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输煤煤粉尘成因及防治探析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48卷6期   作者:欧彬
[导读] 目前,我国的火力发展厂大多数仍然以燃烧煤炭为主
        摘要:目前,我国的火力发展厂大多数仍然以燃烧煤炭为主,火电机组在全国发电机组当中的占比特别大。一般来说,火力发展厂输煤系统的粉尘通常都是在煤炭运送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因为煤炭在被运输带锅炉燃烧之前,会经历却料,转运以及筛分等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近些年来,我国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加强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的粉尘治理刻不容缓得这一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更好的促进火力发电厂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粉尘的来源,以及煤炭运送的通道里的煤粉尘飘散问题,与此同时,本文还对火力发电厂煤炭系统粉尘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提高电厂煤炭系统的运行环境。
        关键词:电厂;输煤煤粉尘成因;防治探析
1我国电厂输煤系统当前治理煤粉尘状况分析
        构成电厂输煤系统的单元包括皮带机输送系统、碎煤机室、转运站、储煤场以及却煤设备等。在包括却煤设备、碎煤机室与电厂转运站等在内的生产现场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煤粉尘污染问题,导致生产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在输煤现场进行各项操作的人员的身体健康。就现今我国电厂输煤系统的客观状况而言,输煤系统虽然已广泛推行了相应的防尘对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输煤系统煤粉尘,然而未实现此问题的根本性解决。为了使防尘装置发挥最佳的防尘与抑尘功效,尚应于当前基础上更为深入与全面地探究输煤系统煤粉尘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而制定具备有效性、科学性、合理性的输煤系统煤粉尘防治策略,实现对此问题的彻底根除[1]。
2导致电厂输煤系统煤粉尘形成的因素分析
        2.1碎煤机室
        当碎煤机运行时,转子转动,对煤块施以冲击、挤压处理,使其破碎,碎煤机中扰动鼓风效应会形成数量可观的煤粉;此外,煤块对碎煤机壳体施以长时间的击打作用,导致后者无法充分密封,造成煤粉尘泄漏后果。
        2.2转运站
        煤自上级皮带下落,冲击力大且下落速率高,会形成数量可观的细小煤尘,在冲击作用下,导料槽丧失密封性,导致煤粉尘泄露的发生。此外,对于火车、汽车却煤装备而言,倾倒燃煤时,会对煤蓖子或煤槽产生直接冲击,使得附近空气快速扰动,导致煤粉尘到处飘散,产生扬尘污染。再者,通过分析电厂输煤系统的详细设计,再结合运行现场的客观状况,能够明确导致电厂输煤系统煤粉尘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燃煤自身所具备的物理属性、设备的密封性以及诱导风的作用[2]。
3电厂输煤系统煤粉尘的防治策略分析
        3.1避免煤粉尘形成
        煤在物理属性方面,具备硬度低、密度小、易破碎等特征。对其进行运输期间,受到互相摩擦力、冲击力以及下落的影响,会形成细小的煤粉尘,其重量较低,在外界风力作用下,会发生飞扬现象,导致污染,故而,应从下述途径着手来避免煤粉尘的形成:(1)最大程度减少煤炭流动环节,同时使其流动速度下降,减少输煤期间对煤炭的冲击扰动。诸如,科学控制转运环节,并将转运高度落差调整为合理水平,还需要控制同煤流接触的相关装置(包括碎煤机、滚轴筛)的转动机械速度,使其处于合理范围内,同时应对落煤管采取加装缓冲设备等操作,如此可使由于流动冲击所致的细小煤粉显著减少;(2)对却煤沟、翻车机却煤系统以及储煤场等场所采取全封闭处理。密封导料槽与落煤筒,防止避免外界扰动导致煤流起尘,避免煤粉尘外露;(3)若输煤时劣质煤混合优质煤,需对原煤硬度与细度进行合理考虑,降低煤泥掺烧比例,防止于输送、上煤、存储以及接却步骤形成煤粉尘。
        3.2采取有效的抑尘除尘策略
        因电厂输煤系统煤粉尘的形成无法避免,故而,应对防治煤粉尘工作给予充分重视。

可从以下方面来实现抑尘除尘目的:
