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为因素对上海地铁车站安全管控工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厉严敏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节奏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逐步向高速、高质量发展迈进,但同时也存在客流大、设施设备不稳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上海地铁第四运营有限公司 200071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节奏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逐步向高速、高质量发展迈进,但同时也存在客流大、设施设备不稳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本文以上海地铁为例,从地铁车站安全管控角度出发,首先阐述安全管控的重要意义,简单介绍地铁车站安全管控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人为因素对车站安全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防范化解人为因素的思考与建议,为提升地铁车站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管控;人为因素;地铁车站;大数据;减少
        1 安全管控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近年来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主流趋势日益明显。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往往较其它交通方式而言要远高一些,但仍然需要将安全工作摆在首位,安全得不到全面保障,轻则容易引发社会秩序紊乱、设施设备受损,重则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给国家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和损失。因此,安全对于轨道交通行业来说是永远不可触碰的底线,而安全管控工作就是将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探索研究过程管理方式方法,结合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可延展性的手段,从而实现安全可控在控。
        2 地铁车站安全管控基本情况
        车站是地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除了能为乘客提供进出站、候车、乘降、换乘的场所外,还应该具备保障乘客出行安全,为乘客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等功能。安全管控系统一般由人员、设施设备、规章制度、环境因素等方面构成。在整个安全管控系统中,一旦某个方面或者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即便是微乎极微的安全隐患,也有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更甚者会造成整个安全系统瘫痪。以上海地铁为例,安全管控工作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一般以标准、规定、规章、制度等形式呈现,要求职工严格执行,避免发生事故造成人生、财产及其他损失。地铁车站各岗位人员在上岗从事相关工作前必须通过一系列理论培训、实操考核获得相关上岗资质,考取岗位上岗证,每年还需要签订安全责任书、岗位责任书等,根据教育需求完成相关培训工作,时刻把牢安全关,严守安全红线。
        3 人为因素对车站安全带来的影响
        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由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组成,而人为因素主要可以分为车站内部人为因素及车站外部人为因素,具体可以分别由工作人员、市民乘客体现出来。
        3.1 工作人员
        3.1.1 岗位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
        根据目前上海地铁车站各岗位人员配置情况,一般车站设有站务员、车站值班员、值班站长、车站设施检修人员、保洁员、保安、安检、驻站民警等岗位(如图3-1所示)。由于各岗位所属体系不同,人员流动性大,管理机制存在偏差,故一旦发生因不同体系人员造成安全事故,存在后续处置受阻、工作推进相对困难等风险。
       
        图3-1  上海地铁车站各岗位人员配置基本情况
        3.1.2 员工能力无法满足岗位需要
        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违反安全操作流程和规范导致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2011年“9.22”北京地铁西单电梯事故、2014年“2.17”深圳地铁乘客猝死事件等(如图3-2、图3-3所示)。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些不当操作或者违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车站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过关、职业素养不到位、专业能力不达标等情况,在岗位责任、思想动态、业务技术等方面存在不稳定、不和谐的风险。
       
        图3-2  “9.22”北京地铁西单电梯事故-工作人员违章违纪
       
        图3-3  “2.17”深圳地铁乘客猝死事件-工作人员无急救
       
        图3-4  2015年-2019年全国总人口、城镇人口
       
        图3-5  2015年-2018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
        3.2 市民乘客
        近年来二三线城市也在着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网络逐步建立健全,乘客在全路网覆盖处可更快速、更便捷地抵达目的地,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大部分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可知(如图3-4、图3-5所示),乘客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和依赖随着人口的增多也有明显加大。
        由于乘客自身发生危及地铁车站安全的事故,我们也可从近年来新闻报道中发现不少,如2017年“2.10”香港地铁火灾事故,造成至少17人受伤,其中一名张姓60岁伤者自称是纵火者[1]。2014年“11.6”北京地铁惠新西街南口站夹人动车事故,系乘客无视安全警示强行冲门,导致被关在安全门和车门之间。
        4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减少人为因素对地铁车站安全管控的影响
        4.1 提高安全检查人员综合能力
        2020年发生“新冠肺炎”后,上海地铁积极作为,自2月3日起陆续采取进站乘客测温措施,在进站安检处设置测温点,和现有的安检点合并设置。每个测温点配备2台测温仪[2]。香港地铁不设置安全检查,乘客进入车站全凭自律,这也是导致2017年“2.10”香港地铁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全检查工作作为乘客进入车站的第一道关卡,目的在于避免一切造成危害性事件的风险及隐患输入,需要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安全检查人员对乘客的携带物品进行严格安全检查。
       
