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建议

发表时间:2020/7/1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6期   作者:于兴斌
[导读] 建筑施工安全不仅关系到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它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摘要:建筑施工安全不仅关系到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它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较为完善,但安全事故仍然频发。所以,要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并探讨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最终达到安全管理的最高目标——“零事故”或“零伤亡”。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优化管理
1 引言
        建筑业飞速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频繁发生的建筑安全事故给建筑企业敲响了警钟。安全不仅联系着生命财产,而且还系着不同家庭的命运。常言道“安全重于泰山”,建筑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在增加建设成本的同时也直接给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危害,甚至会让受害人的家庭出现变故等一系列的问题。安全生产作为建筑企业的生产建设的重要指标,每一个建筑企业都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变化、常抓不懈的艰巨任务,但安全生产依旧是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绕不开的命题。频繁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不仅严重束缚了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伤害更是不可估量。因此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实现“零事故”或“零伤亡”的安全管理目标任务任重道远。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2.1概念内容
        施工安全管理以安全为中心,并由企业专职安全管理部门或者专职安全管理员组织实施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安全指标的量化和考核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施工安全管理是指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按照要求采取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措施,将施工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逐一排除,将未达到安全标准和要求的整改达标,及时解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
        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安全制度实施以及技术安全管理等三部分。组织安全管理是针对不同的企业组织架构进行责任划分、制度流程等进行设计和完善。安全制度实施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执行相应安全规范制度,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等,确保施工建设严格依照规章制度进行。技术安全管理是指在施工建设中不同项目、不同器械设备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参数,尤其要结合项目、设施设备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防止安全事故。
        2.2重要性分析
        安全生产对建筑行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既是建筑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也是降低风险损失和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的必然要求。整个行业要健康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安全生产建设,而且还要将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否则无安全保障的高危职业终究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始终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这是建筑发展最本质的要求。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政府对建筑市场的监管不到位
         在建筑业中,建筑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对建筑市场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使得建筑市场的监管更加宽松,导致安全问题频发。我国有加强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文件,但政府对这些文件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安全管理存在许多漏洞。对于一些需要监督的项目,没有有效的监督。换句话说,很多领域所谓的安全监督就是意外突击检查,它不构成施工部门的监督管理角色,而是混淆施工部门,忽视安全问题。这是缺乏常规管理的结果。此外,在中国很多地方,建筑行业的监督管理权和处罚权是分离的,这又一次削弱了管理。因为如果监理发现一些施工部门存在安全问题,被移交给其他部门进行处罚,整个监理层次就会变得非常繁琐,缺乏管理的及时性,从而削弱了监理的作用。
         3.2农民工安全教育不足,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距离加快,农民为了生计而从家乡大量涌入城市。而因为建筑行业要求相对较低,于是大多数从事了建筑行业。

但是这些农民因为来自交通不便利,文化不发达的偏远地区。从而劳动保护意识能力不足。他们没有专业的培训,不能满足施工安全的需求。所以是施工事故发生的主体。
         3.3法制不完善,先进性不足,监督执法薄弱
         目前,我国建筑安全法律制度不完善,许多建筑领域的范围不够明确。例如,在选择许可或安全生产责任方面存在行政处罚。技术安全标准不符合标准,明显落后。一系列规章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许多潜在的安全风险。安全监管只实施已建立的安全监管项目,不制定尚未建立的规章制度和保护制度是不够的。国家应当处理好安全生产关系。有责任心,有自觉性。
         3.4安全监管投入不足
         在现行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中,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投入,但在实际管理中,由于缺乏专职监督,施工安全监督覆盖面小,监督力度明显不足。近年来,城市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一些建筑企业往往通过减少各种支出来降低工程成本,而安全管理支出是首先要削减的。因此,由于安全管理投入不足,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水平不高,安全防护设备不足,施工人员无法在高风险环境中得到根本的保护。
4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4.1合理规划和布局施工场地
        在建筑施工现场,每一次施工都要进行施工宣传、警示标志、安全防护和技术资源,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健康,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和规划水平。施工前,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有关规划要求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布置图。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建设单位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建设单位指明方向。根据调查统计,科学合理的布局可以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
        4.2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
        无论是业主单位还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必须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坚决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要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统一安全监理数据,不断规范安全行为,提高监理水平,增强监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现场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农民。加强农民安全意识培训,做好安全防范准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一个不规则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了解整个过程,了解他们工作中固有的危险物质和危险因素。员工必须持证上岗,佩戴安全帽,对个人安全负责,提高工作警惕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4.3施工安全技术的实施
        做好施工组织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安全作业,做好技术转让工作,在明显的施工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做好季节交替工作。施工现场临时搭建,应该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对施工现场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构筑物,应当给予特殊保护。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施工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定期维护机械设备,确保性能符合安全标准。
        4.4掌握安全基础设施,保证安全成本投入
        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礎和前提。施工人员在建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据统计,过去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不是安全管理体系或设施的不完善,而是安全意识淡薄,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
5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施工安全管理质量,这样容易引发各种施工安全问题,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施工企业必须树立起先进的施工安全管理理念,创新、改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结合施工项目的内容和特点,优化设计施工工序和流程,制定并完善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和制度,督促全体施工人员规范操作。

参考文献:
        [1]盖永桓,张少梅.浅析如何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的体会[J].建筑安全,2016,31(1):24-26.
        [2]赵伟.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5(1):362-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