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大同分部 037039)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电力企业面临着新的环境,需要超前进行人才的储备与培养。目前,电力生产大多集中在国有企业中,其与资本市场交集甚少,在国家“把握中间,放开两头”的政策鼓励下,众多电力企业都壮志满怀的走向市场。“企业发展,人才先行”,进一步提高传统电力企业职工市场化意识和综合素质,尽快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来适应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值得我们去认真的思考及研究。本文通过目前宏观环境对电力企业人才需求的影响、传统电力企业人才培养现状与特点以及新形势下电力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希望能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市场化人才培养;电力企业
1宏观环境对电力企业人才需求的影响
1.1技术因素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工业、服务和金融等行业都积极地采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业务和管理变革,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信息所承载的“数据”的能量,已经成为管理变革、技术创新、社会价值提升的重要力量。大数据的出现使电力企业中智能电网的建设成为了可能,智能电网能够深度分析电网运行实时数据,实现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可以进行更有效的需求侧管理,让电力企业可以提供给人们安全稳定的电能。
1.2法律法规因素
近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等文件。依法从严治企持续加强,电力行业面临的政府监管愈发严格,需要企业自律要求越来越严。员工对收入增长的预期与企业外部监管产生了一定冲突。为了解决这一冲突,需要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让企业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攀升,这需要加强管理。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1.3环境因素
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加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特高压电网的发展。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是国家的战略层面对发展电力企业提出明确的要求,有利于推动“一特四大”和“两个替代”能源战略实施。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能源合作和对外投资,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因此,无论是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还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贯彻,特高压电网会加速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对于特高压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加。
2传统电力企业人才培养现状与特点
发电生产是传统电力企业的主营业务,这就决定了其在人才招聘、培养、储备上更侧重于电力生产技术、水动技术(水电厂)、火电技术(火电厂)等方面。目前,众多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方面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各传统电力专业之间缺乏交叉互补,人才断档情况明显,年轻的技术型专家人才缺乏,整体人才层次不够均衡。二是电力职工个人技能单一甚至滞后。电力生产强调安全性,多数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不会为员工提供多个岗位选择,多数职工长期从事单一工作,缺乏系统性工作思维和锻炼。三是电力企业职工岗位晋升通道狭窄。传统电力企业职工大都是通过技术积累和进步来获得职位上升,即为技术上升通道,或者就舍弃技术专业本身转为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即所谓管理上升通道。而对于电力企业职工个人存在以下现状和特点:一是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新政策、新动向缺乏理解和思考,甚至对行业改革的成效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二是无学习新技能、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很多电力行业人员还抱着岗位“金饭碗”的幻想,没有主动适应发展新形势的意识,不会主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来适应市场化,导致自身专业技能滞后。三是众多电力职工长期从事生产工作,缺乏与资本市场的互动。认为电力行业市场化就是和资本这个“野蛮人”打交道,尚属于企业与市场的博弈,和自身无太多干系。
3新形势下电力人才需求分析
3.1扎实的电力专业知识仍是基础
未来,无论是从事传统电力生产还是面向市场,电力专业知识仍然是行业人才的必须基础。一方面,抛开发电生产不说,在市场化的导向下,竞争势必越来越激烈,扎实的电力知识是立足行业的根本和前提。另一方面,市场化下的客户需求会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等方向不断发展,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是参与竞争、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保障。激烈的服务竞争下不会也不允许有“门外汉”出现。
3.2良好的综合素养与技能将是核心
电力市场化相关工作会涉及电力生产、输配电、计划合同、经济学、法律、行政管理、后勤服务、沟通交流、公关处理等方面的日常事务。以电力市场销售为例,在完成一次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前期沟通协调,主要有同发电企业、配售电企业、电网公司、政府机构良好沟通;中期需要明确合同细节,在法律及政策框架下为企业多得利益;后期需要各方及时执行合同,确保各方利益,同时要尽力维持同客户良好合作关系,以期下一次合作。这其中不仅考验销售人员的专业素养,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强大的综合知识体系的支撑。综合素养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相关工作的质量,这也恰是电力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3.3必须加强创新创造等通用能力
任何一个行业离开创新创造将会停滞不前。现如今,传统行业都在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潮流趋势靠近,争先恐后促进行业升级、转型,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对网络化、数字化的要求将会更加迫切。这就要求在未来发展中,无论是传统电力生产,还是与市场接轨的相关产业,电力人才都必须具备较好的创新、创造思维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4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将会更加明确,市场化交易规模也将不断扩大。鉴于此,电力企业应在传统人才培养思路的基础上有所转变和侧重。
4.1优化企业内部上层建筑设计
要将市场化人才培养放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研究。要立足主营业务、主动适应市场化,同时为广大职工做好引导、培训、宣传和教育。
4.2强化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一是要在新员工招聘时注重有市场化专业背景的人才储备。二是做好现有在岗职工市场化培训,提供调训、轮岗的锻炼机会。
4.3优化企业现有岗位层级
扩宽员工上升通道,鼓励员工全方位发展;人才任用上要不拘一格,对突出的职工给予充分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4.4引入合理竞争机制
采取竞聘上岗模式,达到“能者上、庸者下”,借助市场化这双无形之手,挑选出真正适应市场的优秀人才。校企联合,从源头着力培养行业优秀人才。只有电力企业与高等院校、技术院校的深度联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学校和企业的诸多问题,比如电力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在校课程设置与行业不匹配甚至脱节、高校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无实训经历等。学校和企业深度联合,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训、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保障和参考,高校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行业新要求的专业人才,真正实现企业人才“用得上、留得住”,可谓一举多得。
5结束语
电力行业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优秀的电力人才将会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在总结以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拓展新思路,才能培养出企业和市场所需的新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哈全德.基于智能电网背景下供电企业人才培养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07).
[2]曹荣.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市场化人才培养思考[J].办公室公务,2018(8),17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