量较小,一般只能应用2~4h。二是通过阶段分时电价的方式,使用户主动采取移荷行为。三是控制电器设备,如果可以控制加热炉等设备的出力大小,就能实现转移峰荷的目的。
        3.4 节电降载
        第一,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进行仔细检查,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方案。第二,在选择取暖设备时,应选择双燃料采暖系统,在电能供应短缺时,能采用煤气设备进行取暖,在用电低谷时能进行相互转换。第三,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有效减少电能供应负担,达到降载的效果。第四,合理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充分减少电力载荷,通过热能和电能有机结合达到有效控制电力负荷的目的。
        4、其他措施
        4.1负荷统计分析预测管理
        对未来电力需求的预测是电力市场许多决策的先决条件,也是对规模调整、生产结构调整、电力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确定进行投资的基础。负荷统计信息:负荷分析允许对选定用户、组、行业、对象组合的多个日期进行灵活的负荷和能量曲线分析。此功能使您能够实时分析客户的电力消耗数据、第一次电力运行数据收集和市场预测、分析季节性波动对不同时段使用负荷的影响、提供有关已批准的电力类别的数据、批准的屏幕销售价格等。同时,为负荷预测提供可靠、实时的计算数据,确保负荷预测和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负荷预测:负荷预测使用长期、连续的历史数据来预测选定对象的负荷,例如b.建立使用者、产业、电路、分配器或全域的各种数学模型,例如指数平滑预测方法、分割和预测方法,以及根据预测结果调整预测的精确度。
        4.2双向互动缓解矛盾
        智能电表所代表的仪表监控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监测和反映当时的用电情况,但对实现企业用电数据的规模化存储、分类、整合、分析尚有不足,使得企业难以深入到精细化用电管理的层面。采用大数据分析,基于每日、每月尖峰平谷四时段用电量占比,评估尖、峰时段用电量占比是否过高,提供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使得企业在日常生产中能科学地调控大功率负荷启动时间及顺序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并基于每月统计的功率因数分析其是否达到合格的门限值,并对功率因数不合格情况进行改善以降低电能损耗;对用户用电结构进行分析计算以制定企业用电的改造方案。通过电力需求侧的有效管理,可以降低城市尖峰负荷,在发电端不增加出力的情况下通过负荷端调节电网负荷高峰期的供需矛盾,提高电网稳定性。因此可借助数据挖掘算法刻画工企用电行为,构建企业用电需求预测模型;建立需求侧响应体系,实现用户与电力系统双向互动,根据企业负荷曲线指导用户削峰填谷、错峰运行,助推电力系统稳定。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及同步设备在配电网用户侧的实施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力部门可以通过此应用更好地实现节约用电、计划用电和安全用电的目的,促进我国用电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宇辉,刘洋.提升电力现货交易户负荷管理终端数据完整率的研究[J].机电信息,2019(32):11-12.
        [2]梁捷.基于AHP+熵权法的负荷管理终端软件质量评估[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9,37(05):42-46.
        [3]杨斌,杨世海.基于电力需求响应的负荷终端控制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表,2019(08):62-64+68.
        [4]林伟楠.电力计量中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运用实践微探[J].建材与装饰,2019(23):254.
        [5]俞峰,陶冶林,朱晓康.负荷管理终端及同步设备在配电网用户侧的实施[J].电世界,2018,57(07):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