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建筑行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产业,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解决了我国土地资源匮乏、人居住面积有限等重大的民生问题,因此,基于建筑安全性与质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旨在于有效提升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以及建筑安全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物本身具备显著的特殊性,这是因为此类建筑物内部通常都会聚集较多的居民或者其他人员。与此同时,某些高层建筑设有相对狭窄的建筑电梯空间以及其他建筑空间。在此情形下,高层建筑施工蕴含了相对较高的施工风险性。因此如果没能密切关注其中的各种施工隐患,则会较大可能威胁到整个建筑物的坚固度与安全性,甚至伤害到人员安全。由此可见,施工企业针对高层建筑应当能够施以综合性的施工质量管控。
一、针对高层建筑全面推进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的重要价值
高层建筑本身包含复杂性较强的建筑总体结构,而与之有关的建筑施工流程也体现为多样化的特征。从目前现状来看,建筑企业针对高层建筑有必要施以综合性的建筑施工监管。施工企业只有密切关注综合性的建筑施工管控,才能在源头上消除某些建筑施工威胁,对于高层建筑潜在性的施工隐患予以彻底根除。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主要包含基础施工技术、模板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 4 个部分,以下重点分析这 4 项技术在高层建筑项目中的应用。
2.1 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致力于为建筑项目提供支持,避免地基出现沉降、变形的情况。基础施工前要清理好现场的环境,避免影响基础成桩,平整好作业区域,必要时,根据桩基设备关于地面承载力要求参数,通过换填等措施,提高地面承载力,满足桩基施工机械对土体承载力的要求,以免打桩机械倾斜而影响施工的技术效果;施工组织应考虑维护桩基结构的垂直度,基础桩体施工时合理选择静压、振动的打桩技术,要保障打桩过程中的安全性。基础施工好以后就要在现场组织桩基础的测量放线,重点检查轴线并复核,强调桩位、水准线的准确性,测量放线时铺上控制线,标记好桩体位置,提高桩基础的安全水平。
2.2 模板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模板施工技术的目的是引导完成后期的混凝土施工,高层建筑中模板施工技术的影响较大,根据高层建筑竖向结构的需求安排模板施工。模板施工时优先运用铝模、滑模或者爬模的方法,致力于减少高层建筑模板施工中的交叉作业,同时还能降低高层建筑高空施工的风险,有效控制施工工期。模板施工技术的机械化程度较高,一次性组装好模板结构,使用机械设备提拉模板到达指定的位置,经过重复的组装、提拉工艺完成模板的安装。模板安装时要注意相邻模板之间的缝隙,缝隙过大会在混凝土浇筑时有漏浆的情况,应该拼装好相邻模板,保障模板的整体性,尽量不要在模板层面上遗留缝隙。
2.3 钢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中钢筋结构起到加固和稳定的作用,钢筋施工技术要点可以分为三项:第一,明确高层建筑中所需的钢筋量,检查钢筋的质量、数量和规格,深入分析钢筋施工技术,重点掌握关键位置钢筋的施工方法,把关现场钢筋制作过程下料、锚固长度,接头留置位置等,确保施工时钢筋材料的合格性;第二,高层建筑钢筋施工中采用了绑扎和焊接技术,应根据不同位置的需求选择钢筋连接的方法,一定要保障相邻钢筋连接的稳定性,促使钢筋能够支撑高层建筑工程的主体;第三,根据技术流程规范柱墙插筋技术、钢筋接头位置,保证柱墙插筋数量、规格、型号、连接位置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
2.4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属于最重要的技术。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1)混凝土施工时应该选用优质的原材料,规范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具备抗裂性能。为了保障混凝土配合比的严谨性,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及外加剂,粉煤灰和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流动性,促使混凝土满足高层建筑的施工需求。(2)混凝土浇筑是整个混凝土施工的核心,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采用分层分段浇筑的方法,遵循一次性到顶的原则,每完成一个阶段的浇筑工作之后就要在初凝以前组织下一个阶段的浇筑工作,相邻上下两层的混凝土浇筑控制在初凝时间以内,以免两层混凝土之间有冷缝出现。混凝土浇筑时的材料用量大,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配置好布料机和土泵机,保障混凝土施工的顺利实施。(3)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完成应及时组织养护工作,养护时间不能少于 7 天,现场可采用洒水养护的方法,促进混凝土的固结硬化,保障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受力标准。
三、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3.1 工程地质监测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考察和了解,确保各方面因素都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并且为后期施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我国当前有一部分施工企业忽略地质勘测工作,这样就会对施工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际开展地质勘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跟踪旁站,确保检测数据具备准确性,从而保障能够为后期施工各工序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3.2 施工方案的建立
第一,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需要对设计工作严格管理与控制,还需要保证设计内容与施工现场状况不出现差距,从而突出施工方案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另外,施工企业还需要对设计方案反复研究和审核,避免其中存在漏洞。第二,实际开展施工方案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聘请专业人士为其指导,保证能够提高整体施工的质量。第三,在确定施工方案后,还需要将相关方案与图纸于施工现场进行对比,如果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应及时改正或完善,避免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从而保障施工方案具备可靠性的特点。
3.3 高层建筑裂缝的处理
3.3.1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采取强度较高的混凝土,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其内部经常出现裂缝的现象和问题,这不仅会对建筑的美观造成影响,还会对建筑整体施工性能和寿命造成影响。所以,为了能够有效避免裂缝现象的出现,就需要采取低热量的水泥材料,这样就能够避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出现裂缝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保障高层建筑自身的性能与使用寿命。
3.3.2 避免混凝土浇筑后开裂控制措施:
(1)浇筑时间:南方地区夏季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开盘时间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控制在下午3~4点开盘为宜;
(2)浇筑过程控制:采用商品混凝土时,由于运输过程可能产生轻微离析,故搅拌车卸料前应搅拌1~2分钟左右方可开始出料,浇筑过程禁止私自加水;
(3)磨面:按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混凝土板浇筑整平后1~2小时,视表面收水情况,应及时安排第一遍磨光处理;当已浇筑混凝土即将初凝时,采用磨光机或人工进行混凝土表面第二遍打磨,再进行拉毛或压光,完成后及时覆盖保湿养护;
(4)养护:浇水养护时,尽量采用雾状洒水,可按住水管,往上喷水,让水再自行下落方法,且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11:00~13:00),养护周期按7天控制;
结语
高层建筑的工期长、施工技术繁琐,高层建筑施工中应该规范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促使建筑施工能够顺利的完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均关系到项目的安全性,需采用规范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完善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控制,强调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