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7期   作者:孙广军
[导读]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控制当前重要的监控内容之一。
        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控制当前重要的监控内容之一。而在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将其运用于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概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本文主要对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中运用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 引言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生活生产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电网的大规模增加将导致电力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增大,因而为了更好地降低其中建设的压力,需要电力工程施工企业通过外包、引入外来工作人员的方式提高电力施工的效率。而在此模式下,如何对外来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将成为当前电力工程企业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而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智能网络系统对外来人员进行数据分析以及管控,由此提升整体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2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不足
        2.1 信息化管理方式落后
        在现阶段许多电力工程企业依然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安全管理,由此导致施工中安全管理出现信息化技术落后的现象。在传统人工记录的方式下,由于记录的危险行为较多,因而在记录和管理中将极易出现遗漏现象。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企业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但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线上化作业体系,由此导致安全管理难以发挥积极效用,同时还会因为效率低下而出现安全管理综合效用不高的现象。
        2.2 管理实时性不高
        在电力工程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安全事故的蔓延范围,更加需要对其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但在信息化技术运用程度不深的状态下,电力企业将难以及时地对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监控,尤其对于一些施工安全隐患管理人员难以对其进行违章情况的收集,由此将导致施工安全监管难以实现效用。同时在常规的安全管理模式下将使得信息交互的实效性难以得到保障,由此将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3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3.1 基本应用思路
        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借助互联网技术设计了设计互联网层次、移动应用平台两个大模块,同时以物联网为基础对其移动平台的功能进行拆分,其中包括设计应用服务层、外网层和数据层(图 1)。
       
       
        图 1 新系统的功能模块
        在理想状态下,系统的工作流程是具有确定性的,安全管理设备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使得计算机能够通过特征匹配的方式提高图像监管的清晰度,由此更好地对其中的安全隐患进行监控,由此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而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上,设备通过便携式终端、超短距无线射频技术进行图像扫描,对其中具有安全可靠性的材料进行信息匹配,由此提高施工材料进场的安全性。在安全管理设备运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的传输,进而提高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以及便捷性。
        3.2 功能设计
        系统作业的基础为移动通信技术,同时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服务器的部署,以此实现一库一证管理、违章记分等管理,由此通过管理程序的更新实现对信息的监控管理,进而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安全隐患进行监控。在一库一证管理系统中,主要通过特征匹配法以及降维分析的方式,对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并形成相关数集,以此更好地在后期安全监管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辨识维度合集的逼近分析和记忆,使得施工场地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
        3.3 主要支持技术
        由于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要在固定的流程以及原理支撑下进行,因而就需要不断强化信息化技术的综合运用。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力工程信息系统进行建设,由此更好地对其中的功能进行整合,进而提高电力工程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水平。在进行集成化水平提升的过程中,首要工作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现代先进的技术对系统平台进行有控制优化,使得技术人员能够不断地提升创新意识,由此更好地满足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化水平。从整体方面来看,工作人员需要优化电气工程系统的兼容性,在系统当中交换软件和硬件时,还需要使软件与硬件保持一致性,从而实现信息数据;其次,技术人员还需要提高系统与集成化功能的衔接性,由此更好地降低集成化系统的整体运营成本,进而使其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集成化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集成化系统
        在机电一体设备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额外应用传感器技术、集成技术将管理对象与管理终端进行有效连接,同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施工建设场所进行远程监控,由此更好地提升安全管理效果。
        在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信息化运用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传感器技术以及集成技术进行管理,由此提高安全管理的全面性,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的方式实现对施工现场的监控,以此在发现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借助默认程序发出指令,由此及时的切断机电一体化的设备电源,由此更有利于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安全问题的处理。除此之外,信息化技术运用还需要借助嵌入技术、PLC 逻辑控制技术等,对多个交叉环节的数据进行处理,由此更好地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果。
        4 结 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将其运用于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将能够通过智能数据分析的方式提高管理的效率以及可行性。但由于信息化技术在当前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中的运用还处于基础层面,由此就需要结合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策略的探讨,进而更好地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实效性,提升整体的管理效用。
       
        参考文献
        [1]王军龙,李永祥,王守长,钱旭军,夏丽妮.?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3(08):87-88.
        [2]刘欣.?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4):49.
        [3]何小波.?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通讯世界,2017(16):9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