        (1)水喷雾抑尘。通过水喷雾进行输煤系统煤粉尘的抑尘处理,其主要作用原理为,水雾的细小颗粒可充分接触煤或煤粉粉尘,同时受到重力作用,导致煤粉尘不能飞扬,使其沉降,由此实现抑尘目的。一般于煤流存在落差、冲击扰动易起尘的区域,安装水喷雾设备,在水压作用下,经由喷头水可形成水雾,将尘元封闭住。喷雾的喷头对煤表面实施直接喷洒,从而提高煤表面水分含量,增大煤表面煤粉尘重量,使其不易扬起;同时,含尘气体水分含量提高,细小的雾化水滴钻连尘粒,导致煤粉重量提高,即产生沉降。部分尘粒会钻附于大块的煤上,由此有效降低煤粉飞扬几率,然而通过水喷雾方式进行抑尘,在所能达到的抑尘除尘效果上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实现彻底抑尘。近些年出现了一类创新型抑尘技术,即微干雾抑尘技术。干雾接触粉尘颗粒,并与其发生互撞,导致后者粘结、凝聚,体积提高,再结合自身重力,发生沉降,由此实现抑尘除尘目的。
        (2)机械抽风操作。可于输煤系统煤仓间、导料槽、碎煤机室、转运站落煤管等区域配装负压除尘器,对于大量煤尘积聚的区域,首先借助负压除尘器产生局部负压,再借助吸尘管抽出含尘空气,之后把已经过滤处理的空气向室外排放。相关实践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大部分电厂在治理煤粉尘方面均采取此途径。机械抽风除尘存在袋式除尘、静电除尘以及湿气除尘等之分,这些类型中,应用率最高的是袋式除尘[3]。
        3.3完善输煤装置
        (1)提升导料槽密封性。对于电厂输煤系统而言,若导料槽未密封,会导致严重的漏煤粉尘问题。导料槽密封材料通常为像胶,输煤期间,此类密封材料易发生磨损问题,进而会丧失密封效能。此外,受到煤流冲击作用,转运站导料槽产生震动,导致密封不严,产生煤粉尘泄露问题。对其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①于导料槽两侧加装迷宫式防溢裙板;②于导料槽前段部分加装三道像胶防尘档帘;③为导料槽配备具备良好弹性的密封材料,确保在冲击作用下,导流槽能够伸展的同时,密封性良好,如此即能够有效抑制煤粉尘外溢问题的出现。
        (2)在落煤管处加装管缓冲设备。通过此设备的安装,使煤流速度显著下降,对由煤流冲击所致密封不严问题的发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由此减少煤粉尘泄露。
        (3)对落煤管采取加装转锁气器处理。将煤粉尘封闭于一定空间中,避免其四处飘散,促进除尘效率的提升。
        (4)安装回旋通风管。可通过闭环流通以及压力平衡形成进行回旋通风管的安装,建立回旋管、导料槽与落煤管三者间的闭合循环体系,如此即能够使煤粉尘空气压力大幅下降。
        (5)增加导料槽的截面。此举的原理在于煤粉尘的沉降。当处于高速气流引导下,煤粉尘可于密闭空间中行循环运动,其自身势能同时于持续撞击时减弱,最后受到重力作用发生沉降。
        (6)曲线落煤管的应用。此项应用能够有效抑制煤流冲击落煤筒环节煤粉尘的形成,使诱导风的扰动作用减弱,同时减少了由煤流冲击磨损落煤管所致泄露问题的发生[4]。
结语
        在火力发电厂环保治理方面,电厂输煤系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属于此项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不管哪个环节均会生成数量极为可观的煤粉尘,包括燃煤接却、掺配、运输、破碎、掺配以及转运等步骤。在国家对环保的要求变得日益严格的当下,在环保方面,火力发电厂需要应对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在生产清洁电能的基础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那么一定要给予输煤系统煤粉尘治理以充分重视。此次研究以自身工作经验为基础,围绕电厂输煤煤粉尘的成因以及防治煤粉尘的措施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1]张忠海.电厂输煤煤粉尘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神华科技,2019,17(05):94-96.
[2]杜啸天.电厂输煤转运中除尘设备的改进与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137.
[3]占敏.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原料输煤系统粉尘治理控制与实践[D].华东理工大学,2014.
[4]张海涛.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电厂粉尘防爆监测系统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