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探析 付伟杰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7期   作者:付伟杰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也在逐渐的改善,由于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的符合越来越大,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会造成影响。
        (广州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1400)
        摘要: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也在逐渐的改善,由于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的符合越来越大,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会造成影响。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会影响供电,还会产生其他的严重影响。采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可以加强电力系统的性能,使电力系统平稳的运行,并且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因此在电力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作出以下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引入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确化,提高整体电气系统运行的技术含量以及管理质量,保证电力资源能够持续稳定的供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电力支持。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充分发挥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价值以及作用,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1关于电气自动化的相关概念
        以往的电气自动化技术逐渐落后,不再使用,新技术的出现,使社会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目前我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中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结合使技术具有更多的功能,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管理的效果加强,同时将先进的技术融合到其中,使电力运行得到了优化。其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结合网络技术进行发展,使电力系统在网络条件下更容易进行维护,使监督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另外,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使电力传输过程变得更容易控制。
        2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的发展过程
        电力是人民生活的基础同样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之一。发展最初的阶段是对配电系统的开关设备设立的配合阶段,在当时电网的建设所采用的设备以及技术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统一的系统,也没有构建起健全的计算机网络机制。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网逐渐的进入到了配电通信的网络化时代,在此时电网已经具有了较为完善的配电通信网络,基本上实现了有非自动化向自动化阶段的转变。通过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改革,现如今的电力系统进入到了智能发展阶段,智能电网具备非常鲜明五个主要特征,即自愈性、兼容性、安全性、交互性与经济性特征。对于自愈特征而言,智能电网可以实现故障诊断与隔离,使电网具有非常显著的自我恢复能力。而兼容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其能够对发电方式与设备类型等实现全面的兼容。安全性特征体现在电网发生故障能够保证供电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用户用电处于正常状态。从交互性特征来看,其能够实现与用户做出良好的交互,显著提高电网管理能力。对于经济性特征主要是能够显著提升电能利用率,进而降低运维成本。
        3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电网技术的运用
        电网技术主要包括电网一体化和电网调度自动化两部分。随着这两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迅速提升,可以把系统运行的相关数据收集起来进行合理、科学的调度,此外还能够提升电网调度的准确性。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分布范围十分广阔,因此也使得电网调度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各个区域不同功率电力调度的合理性,提升系统内部对数据的处理速度,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预警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提高对电网的控制效率。
        3.2仿真技术
        在电气系统运行之前,需要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以判断电力系统是否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传统的模拟技术手段比较落后,流程比较复杂,持续时间较长,而且检测效果难以真正反映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结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原理的仿真技术能够加强对传统的经验环节的处理以及优化,提高检测效率及检测质量。

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辅助达成相关的协议,从而能够使得数据信息可以经由网络传递到供电单位的接收端,发现不符合标准的指标并进行改进,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应用仿真技术还可以实现仿真建模以及动态监控,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行质量以及运行效率,减少电力企业的保养成本以及维修成本。
        3.3FACTS技术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界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输配电技术应用过程中,为了确保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改善传统输电能力的局限性,建立了新型的输电系统,这就使得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应运而生,这一系统装置的核心内容是逆变器和并联电容器,装置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和电网电压同步运行,能够有效地调节和控制电压的运行,实现电压运行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装置的可调节范围比较广泛,反应速度快,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惯性问题,能够消除机械旋转和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其中,ASVC装置的本质是固态装置,能够控制网络的暂态,这就使得其可控性有所提高
        3.4监控技术
        电力系统管理中传统的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还存在人为的操作失误现象,导致其中一些环节出现问题,影响了准确性,使管理的水平降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通过和网络技术的结合,使电网系统具有智能化特点,可以进行更好的监控。通过监控系统可以手机数据信息,并且将系统中的故障中发现,根据预设的处理方式对故障进行排除,还能够进行警报提醒,使电力系统得到及时的维护。另外,对窃电行为也有着有效的监控作用,使违规行为被及时的发展,保障了用电的管理质量,使人们具有良好的用电环境。
        4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
        4.1智能化趋势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电力企业对智能电网研究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强,我国的电力系统也进入了智能化发展的阶段。智能化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实现了有效预防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种故障发生的目的,同时对于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电力企业应该充分借助科学技术的优势,加大智能电网系统建设的力度,确保我国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4.2自动化配网
        在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电力技术人员需要将配网系统构建工作作为重点,在配电网工作过程中应用高新技术,定制电力技术是适合电网高新技术中应用效果比较明显的一项技术,其引进了很多现代化高端技术,在电网出现突发性负荷变动的情况下,电力技术人员可以优化电网配置,以满足电网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除此之外,多岛系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其能够将分散的通信网络连接起来,为电网系统共享资源活动提供便利,电力企业还需要对配网系统中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予以重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电力技术人员需要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运行中,实现发电到配电全过程运行的自动化,为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供支持,提升电力系统的应用效率。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是电力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电力企业需要认识到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出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优势,推动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超.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8):222-223.
        [2]徐敏锐,卢树峰,杨世海,贾芳艳.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J].电力设备管理,2018(11):28-30.
        [3]李修伟,陈广文.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31):114.
        [4]张时玲.浅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中国高新区,2018(02):137.
        [5]王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