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德州市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吴洁
[导读] 摘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背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力举措。
        德州市委党校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背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德州市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地区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由此提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背景
        德州市提出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背景如下: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以平原县为例,截止2017年底,全县878个村,村级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村庄506个,占全县总村数的57.6%,其中超过100万的村仅4个,全部都是城中村,3-5万的村庄324个,占全县总村数的36.9%;3万元以下的村372个,占全县总村数42.49%,还有不少村集体收入薄弱甚至空壳。
        二是党支部服务群众没抓手。“手中无米、唤鸡不灵”,集体没收入,农村党支部服务能力弱,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眼,基层党组织化、虚化、边缘化。
        三是老百姓外出打工土地没人管。为增加收入,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种田劳动力严重不足,外出务工人员两头率扯精力,影响农民致富增收。
        四是现代农业发展遇到瓶颈。以德州市平原县为例,农村土地多数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全县84.9万亩耕地中,81.7%的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粮食亩产量已经达到瓶颈,缺乏增收空间;同时,受地块分散的展铜,不利于农业机械大面积高效作业,制约了各项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把土地集中起来,为发展有机食品和第三产业莫定基础,搭建平合,发展“新六产”和特色产业。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层面“四个中心”的问题
        农技服务中心不到位,人员少,农技服务网络网破线断人散,一直没法集中起来;政策整合中心,目前很多项目都是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基层没法整合;为农服务中心,因为资金少、缺管理人才,覆盖不到位,单纯依靠供销社投入难以支撑;对接龙头企业过程中,在项目落地上存在土地指标固难;发展绿色农业,打出地方牌子,还需要个培植过程,土壤整治还要时间等。
        (二)合作社层面自身管理经营的问题
        资金筹集难,一般一个500人、1000亩地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一年的投入在30万元左右,对集体经济薄弱村来说,筹集这部分流动资金比较困难,金融部门贷款政策不明确、程序比较繁琐等;经营生产关系变了,但是水利没施供应条件没有变,大型设备进不来,原来一家20亩地可以,但是上千亩地需要更完善的水利配套,一套先进的喷设备价值过百万,依靠合作社自身,资金受限。
        (三)支部层面村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
        部分软弱涣散村,支部战斗力、聚力差,干部能力素质低,群众对支部工作不支持,对干部不信住,老百姓把地交给集体不放心;由于历史原因,一二三类地有区别,三类地的农户原来种的地多不愿意退,土地不均造成流转因难;前期发展起来的一些大户用低的租金流转了部分土地,阻挡了合作社工作的推进:部分支部书记自身多种着地,怕触及个人利益,不愿带头流转。
        (四)政策层面分散滞后的问题
        目前的惠农政策和项目资金分散在各个涉农部门,具体的条件和要求不一,存在滞后性、多头性问题,基层整合存在一定困难。

比如,目前涉农资金都是项目化管理实施,由多个上级主管部门分线下达,基层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整合集中、绑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农业系统实施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工作,签约后需要等四年,人才才能到位,解不了近渴;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要求先拆后补,一些地方因资金短缺无法启动拆迁安置,导致基层等待、担心和观望等。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村集体增收,提出如下建议:
        (一)村庄合并
        以平原县为例,2019年全县已拆迁67个村,在“两区同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发展社区建设,适应村庄数量减少的规律,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按照“1+3+67”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布局,推进村庄合并村庄拆迁后收回的宅基地实施集中储备,开发或复垦,有效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当前平原县城规划区外769个村,农村用地1661万亩,按照城乡增减挂钩项目结余土地比例70-80%计算,全县可供活的建设用地空间将达到10万亩左右,村庄复垦成耕地后按现在的承包价格,均可实现集体收入10余万元以上。
        (二)宅基地连片整治土地增减挂钩
        根据省国土厅政策规定与周边耕地相连成片的可以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建立宅基地整治财政补偿机制,通过宅基地整治的与大田相连,达到10亩以上的空闲地,退出宅基地片区,县财政将给予每亩净指标15万元的奖励补助,去除对退出宅基地农户的补助,预计村集体可一次性增收50万元以上。土地复垦后对外承包每年可收入约1万元。根据前期摸底,至少有一半的村可行。
        (三)宅基地超标准有偿使用
        对农村宅基地超面积、“一户多宅”和村内空闲地按标准进行费用征收,收取费用全部归村集体。其一是宅基地超标准有偿使用。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农村宅基地超标准有偿使用机制,农村宅基地超面积、“一户多宅”和村内空闲地有像使用,收取费用全部归村集体。按照前期统计的调查数据和初步确定的收费标准,预计平均每村增收1万余元。这种模式基本上村村可行,具有面上推广的意义。
        (四)鼓励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
        一是制定章程,明确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村党支部首先讨论研究合作社的概念、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并写入章程。合作社设有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三个机构,均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由3-名理事组成,理事长多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理事从“两委”干部和种田能手中产生。监事会一般由3名人员组成,监事长和监事由社员自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中选举产生,合作社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三重一大问题决策项报党支部通过后实施;理事会负责合作社较大议事决策和生产经营;监事会和全体社员行使知情权、监督权。
        二是及时解惑释疑,让老百姓放心流转土地,使加入合作社成为他们自己的意愿。工作开始之初,群众心里有很多顾虑,有的担心集体种不好地、收入没保障;有的对入社政策不明白、有疑虑。乡镇、村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一项一项给群众讲清楚,说明白。
        三是因村制宜、实事求是。各乡镇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在村庄数量上因乡镇制宜。不摘一刀切,不能行政强制推动,乡镇班子战斗力强的、村级班子好的、条件成熟的可以多搞。反之,可以少搞,但必须搞一个、成一个,不硬性要求全村100%的农户全部入社,不硬性要求每户100%的土地全部入社,允许入社农户留出自留地、小菜园。
        参考文献:
        [1]张瀚文.衡阳市村级集体及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2]龚旭辉.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思考—以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徐丙州.现阶段苏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以江苏省沭阳县耿圩镇为例[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
        [4]余青华.山东省东营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3.(11).
        [5]李剑文.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