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化学教育中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谢琴
[导读] 当下,高中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了更多关注,这一状况,可为提升学习整体效率,学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就高中化学教育来说,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促使学生化学知识获取水平整体提升,有助于学生在处理一系列化学问题时,解决速度加快。因此,教师若想将以往教学模式和理念改良,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使其思维逻辑得以活跃起来,提升学习化学知识专注度。

        广元市宝轮中学  四川 广元  628003
       
        【摘要】当下,高中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了更多关注,这一状况,可为提升学习整体效率,学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就高中化学教育来说,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促使学生化学知识获取水平整体提升,有助于学生在处理一系列化学问题时,解决速度加快。因此,教师若想将以往教学模式和理念改良,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使其思维逻辑得以活跃起来,提升学习化学知识专注度。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举措
       
        就初、高中化学课程难度对比而言,高中内容较为繁杂、难度较大,学生需深入了解的概念类别知识也更多,在教学阶段内,因化学知识本身涵盖内容更加复杂、抽象化,学生无法对其清晰理解,致使教学整体难度提升。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提升化学获取知识水平,增强运用能力,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开展有效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显露的弊端
        (一)单一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教育大环境中,教育部门给予高中教学更多具象化内容要求,教师除了要传输基础性知识外,还需针对学生综合素养以及能力进行适宜培养,达成学生得以全方位发展的目标。但是在教学整个阶段内,高考这一关卡仍在学生、教师、家长观念里根深蒂固,大部分学校教师仍主抓学生成绩,但对能力提升与培养丝毫不在意,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一味采取“注入式”教学模式,致使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压力倍增,继而将其不良影响作用到整个化学教育中,降低其教学效率以及质量[1]
        (二)缺乏教学实践
        化学作为一门独具实践特性的学科,在化学教学阶段内,教师应采用实践的实验模式进行知识传授教学,使得学生依据在实验中的探究思路获取到更多规律、知识,同时也起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作用。但在教学阶段内,由于实验难度系数、风险较大,因此教师指引学生开展实验探寻次数偏少,但若只获取到理论知识,学生很难对教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理解,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学生思维扩展,将不良影响作用到创新能力层面中[2]
        二、高中化学教育中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具体举措
        (一)开设多元化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
        在高中化学教育阶段内,教师需意识到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意识提升的意义,转变以往教学方式,明确教学任务,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在整个教学阶段内,教师需遵循“以人为本”的准则,提升学生在教学内的主体地位以及地位属性,使教学模式丰富起来,继而激发学生自身思维逻辑意识,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适宜创新的机会、空间。所以,教师需对学生学习需要、化学知识水平深入了解,针对学生差异化能力、个性、兴趣采取适宜教学模式,并对教学各步骤进行改良,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促使其在学习阶段可自行提问、探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得到有效强化[3]
        比如,在学习“有机物”课程时,教师可设置出相应情景、通过问题指引模式开展教学。在教学前夕,提前准备一瓶白酒,将盖子打开,让学生闻液体味道,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何会存有“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一俗语,依据教师延伸出的问题,学生会自行对其进行解析与思索,在这个阶段内,教师需逐步对学生思维意识进行激发,指引学生自行找寻问题处理方式。依据已获取知识和教师营造的氛围,学生可推理出乙醇蕴含着挥发性强的特性,经其挥发后,弥漫在空气中飘致各个地方,通过这一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还促使其思维得以活跃起来,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意识有显著作用。
        (二)强化教学实验与实践教学
        在化学教学阶段内,教师需强化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模式化教学,促使学生解析、探究、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实验教学可把抽象属性的化学内容转换为具象化模式,也可加强学生参与课堂兴趣度[4]。在教学阶段,教师需分配适宜任务给到学生,使学生对自身实验目标明确下来,并落实好启发、指引工作。例如,在对“铜与硫酸反应实验”进行授课阶段内,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向模式,对学生提出“铜中所蕴含的化学物质是什么”、“实验过程中会存有哪些反应”,依据教师给到的问题,学生再次对实验开展探寻。在实验阶段内,学生需在找到答案的同时,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深入探究,最后深入总结实验最终结果。另外,教师还需激励学生产生有效交流,将自身想法与其他同学发现问题相互碰撞,彼此交换思路,在互相交流阶段内,得出新思路、知识、模式,促使创新思维得到激发,使创新能力更上一层楼。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需给予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更多的培养。因此,学生既要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还需增添实验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将获取来的知识更为灵活的应用,并在实际操作、思索的过程中有更多新发现。
       
        参考文献:
        [1]张钊.浅谈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5(12).
        [2]常东升.试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软件:电子版, 2016,000(004):260.
        [3]韩爱娟.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6,000(003):64-64.
        [4]陈福连.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探讨[C]// 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