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010030
摘要:产教融合是当下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针对目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现状,本文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内业管理实务》为例,分析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园林工程;内业管理
引言
产教融合的“产”指产业,“教”专指职业教育,而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能力和资格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相当于进口与出口的关系:产业吸收高水平技术型人才,而职业教育正是创造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二者相结合即可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又可提高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水平。[1]产教融合与简单的校企合作不同,产教融合强调学校与企业间在信息、文化、资源等各方面充分互补融合,共同致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真正实现校企更深入紧密的融合。[2]课程建设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顺利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是深化产教融合的落脚点,所以解决产教融合问题的首要前提是要实施课程改革。本文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内业管理实务》为例,探究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二、课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园林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工程建设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建设单位对园林资料管理专业化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顺应形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内业管理实务》课程,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园林工程资料管理人才。根据长期的课堂教学和毕业生反馈情况,总结发现该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
1、缺少相应规范和合适的教材
由于园林工程建设的区域化差异,各地工程验收标准不一致,所以到截至目前,全国未出台统一的园林资料管理标准,园林资料验收均参考地方标准。例如内蒙古地区由于地理纬度跨度大,目前尚未编制园林工程资料验收规范,故在验收时需参照内蒙古地区《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程》(DBL5/27-2005)。[3]目前该课程教材多数参照北京等发达地区规范,与本地区验收标准不相符,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将该课程真正从“学科型课程” 转变为“应用型课程”是课程建设的前提。
2、教学方法和模式与当前高职学生特点不相符
高职园林专业学制仅为三年,专业课程学习时间较短,高职学生存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且自主学习能力差等情况,如何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以及改进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操作能力至关重要。
3、学生缺少实习实训机会
由于园林工程的复杂性和地域性,以及企业园林资料管理的不规范性,导致学生很难有机会在实际园林工程项目中进行实习实训。若仅靠传统理论教学的方式,虽使学生理论性较强,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毕业时很难成为高水平的园林工程资料管理人员,这不符合高职园林专业的教育目标。所以如何通过产教融合让学生迅速积累实践经验是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
三、对策分析与总结
1、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
国家及园林行业的规范和规程在不断更新中,所以教师团队应定期赴企业学习调研,掌握行业前沿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保证课程内容与真实的园林工程项目相适应。教学团队以本地区真实项目为载体,编制与本地区园林工程项目相适应的教材或教学手册供学生学习。
2、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以真实工程案例为载体,串联园林工程资料管理的所有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资料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资料管理能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合理利用相关教学软件及微信公众号,提高课堂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采用课堂教学和视频慕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使学习的参与感更强,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3、建立仿真模拟实训室
学校完善自身的教学软件和硬件,建立仿真模拟实训室,弥补课程教学阶段不能去企业实习实训的窘境。仿真模拟实训室通过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手段模拟真实的工程现场,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观察现场,了解工程施工情况及措施,提高对园林工程资料管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4、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及专业教师加大联系园林工程企业的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岗位。将本课程与顶岗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假期赴企业实习实训,并聘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赴学校进行实训教学,讲授工程资料管理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2]石海燕,柳军,李东娅.《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3):43-47.
[3]任雪丹.《园林工程内业管理课程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6):414.
5.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NZJGH2018027)
作者信息:贾宗明(1990——),男,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硕士(博士在读),主要从事工程力学、施工管理研究,E-mail:molu24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