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新媒体时代具有平台针对性、功能互动性等特征,大大便利了广大大学生接受党性教育的途径。本文正是基于此,首先对现阶段大学生党性教育当中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之后全面探析了新媒体网络载体优势对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作用,最后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提升路径进行了总结,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党员 党性教育 现实困境 提升路径
前言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在进行党建工作时可以适当采取新媒体技术进行教育,让学生使用手机或者电脑等等学习方式进行党建学习,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实时沟通,教师同时也能够借助网络存在的便捷性对学生进行监督和反馈,提升党性教育的效率。
一、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受教育者党性修养不足
很多大学生因为不良思潮的影响,导致其发生党性不足的情况。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党性教育过程中都处于比较被动的情况,思想政治素养以及知识理解能力不同,导致学生在党性教育中主观能力性较差,在进行党内学习当面主动规划能力不高[1]。此外,还有一些大学
生党员虽然已经组织入党,但是依旧无法全面认识到作为党员需要承受的历史使命,使得党性教育效果较差。
(二)施教者缺乏科学管理途径
众所周知,党性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施教者和受教者相互认同的一个过程。就当前情况来看,党性教育受教育者大多存在教学效率低、形式化以及管理缺乏科学性等等问题。此外,党性教育当中,施教人员和缺少科学化的管理途径,上级领导往往和学生党员接触比较少,常常会发生未完全了解学生就进行考评的情况,使得大学生党员发生质量不精或者入党之后党性意识薄弱的情况。
(三)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引领
现阶段,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采取集体学习方式为主,自主学习为辅助的教学方式,主要依据组织载体进行党性教育,缺少比较创新的教学形式。
二、网络载体优势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作用
(一)网络实时性,弥补线下教育短板
在新媒体时代之下,互联网慢慢成为了人们最为主要的学习以及生活方式,相较于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网络载体具有实时、共享以及便捷的特征,在学习时打破了内容、时间以及地点存在的限制,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平台针对性,覆盖学生党员群体
新媒体之下,各大网络平台越来越多,这一情况不仅仅提升了大学生进行学习、娱乐以及咨询的便捷性,同时也因为平台当中内容不一,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三观。因此,创建专业性的平台极为重要。使用专业性平台具有较高的针对性,能够全面覆盖学生党员群体。
(三)功能互动性,激发党员学习兴趣
除了网络社交、生活以及学习等等综合性的服务之外,国内各大高校也创建了易班工作站,在易班当中适当融入了党性教育,充分实现了网络社交互动功能,实现学习良好循环,由原先单项教育之间转变成为了双向互动交流模式,大大提升了党员党性修养以及当个性教育整体质量。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提升路径
(一)引领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养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该过程必须要进一步牢化以及传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了对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养进行提高,首先可以适当结合线下党员党性教育要求,采取易班的方式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学校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线上品牌活动,实现党建工作常态化发展。最后还可以使用易班的方式巩固以及强化学生党性修养,积极开展党性教育效果评价系列活动。
(二)培养学生党员自主学习能力
党性教育中不单单是教育人员对受教育人员所采取的被动性教育,同时也是受教育人员自我教育的过程。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阵地是党校,对于基层党校来说,采取新媒体基础能够对学生学习进度进行实时查阅,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打破了基层党校管理工作的便利性。初次之外,在网络平台当中学生还可以随时学习,及时获得学习的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党性教育期间还需要采取榜样示范方式,提升大学生党性觉悟以及修养。因此,高校可以适当使用易班的教学方式,创建党建宣传平台,积极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学习到党性知识。在整个实践过程当中,还需要积极树立起正面的大学生党员形象,营造较好的党建文化氛围。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之下,大学生党建工作主要采取网络作为载体,网络慢慢成为了各大高校对学生进行党建工作的传播方式之一。使用新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对高校党建连续工作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性,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喻瑜.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