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信息化教学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梁庆庆 韦子娥 沈新福
[导读] 目前,我国是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必修课
        摘要:目前,我国是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本课程原名《建筑识图与构造》,因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后命名为《建筑制图与识图》。“项目化教学”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具体的项目进行教、学、做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建筑制图与识图》的项目化教改实践,详细阐述了本课程的课程特点、教学现状、教改思路和教改实践等,并进而分析本次教改的效果和得失,最后对本次项目化教改进行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
        引言
        在高校中,对于土建相关专业学生而言,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的相关课程,是他们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该课程通过学习相关投影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进而对建筑工程及建筑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而该课程又比较抽象,学生们可以通过相关图纸来对建筑物的内外构造进行想象,并通过这些想象和进一步的观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某一具体建筑设计所表达的具体建筑功能和艺术美感,这些对学生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相关基础知识和必要的技能。例如基本的识图能力,初步认知建筑物的构造,能够对建筑物设计的合理性进行简单的判断。
        1课程改革研究意义和价值
        1)调动学生积极性,调解课堂氛围在进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上课鼓噪无味,缺乏主动性,课堂氛围往往死气沉沉。BIM技术的引入,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模式,抓住模型直观化、具体化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好,便于促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提升专业技能,激发创新创业能力BIM技术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项目互动形式,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有效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在目前学习环境下,学生缺乏足够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表现为懒散,缺乏斗志,最根本问题在于课程缺乏特色,不足以引起学生兴趣,需要BIM技术来推动。而且BIM技术引入能够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能够为施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不断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全面发展。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充分利用BIM技术特点,发挥BIM可视化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抓住一切课利用网络资源,发挥信息化作用,扩大教学资源。
        2《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信息化教学应用
        2.1课程体系改革
        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的组织,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机制的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改革主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课程结构体系。首先,改革要对课程进行精准定位,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确保课程定位符合要求。其次,改革要保证课程设计理念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确保理念先进、思路清晰,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展开,并加强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确保课程体系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等特征。另外,改革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与安排,保证教学内容能够相互衔接,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标,教材要结合课程内容选择适用性强、内容先进的教材。最后,改革还要注意教学配套资源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包括课件、习题、实训项目等,确保这些配套的教学资源能够符合课程设计的要求。学校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应用及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的纲要,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调整,比如定期更新试题库、识图能力训练等,从而有效提高教师建筑识图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识图能力。
        2.2建立CAD工程制图考核改革办法
        按照教学考核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活动的各项环节,明确检验标准和相关知识点,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复合实现的操作性。考核分数是衡量教学形式的标准和重点,注重建筑本身的形式和专业性,对建筑CAD、工程制图的识图能力进行考核分析,注重改革操作思路的拓展。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能力核心标准,注重综合素质与考核体系的建设,提高考核体系的建设。


        2.3实践教学
        本门课利用第三个项目设计了3个实践教学任务,分别是虚拟仿真识图、项目建筑模型制作、施工图答辩。“万霆公寓楼”项目比之前上课和练习的两个项目难,其图纸多,结构复杂,所以需要多达3个实践任务二十多的课时进行实践训练。虚拟仿真识图软件是万霆公司开发的,专门为“万霆公寓楼”项目制定的一个虚拟识图软件,其主要功能有场景漫游、构造认识、虚拟建造等。虚拟仿真识图主要运用该软件的场景漫游功能。学生的任务就是利用图纸在虚拟的万霆公寓楼内寻找各种建筑构造。这其实就是一个初步识图的过程,我们将这一过程融入软件中,就更容易开展,也更容易对学生进行量化的考核了。项目建筑模型制作是让学生在识图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层的建筑模型制作,然后全班各组将各自制作的模型拼接成一个建筑整体。因为“万霆公寓楼”为16层的建筑,所以一般将全班分为16组,然后运用KT板、热熔胶、双面胶等工具制作1:20的建筑模型,要求按图施工,各种尺寸构件都应与图纸一样。各组完成模型之后还要根据立面要求利用颜料对模型进行装饰,最后全班合力拼装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模型。通过手工制作,学生们会注意到更多的细节问题,提高识图能力。最后是利用答辩来考察学生的识图成果。这一实践环节也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完成5个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打分。
        2.4通过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进行学习
        在高校教学的安排中,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类级建筑管理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而大多数学生对图纸中所包含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并不多,而且缺乏对建筑工程感性的认知,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高校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到实际的施工现场参观,同时让现场的施工和工程人员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讲解,在现场中,学生们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到完整的工程施工图纸,看到真实的建筑物,通过这些建筑参观,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
        2.5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应该增加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为主体的案例替换传统教材。通过引入实体项目,以项目作为教材教学的主体,带动学生投入到实际案例中,促进教学转型,迎合国家提倡的教材改革,能够更好地将说、教、学结合起来,形成统一整体。
        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不仅《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态度也重振光芒。实践证明,项目化的改革在识图课上是行得通的,而且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新的,希望我们的教改经验能够为职业教育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姚纪,田瑶,李承静.浅谈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情境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5):72-74.
        [2]邓惠,黎望怀.微课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5,(4):30--31.
        [3]陈平.“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电子商务课程为例[J].知识文库,2015(2):40.
        [4]吴昆.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13-16+81.
        [5]吴佳南,徐卫星.基于BIM技术的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34-36.
        课题编号:LZZJS2019C008,2019柳州市职业教育C类课题,课题名称:建筑工程识图赛项集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