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初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程昌喜
[导读]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建立一定的环保意识
        摘要: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建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指出教师要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展现当前严重的环境资源的危机,运用理论知识提出解决方案,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实践。
关键词:初中生物;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一、环境保护教育的必要性
        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中国经济一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资源的逐步缺乏和环境的严重污染限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将近14亿人口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浪费了环境资源。再加上环境意识薄弱,再利用和资源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使得我们地区的淡水短缺,森林覆盖率稳步下降,土地出现荒漠化问题,且耕地也存在赤潮和酸雨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物灭种的现象。当人类在无节制的享受大自然所提供的环境时,大自然也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作为环保发展的重要力量,所有的志愿者已经成为中国环保事业的先锋,但由于其自身的成长环境不同和志愿人员素质不是很强,导致环保事业的发展不是很顺利。初中生是性格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强化环保意识。
二、初中生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相关措施
(一)从生物课堂教学出发,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渗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材包含了大量的环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继续渗透环保意识到课堂教学中,要确保学生接受良好的环境教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环境教育资源。例如,教科书中的《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生物和生物圈》;其次,教师要有效整合课外环境教育资源。毕竟,教科书中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增加教学信息量并保持广阔的视野,教师必须积极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例如,在讲授“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寻找有关环境污染的信息,例如乱抛垃圾、一次性筷子、工厂污水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等,然后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学“青蛙”的内容,学生可以先捕捉青蛙,并了解基本的青蛙捕食昆虫,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青蛙,了解青蛙,最后让学生放回青蛙,使青蛙回归自然,保护野生动物,最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
(二)重视实际生活中的环保实践行为
        在初中生物学课上,当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现象的材料时,经过大致了解,他们将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以初中生物课堂为基础,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的习惯,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环保意识。在实际的生物课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灵活地了解环境保护,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些环境保护活动,并通过广泛的实践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例如,在“生物的真菌和细菌分布”的课程时,初中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牛奶、面包和食品的变质发霉时所产生的真菌和细菌。

同时,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这些食物必须科学处理,如果随意丢弃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危害。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开展更多活动,以使学生通过广泛的交流和实践来激发更多的环保意识,并成为环境保护的守护者。简而言之,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愿意探索生活的奥秘,并具有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教师应展示当前的环境保护萌芽状态,表现出当前严重的环境资源危机,运用理论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并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实践,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理解其中的意义。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为创造更好的环境做出贡献。
(三)利用理论知识提出解决方法
        就初中生物教材来看,教材不仅告诉了学生我们目前的环境形势严峻,而且在理论知识引导了学生走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的道路。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的许多原则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基于这些基础知识,教师应通过应用基于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论来指导学生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在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有很多的知识反映了环保教育的观点,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载体的作用,并向学生提供一定的环境保护思想。对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环保意识非常重要,这样他们不仅知道能做什么,而且知道该做什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外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从而建立植物和树木的保护意识。
(四)鼓励并且带领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
        简单的书本内容无法达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教师还必须不时的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体验环保的重要性,使学生可以从书本走向真实生活。这样,学生可以充分体验教科书中无法传达的精神感受,这也是对课堂内容的有效补充。学生的环境保护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学生可以参加社会的环境公益活动,例如回收废旧电池、分类垃圾,重复塑料袋的使用以及监督人们的生活,节约用水等等。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应使用一次性筷子,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一次性餐盒很难降解。教师还应向学生解释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并教育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保护环境,也可以组织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展示技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在环保活动环境知识的社会表达这种形式的教训;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重要保护周年纪念活动。例如,在3月2日的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种树,在课堂上对树木在地球上的重要作用进行解释;最后,教师可以设置分类教室,集中存储可回收垃圾桶,当它们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出售,由此产生的费用用作班费。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生物学课程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因此依靠初中生物学课堂在学生心中树立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非常有益。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提高学生的水平,参与教学活动,树立责任意识,以保护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果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这种意识,那么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节省资源,并使用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环境问题,这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最佳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各个方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超,常晓军.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 中学生物教学,2017(08).
[2]薛冬云.创新生物教学方式打造绿色课堂刍探[J].成才之路,2018 (29).
[3]时冰.生物课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 院学报,200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