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黎晓峰
[导读] 情境教学是一种既高效又生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思辨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应对多变世界的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髓所在。笔者将结合自己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培养和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作简要阐述。


        遂宁市河东紫竹路小学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既高效又生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思辨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应对多变世界的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髓所在。笔者将结合自己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培养和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情境教学;思辨能力;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几年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整,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和方式。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想要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多快好省”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徜徉在美好的文字中,体会深刻的人生哲理,提升思辨能力,就需要创设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礼记·中庸》中写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慎思”与“明辨”强调的就是思辨能力。法国帕格森说:“行动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这也告诉我们思辨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何其重要。那究竟什么是思辨能力呢?我认为,思辨能力就是指对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评估后得出新结论的能力。不具备思辨能力,就不可能有独到的见解;不具备思辨能力,就无法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不具备思辨能力,想成为一个真正独立,有价值判断的人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构建一个思辨空间,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用心审视和辨别,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式,极大地提升思辨能力。
        那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呢?笔者总结了以下途径:
        一、语言激趣,描述情境,引发思考
        上课伊始,教师采用设置悬念、语言描述、质疑问难等方法揭示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这一组文章时,我就采用语言激趣的方式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走近文本学习。

以《最大的“书”》为例,我是这样引发学生思考的,我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印象中的书有多大?”在学生描述后,又引导他们思考:课文中最大的书叫什么书?这本书里有些什么?它和你们平时看到的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当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完课文后,我又会用语言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岩石书上的文字是什么?图画又是什么?”“这本神奇的岩石书让你想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描述出形形色色的书,通过比较,体会到“岩石书”的与众不同,领悟到“岩石书”的无穷魅力,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并立志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地质勘探员。
        二、角色扮演,体会情境,促进思辨
        角色扮演寓教于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故事性很强故事的群组文章,就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例如,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我先播放一段斗牛赛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再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戴嵩和牧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戴嵩和牧童会说些什么话,并加上合适的动作进行表演。表演者惟妙惟肖,其余学生在笑声中明白牛搏斗时尾巴是夹着的,赶蝇子时尾巴才是向上翘起的,进而学习牧童敢于向权威挑战、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对戴嵩的虚心好学、勇于承认错误的优秀品质发自内心地敬佩。
        三、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发散思辨
        文字与图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例如,学习儿童诗,走进“多样的童谣”这一组文章,教学《小小的船》时,我把“弯弯的月儿”用简笔画画出来,让刚入学的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弯”的意思,并想象生活中“弯弯的东西”,学着将儿歌中“小小的船”换成“弯弯的弓”、“弯弯的香蕉”、“弯弯的镰刀”等来形容“弯弯的月儿”。然后发散思维:太阳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展开多元描述,并用图画再现学生的语言,引导全班同学一起感受到太阳的形状(圆圆的),颜色(红红的),温度(热热的)……
        四、生活再现,展示情境,提升思辨
        一切文学都来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分析,得出更好的结论。在教学“开动脑筋想办法”这组群文时,我会让学生思考讨论,总结更多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如学习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孩子们在课堂中兴趣盎然,踊跃发言。他们联系平时生活,总结出多种帮助乌鸦喝水的办法:可以用吸管喝水,可以把瓶子倾斜一点喝水,可以在接近水的边缘,敲一个小孔喝水……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创设一定的“境”,让学生有所体验,再以“境”激情,引导学生由“情”知“行”,这样立足文本,有效引领,让学生能更自主、更愉悦、更高效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
        [2]在多元解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小学语文教与学2018年0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