        图4-1 安检人员工作内容
        人,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要从源头上断绝车站安全隐患输入,就得将安检人员作为保障现场安全管控的重要切入点来研究。
        4.1.1 提高安检人员从业准入门槛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日新月异,安全管控工作也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提高安检人员从业准入门槛也只是顺应时代需求,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地铁安检人员学历普遍不高,基本要求达到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水平即可。虽然学历和能力不能完全画上等号,但学历高在某种程度上能体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强,是衡量一个人接受事物程度最具说服力的标杆之一。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越强,对环境的适应也会越快,将新知识消化运用的效率也必然越高,能很好帮助实际工作开展。
        4.1.2 提高安检人员个人职业素养
        安检人员的工作相对单调,长时间重复、机械地活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甚至在面对危机时可能存在惰性心理、侥幸心理等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安检工作陋习发生。不少乘客抱怨或投诉安检人员摆“空架子”、安检工作“形同虚设”,只会用肢体语言机械地表达安检过程,实则对工作存在不认真、敷衍了事、形式主义的现象。在众多敬业度的研究中,Schaufeli等(2002)认为敬业度包含活力、专注和奉献三个维度,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可[3]。提高安检人员个人职业素养可以从安检人员的敬业度抓起。
        4.2 依托大数据优势,实现精准预防
        4.2.1 实名进站,绿色通行
        通过科技手段,联合警方打造联网联机系统,实行乘客指纹识别进站模式,为进站安全再添一道防线。指纹相较于人脸而言,具有不变性、唯一性和方便性,实验发现人的指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体积和长度等方面的变化,但不会影响指纹的细节特征,总的来说没有大的变动[4]。在地铁车站进出站闸机上分别设置指纹识别端口(如图4-3所示),乘客进出站时,须将拇指置于指纹识别端口处,闸机将采集后的指纹信息通过终端传送至警方网络,核实人员身份信息,包括犯罪记录、健康程度、信誉情况等,判断确认乘客无存在危及公共安全的情况后,解锁闸机,乘客方可进站。一旦发现乘客存在危及公共安全的风险时,闸机会自动报警,并发出响声,提醒安检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入警备状态。
       
        图4-2  安检人员的敬业度模型
       
        图4-3  进出站闸机设置指纹识别端口
        4.2.2 精准检测,追踪到位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包括扫描法、视觉法[5],其中红外线测量法应用较为广泛。红外线测量法是一种基于图像传感器与红外传感技术的测量方法。借助科技力量,在地铁车站布设红外线测量网,升级车站安全监控系统,在原有单一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增设红外线测量功能(如图4-4所示)。通过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实现动态获取地铁车站范围内人员的体征信息,包括人的心率、体温等。一旦检测到人员体温异常、心律不齐,监控系统将报警,并同步将信息分别传送至路网调度中心、车站车控室,为例如发生乘客突发疾病、乘客冲门夹门或其它危及安全的潜在风险提供参考依据,为后续准确定位人体动态体表位移提前预警。
       
        图4-4  增设红外线测量
        5 总结
        本文主要对人为因素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事故发生的现象进行着重阐述并加以分析,对于地铁车站的安全管控工作而言,增强人员的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坚持安全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提出通过提高安全检查人员综合能力及依托大数据优势的方法,以此解决现有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强地铁车站安全管控工作
        参考文献
        [1]伍欣.香港地铁遭纵火至少17人伤[N].参考消息.2017-2-11(1).
        [2]黄海华,李宝花.上海9座地铁站今起测温进站[N].解放日报.2020-2-3(2).
        [3]卢悦.机场安检人员敬业度与人为差错的关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4]游浪生,蔡凌川.关于刑侦工作中指纹检验的应用研究[B].通讯世界.2014-11-25.
        [5]马黎.基于图像的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