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运维管理模式研究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夏玉山
[导读] 随着企业及居民用电量的逐渐增加,部分地区已出现夏季用电慌的问题
        摘要:随着企业及居民用电量的逐渐增加,部分地区已出现夏季用电慌的问题,这给供电部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迫使对其所负责的设备做好运维管理。电缆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被电力企业重视,因此,推行专业电缆运维管理是电网运检的必然趋势。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以及城市综合管廊的不断建设,公司在网运行的输变配电力电缆呈逐年增长趋势,截止2019年6月份电缆总数统计,电缆总条数从2015年的847条,激增到1946条,电缆运维量的增加,造成原有管理体制下的电缆专业管理漏洞凸显,专业管理环节不流畅、专业管理划分不明确、运维检修责任不清晰、运维检修规范执行不到位、运维标准执行未有效落地、在线及离线检测手段应用差,电缆故障及异常频发、故障异常处置响应速度慢、专业间沟通协调不畅等问题,给电缆的运维安全造成较大的隐患。
        1.我国现阶段电缆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近年来电力行业发展迅猛,无论是从电压等级或输电量都有了质的飞越,但随之而来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多,电缆的日常运维就是主要之一。由于电缆受到天气、人为、外力影响比较大,例如:外部绝缘损伤、潮湿、酸碱腐蚀、超负荷运载、高温、生产质量不达标、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由于对电缆的管理没有一套标准的管理办法,再加上运维管理人员技术薄弱,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电缆的正常运行,严重的可使电缆短路影响供电,更甚者可引起火灾造成人员伤忙,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给受害者家庭带来沉痛的打击,因此对于电缆的的运维管理必须受到相关部门及个人的重视。
        2.完善电缆运维管理体系措施
2.1了解专业管理现状,建立专业的管理流程体系
为确保专业管理落实到位,公司对现有电缆运维管理现状及流程进行了梳理,对现有专业管理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充分的掌握,排查出公司级电缆专业管理存在输变配电多专业管理牵头、各自为政、专业间协调不畅、专业管理要求不统一的问题;基层单位存在电缆专业管理无(专职或兼职)人员设置的问题,针对问题,公司对业务管理流程进行了明确,设立了以公司主管生产领导为组长,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以运维部主管(兼职)电缆专业管理的副主任为工作小组组长,各基层单位副主管、运维部各专责、基层单位兼职或专职管理人员为工作小组成员的工作小组,明确了相关职责要求,建立了以日早会、周例会、月度分析专题会议为联络机制的管理体系,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的电缆专业管理体系,做到了由上至下的电缆管理的闭环要求,为电缆的专业管理落实奠定了管理基础。
2.2 制定符合公司的实际管理要求
通过对国网公司专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建设标准以及各项管理规定掌握、认知情况,以及对实际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情况的调研,重点对电缆运维管理、电缆安装、电缆验收、反措执行、工艺规范等管理流程不统一、技术规范不统一、安装标准不统一,造成个别工作重复或施工质量差,工作效率偏低,且浪费人力和物力资源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汇总和分析,总结提炼公司多年来积累的成熟经验和典型做法,明确了在电缆专业管理环节的责任界定,按照输变配电在专业管理、运维分界、检修维护、日常试验、事故抢修、专业配合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各专业在维护中应执行的国网公司、省公司和公司发布的有效制度、技术标准进行了梳理,明确适用于电缆运检的技术标准,使电缆运维专业管理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2.3建立较为完善的电缆运维管理相关制度
为有效落实国网公司相关标准、制度的要求高效落地,做到运维管理的可控、在控、能控,有效提高了运维检修质量和工艺水平,规范电缆运维生产各环节要求,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高压电缆专业管理规定》、《提升高压电缆线路“六防”工作规范化水平指导意见》等的要求,结合公司高压电缆运维管理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了涵盖运维管理、电缆安装、电缆附件管理、电缆验收、反措执行、工艺规范等。
2.4提升作业人员技能水平
电缆运维检修技能水平是决定电缆安全运行的基础,根据电缆运行经验,多数电缆的故障是由于电缆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不够,造成电缆头制作工艺不良,致使电缆头发生应力锥击穿事故。加上运维人员对电缆结构不清楚,对电缆测温点的认知和重要程度不理解,无法及时发现异常运行电缆的异常隐患,造成电缆发展为击穿短路故障。因此提高电缆运维、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电缆的运维和检修质量。为此公司根据各单位电缆运维人员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年度培训计划,按照各单位人员配置,分批次每年开展2-3次的电缆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并结合聘请知名电缆附件厂家技术人员的形式进行。同时每年开展一次电缆技术人员的技能比武,以技术竞赛促技能提升的方式提高人员的技能水平,逐步提高电缆运维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
3.实施细则
通过对电缆设计、施工、 验收、投运、运行、检修、事故抢修、竣工资料维护的全过程加以规范,实现数字化、流程化的管理目的。
(1)建立电缆及通道基础数据档案,规范命名规则,实现电缆及通道的数字化管理。开展电力电缆基础数据采集工作,规范电缆及通道命名规则,整理、编制电缆及通道基础档案,形成数字化档案资料,并录入到电网GIS和PMS系统,为电缆及通道规划设计、电缆故障抢修、电力施工、电缆及通道巡检等提供支撑。
(2)开展安全隐患整治,建立、规范电缆及通道标识,提高电缆安全运行水平。通过电缆普查,对电缆及通道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维护、补充电缆运行记号、电缆井标识、电缆走廊及通道地面标识,降低电缆及通道外力破坏风险,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3)建立缺陷台帐,梳理管线交叉隐患,梳理出的通道缺陷信息开展消缺与通道大修工作。在电缆管(沟)信息普查、电缆路径探测过程中,对发现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电缆及电缆管(沟)情况进行拍摄照片并记录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严重的问题及时反映至运维班组,由供电单位开展问题核实及整改工作,做到实时消缺。通过电缆普查,对电缆通道存在的各类缺陷及异管进行上报,积极联系管线交叉单位进行整改和留底。
(4)开展电缆身份识别,降低后续故障抢修及运行维护时间。通过电缆身份识别,将电缆录入到电网GIS平台系统中,并安装电缆标识牌,方便施工单位在开展电缆作业时,根据电缆运行标示牌开展施工,降低在故障抢修及运行维护过程中的电缆判别时间。
4.经济效益及居民受益的体现
(1)成本费用有效压缩。《电缆运维管理实施方案》的应用,使各级管理组织和班组员工对标准理解得到了统一认知,杜绝了工作重复或返工现象,提升了运维检修质效和工艺水平,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成本费用得到有效压缩。
(2)人工定额执行效益显著。截止2019年6月底,各单位共执行现场作业187件,落实大修人工定额1043h,与去年同期作业相比减少作业人员工时526h,按照每工时40元计,节约资金21040元,加上车辆、午餐等费用补助,合计节约约5万多元。
(3)停电时间持续缩短。截止2019年6月底,公司未发生六级及以上安全事件,未发生七级及以上电网事件。安全、运行、检修管理指标同业对标位居省公司A段,城、农网供电可靠率分别为99.920%和99.8792%,同比提高0.005和0.081个百分点;累计多供电量453万千瓦时,同比增加95万千瓦时,增长18.7%。
5.结束语
总之,通过新的电缆运维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停电次数,缩短设备检修停电时间,提高了电网供电可靠率。保证了对社会供电服务承诺的兑现,彰显了公司在社会上的品牌形象,对企业的永久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勇波.电力电缆运维检修及管理注意事项[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0):81.
[2]王建伟.高压电力电缆的运行维护分析[J].机电信息,2019(20):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