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世国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和我国的国计民生密切相关。
        甘肃省武威市水利综合事务中心  甘肃省武威市  733000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和我国的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它不仅调节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精确缓解各种水旱灾害,因此,对水利工程的研究和建设具有关键意义。因而自然科学中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在此过程中要本着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利用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来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从而更好的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水土保持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水土保持;现状;发展措施
        1引言
        水利工程具有涉及范围广、建设工期长,工程量较大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一直是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水文环境和水土资源的破坏,导致水土保持能力降低,加剧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水土流失问题。
        2水土保持的进展
        通过对各种地区水土流失的形成、过程、发展趋势以及能够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掌握,对不同的地区发生水土流失的类型、方式、发展规律以及面积等进行的了解。并且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是以加强水土利用效率和改变小地形的方式进行了试验。目前,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做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已经存在相关法律来阻止水土流失的情况,成立了一个水土保持的建设体系,是将大流域作为重点将小流域划分为单元的方式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提出在小流域内开展商品化、产业化经济,促使小流域治理朝着纵向的方向发展,建设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治理技术,为水土保持的规范性提供保障。
        3水土保持的现状
        3.1水文环境严重恶化
        由于水土流失携带大量泥沙冲入库塘、河道之中,导致水体浑浊,同时,水土流失携带的泥沙中也含有大量的垃圾以及农药残留等物质,严重影响了水质,对当地的水文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此外,由于库塘淤积等现象造成了水流不畅,调节能力减弱,最终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大幅下降,而水环境的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3.2缺少完善的制度政策
        因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害,特别是水土流失的问题更为严重。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经济建设与国内社会的发展进度,给国民的生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基于此国内相关部门虽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规章制度来帮助生态修复工作有效落实,但因国内水土流失状况过于严重,生态修复措施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国内虽然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有规章制度与政策扶持,但这些政策并不完善,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制度,导致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工作一直都很难取得应有的良好效果。
        3.3规划设计的深入度不够,欠缺有效维护
        由于水土保持需要大量的规划设计,覆盖的范围特别的广,面积很大。在规划设计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对工程现场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和测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够掌握确切工作区域的情况。总体而言,规划设计过程的实施中比较容易出现调查和测量不细致的状况,以至于实施区域的确切工作量变化较大,加大的施工上的难度。除此之外,后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相对缺乏,导致水土保持效果达不到理想的要求。水土保持工程在竣工时,必须进行精确的验收,但是在此过程中会由于受到管理控制和相关资金的影响,导致后期缺乏精确的维护和管理,对水利工程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4治理水土保持的有效对策
        4.1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中,水土保持是一项主要的基础措施,人们对水土保持的发展程度也越来越关注,成为了各个国家政府关心以及支持的社会事业,为此,在建设水土保持的工作中,首先,应当将发展与规划相结合、将目前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将未来与现实相结合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从经济市场角度而言,还需要考虑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为社会来带的经济效益,强调以水资源以及水土保持之间的持续利用为主要工作。
        4.2因地制宜,强化水土保持治理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两点,一是点状水土流失,二是线状水土流失。因此,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类型制定不同的措施。首先要分析当地的土质构造,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采取具体的水土保持措施时,要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起来,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兼具两种方式的优点,实现更高标准的水土流失治理。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还要结合当地的具体地理特征和水文特征,根据土地性质的不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在具体治理过程中建设施工单位需设置防护挡土墙,增加植被覆盖等措施增强土壤的保持能力,通过这些方式有效治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
        4.3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互结合
        为确保水土保持工作有序完成,相关工程人员可将本工程的施工措施与生物措施精确结合。在水土保持工作之中,可以采用喷灌或植草等措施,稳定该地区的水土。此外,在水土保持工作之中,应建立几个沟渠以辅助管理。这样可以精确地减少边坡被雨水冲刷之后水土流失的发生。在水利建设工程之中,还有几处边坡稳定性较差,对于这些边坡,在处理过程之中可以修建一些隔离沟,可以精确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与此同时,在进行水土工程建设中还要合理的做好相关土场以及弃渣场的保护,对区域中的坡面进行平整,在合理的状况下还可以在这些地方种植一些植被,可以有效的保护区域中的坡面在受到雨水冲刷后不会造成破坏。弃渣维护的过程中可以找一些石头来进行阻挡。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处理坡面的时候还要保证坡面的美观性,在坡面上种植以下花花草草。在坡地之上种植花花草草,不仅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整个水利工程的美观性。
        4.4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的开发力度
        建议国内的相关学者专家对于生态修复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并且由政府相关部门通过面向社会的招聘寻找到具备研发生态修复技术的专家教授,针对现今国内所面对的水土流失现状进行调研,根据数据分析后研发出符合国内现状的生态修复技术,并且通过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技术手段来加大对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帮助。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调查出地区土壤的差异性,并且根据该地区水土的差异性采用正确修复技术来进行生态修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是一项漫长的工作,水土流失需要国家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社会群众的响应,为此,需要定制与符合国情的管理需措施,提高群众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意识。特别是对一些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者,对其应当传授更为先进的技术以及环保理念,促使每个相关工作者能够从主观意识上保护环境和节约水资源,促使国家保护环境策略得到有效的落实,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姜广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8 (12):25-26.
        [2]马小京.唐山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建议[J].河北水利,2018(05):31.
        [3]才庆欣.水土保持现状存在问题及生态建设规划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8(04):47-48.
        [4]郭索彦.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现状和思路[J].中国水土保持,2017(09):1-5.
        [5]吕和平,高希旺.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2):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