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张莉
[导读] 自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我国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摘要:自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我国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在当代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学习环境。另外,自主学习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大势所趋。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随后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解决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自主学习;语文;教师与学生
        引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已经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自己想去学习并且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目标。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发性的学习并养成这一学习习惯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发性的体验学习乐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真正的爱上学习。
        一、小学语文课堂状况概述
        自主学习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之上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学到知识。自主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有很大不同的,是一种更适应现代教学的学习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学生,重点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自己监督自己学习等等。学生这样的自主学习模式才能更有效的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1]。
        传统的语文课堂一直都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一人在讲台之上倾囊相授,但下面的学生接收知识的状况却不是很好,再加上是民汉合班情况更加的不容乐观。似乎很大部分学生觉得课堂无趣,没有互动就觉得自己与这堂课没什么关系。没有自主性的课堂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2]。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之上,自主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在“爱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教师做好指导者,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学习,通过有趣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之中。这些都是要在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以及课后还应该配有相应的习题对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3]。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解决策略
        (一)创造学习氛围,情境结合
        小学生好奇心较重,对什么新奇的东西都充满了疑惑。学习也是一样,只要让小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他们就一定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很好的开展语文授课[4]。在课堂之上,教师应该重视授课的每一个环节,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保证学生们在课堂中一直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在授课时将课本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制造情景,让学生们沉浸其中,主动去参与学习的活动。比如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关于经典名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电视剧的经典片段,或者找出几个学生一同还原情景,这种情景教学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参与到了课堂之中,也会更加主动的想要去学习,这就可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之上举行辩论赛,游戏等环节,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在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之处。为达到这一目标,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学习中将主动权让给学生,自己只是作为引领者,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带领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们先自行学习,之后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扎实的掌握语文知识点,并且还能再不知不觉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可以先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会让学生有目标,也会更加愿意去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去学习,主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在课堂中“让位”,其实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在主动性,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下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在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或者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学习,毕竟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不是那么强,需要教师的辅助才行,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三)精心设计课后作业
        在新课程标准之中,学生的作业也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作业不仅仅是抄书,而应该是富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在课后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课后作业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精。少的作业不代表着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多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答案的作业和实践类的作业,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语文知识不再死板,兴趣也会增加,主动学习的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还要考虑民汉合班,作业要布置的要有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拥有成就感。这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在课后可以组织朗诵诗歌的比赛,几个同学组织在一起让家长帮忙录像,等到上课的时候播放投屏,让学生们自己选出最优秀的朗读者。这会很好的锻炼民汉合班学生的阅读朗诵能力。
        (四)积极开展评教活动
        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积极开展,当然也少不了评教这一项。公平公正、正确积极的评教活动可以选出最受欢迎以及学习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评价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学生方面的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一起观看优秀作业或者优秀笔记,并在上面标上批语,写出优秀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这会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每一段时间都要进行自我评价,这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方面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要多给予积极的评价,对于积极回答问题即使错了的同学也不要打击,毕竟学生有在积极的参与课堂互动,积极的思考问题,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寻找闪光点并为其指明努力学习的方向,这样,学生们既可以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言,又不会担心回答错误,这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的树立是很有帮助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拒绝“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做好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爱学习,乐学习,并且朝着健康的学习模式发展。教师们应该紧跟教育界的潮流,接受新的教育模式,在实际教学之中不断地摸索与实践,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中让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习,去发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叶陈苗.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9,000(015):162-162.
        [2]聂广奎.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策略初探[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000(016):P.151-151.
        [3]孙春雨.激发学习热情,自主成就精彩——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J].小学生旬刊,2015(5):52-52.
        [4]胡利恒.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7):209-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