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顺应新时期下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部门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对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程伴随着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是素质改革教育强调的重点科目,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现在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普遍都比较空洞、缺乏新意,学生在写作中没有表达出自己的切实感受,对此,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如何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方法
前言: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写作困难是由于水平限制,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小学生对语文写作没有提起兴趣,不愿意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时,也只会千篇一律的套用一项事例,致使写作的内容空洞,质量较差,不尊重事实依据,与实际脱轨。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规划时,需要根据学生真实心理需求,通过挖掘学生个性的多面性,让小学生对写作提起兴趣,从身边的生活话题入手,来真正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一、当前小学作文的教学现状
(一)作文题材脱离实际,客套较多
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会参考一些辅导资料,作文素材就是小学生普遍使用的资料。但是很多同学参考的是同一本作文素材,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写作时将作文素材里的事例写在自己的作文中,就导致了学生的作文范本都很雷同,这个现象在小学生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而小学生之所以会依赖于作文素材,就是源于小学生写作思路匮乏,缺少创新和实际生活感受。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不是抄袭作文素材就是凭自己想像天马行空捏造素材,语言僵硬缺少生机,客套话太多,这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的发展。
(二)作文内容真实情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与其他阶段学生相比,思想和心智都尚不够成熟,特别是思维创新意识还没完全形成。但是小学生也具有其他年龄层不具备的特点,他们对新事物有着十足的好奇心,小学生在语言上会很直接的表达内心感受,但在写作中不会表达。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对外界素材依赖过大,一味的照搬别人的故事,不能自由发散自己的思路思维。再加上现在是信息时代,小学生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非常多的作文素材,就会使小学生形成思维惰性[1]。现在新课程改革的最新指示,要求小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思想,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可以据此给出相应的反馈与指导,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认知和情感表述。
(三)小学生缺乏作文写作的热情
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学生也一直处于被动式学习的局面,导致学生的写作热情降低。小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不仅需要有写作能力同时写作意愿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学生对写作没有热情,也没有的到有效的引导,只会使学生的写作热情愈加低下,从而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2]。
(四)语文教师侧重于写作技能,忽略了情感的培养
语文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的侧重点是对小学生作文句式和语法重点训练,而忽略了培养小学生情感的表达,以致小学生不能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切真切实地感受,写作热情不高,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小学生写作水平的进步,使小学生写作能力受到局限[3]。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一)建立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体现出小学生看待事情的方式,同时彰显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需要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写作中热情和创新意识。只有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让小学生在写作中自由发散思维,采取鼓励的方式来激励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这样才能渐渐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意识[4]。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再将视野局限在课堂上,而是更多的走进生活,让作文内容更加贴近现实,而不再是空洞的客套话。例如语文教师在给小学生布置以家乡为范围的主题时,可以通过开展小学生对家乡名胜古迹进行游学旅行活动,在旅行中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美丽景色和人文风貌,小学生写作就会结合家乡的风貌,地土人情以及家乡的变化来进行描述,包括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美食,作文内容可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新意识,语文教师多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帮助小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积极营造良好的语文作文教学课堂氛围。
(二)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被动地位,一味接受教师教学内容,而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个性。而新课程改革就要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让教师在教学中渐渐脱离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主动改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作文训练方法,采用多样化形式开发小学生的写作思维,给小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在写作中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帮助小学生克服在写作中的困难,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多种情景来对小学生进行情景写作训练,但需要选择小学生年龄阶段能够接触到的场景,例如小学生在生活中去买衣服、去游乐场、去动物园等场景,帮助小学生打开写作思维。教师不要限制小学生的写作题材,让小学生有更多的写作意愿和写作的话题,这样小学生的作文内容才能够丰满[5]。
(三)让学生自主评价,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生的作文都是由教师进行修改,并给予修改意见。现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有问题的地方能够进行修改。也可以让同学互相修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别人修改问题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写作技巧,在写作时更加严谨,注意写作质量,同时在修改作文中也能提高写作水平。这时语文教师要做的只是对小学生的作文修改给予一定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发现作文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总结,在消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预防错误的再次发生[6]。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提倡个性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语文写作课堂更加有趣,提高小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写作热情,同时还能够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在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同时也会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吕艳.试论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写作教学[J].小学生(下旬刊),2017(12):9-9.
[2]唐明.个性化视角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2):30-30.
[3]陈卉.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12):33-33.
[4]白姣.基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4):87-87.
[5]刘效会.试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外语文:下,2017(8):131-131.
[6]吴才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J].开心:素质教育,2017(1):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