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数学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缺乏精准性等等,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提问”现象时常出现。而课堂提问质量的提高,也往往能起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使师生在愉快的互动交流中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引言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学看作发展学生主动性的积极过程,为促进学生思考而提问,为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提问。这要求教师的提问要讲究策略,要精心设计问题,在互动中把教学引向深入。
1.提问语言准确性
教师清楚的提问语言是有效提问的关键,只有老师清楚明了地表达问题的意思,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清楚的吐字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准确听到问题;其次,教师尽量减少生活化用语,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会选择运用生活性的语言,这样的表述虽然能够达到传达意思的用途,但是对学生的数学思考方式并没有很好的帮助。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尽量减少生活用语,多运用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数学用语,帮助学生更为理性地认识问题,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问时尽量减少生活化用语,但是在解释具体的数学定义时可以运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解释。
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时方是长进。”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设计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训练学生思维。例如,在讲授“角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在同一个点上画几条射线,然后问:除了几条射线,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思考,不仅找出了不同的角边与角的关系,还了解了对顶的两个角大小相等等相关知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联想而有所领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给予学生鼓励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点和动力一部分是来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在学生给出答案或者没有给出标准答案时给出正确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除此之外,当学生没有说出正确答案时,老师往往就会结束对某个学生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不适用于数学课程,因为数学课程是具有较大的逻辑性和联系性。比如,在讲授乘法时,教师布置加法问题,有的学生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教师应该刨根问底,不仅问学生的答案,而且还要问学生答题的过程,从根本上铲除学生的薄弱环节。除此之外,不仅仅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而且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善于发现课上比较保守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回答问题,鼓励他们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和死角。
4.设置梯度,讲究课堂提问的层次感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是教师、学生和教科书之间的纽带。“提问”最重要的不是得到某种答案,是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智力水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当我们在课堂上提问时,必须设置一个梯度,一层一层的,逐渐的,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例如,在推导教学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在上课前向学生提供平行四边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探索。并提出一个明确的要求:“请从老师提供的材料中选取一、两种,同学之间互相拼写、切割或折叠,看看是否可以将三角形转换成我们所学的图形。想想变换后的图形和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老师把问题扔了出来。学生们认为他们对要求很清楚,因此积极采取了行动。然而,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已经学过的图形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被忽略了。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学生们回顾三角形的面积,但收效甚微。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并分析了原因。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问题过于宽泛,没有梯度,层次感不强。学生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无所适从,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我梳理了这些问题,将它们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拼写、切割和折叠等实际活动,将他们想要学习的图形转换成学习过的图形。然后让学生们思考变换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这样就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问的层次,遵循提问的原则,真正明确“问什么,问谁,怎么问”,使学生的思维从最近的发展区域走向真正的发展区域,避免走弯路和走错路,使学生学习得快,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5.自主探索,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尤其是微妙的问题,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能激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在教学中,数学老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有效提问的教学情境,并掌握好提问的时间,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能够进行充分的思考,而且要对学生的多种理解方式表示尊重和鼓励,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当教学“圆的认识”时,在上课初始,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小动物进行“自行车比赛”的视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一年一度的动物王国的“自行车比赛”在广袤的草地上拉开序幕,四只可爱的动物磨拳擦掌,他们各自骑的轮子是分别是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和椭圆形的。请猜猜哪辆车跑得最快。为什么?比赛开始时,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比赛。他们看见那只白兔轻快而稳定地骑着车,一路领先。另外三只小动物累得大汗淋漓,但他们就是追不上小兔子。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屏幕上的白兔表情轻松愉快。另外三只小动物夸张幽默,引起大家大笑。学生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白兔的车跑得又快又稳?为什么其他三个小动物的车跑得又慢又颠簸?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空间,独立探索,这样一个巧妙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圆知识的兴趣和情感,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6.学会有效评价
所谓有效评价,就是对学生问题回答的结果进行评价。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评价是必须要注意的。老师在评价时,不要单纯地用“真好”“太棒了”等这些程序化的评价术语对学生进行评价,因为这些评价都是没有价值的,也不会有效地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应该重视对有效评价的研究,强调评价的真实性,主动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评估,讲述学生回答过程中的优点,并评价学生解决技巧,从而提升评价的作用和实际效果。
结语
总之,有效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深刻,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希望老师能把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都变成学生智慧的光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建华.如何对学生的课堂回答进行加工[J].中国民族教育,2010,(01).
[2]刘爱萍.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