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流行音乐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丰富人们业余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时代发展特征,教师可尝试将流行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上,以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塑造。基于此,本文便首先阐述了初中音乐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的意义,并提出了促进相应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初中音乐;流行音乐;教学策略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流行音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众多流行歌手逐渐声名鹊起,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和观众的普遍喜爱;其所创作和演唱的流行音乐作品在社会中的传唱度也非常高。初中学生的由于年龄尚小,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也便对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流行音乐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初中音乐教师便可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作品的探究兴趣、熟悉程度,利用流行音乐引导学生自发参与音乐学习,从而达到使学生具备一定音乐基础知识、提升其音乐素养的目的。
一、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初中音乐教材中,学生往往接受到的是一些固定音乐曲目,由于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难以在思想和情感上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难以受到青睐。流行音乐是当下社会上最受追捧的音乐种类之一,传播范围较广,传播速度十分迅捷,自然也受到广大初中生的喜爱与传唱,因此,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上,能够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其在颇为熟悉的流行音乐作品的导向下,能够自主探究其演唱方式,并乐于接受教师以流行音乐作品为蓝本所进行的乐理知识传授,以及开展的一系列音乐训练。
(二)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由于教学文本相对比较固定,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内在驱动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有忽略了为学生布置有效的音乐学习任务,导致学生所接触的音乐作品及相关知识较少,其学习视野未得到有效拓展,将流行音乐作品融入音乐课堂之上,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其自主学习意识,使其依据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主题、创作歌手、作品风格,利用课下时间自主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课外资料的查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接触到的演唱方式、创作风格和作品内涵内化为自身知识储备,拓宽自身的眼界。
二、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资源,合理设置课程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不应当仅仅满足于教材提供的音乐曲目,为了给予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应着力仿佛教学资源,将与教学主题的相符合的、学生们普遍能够接受的流行音乐作品融入音乐教学之中,使其对与生活距离相近的流行音乐作品形成自身的独特见解。但同时,教师也应当尊重传统音乐的艺术性,将其与流行音乐的通俗性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之中将传统音乐作品与流行音乐作品穿插进行,从而尊重教材提供的教学参考的有效知识,并适时调动学生的情绪,达到音乐教学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学习《夜曲》、《二泉映月》等教材音乐作品时,教师可将诸如《月半小夜曲》、《夜来香》、《夜夜夜夜》等流行音乐作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传统音乐作品与流行音乐穿插进行播放和知识讲述,达到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学习的平衡。由于《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名曲,而《月半小夜曲》、《夜夜夜夜》等流行音乐作品通常是由钢琴伴奏,因此,在学生认真聆听乐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和启发学生比较不同乐曲的风格曲调,以及不同音乐作品中渗透的作者情感。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眼界,启发学生进行比较和思考。
(二)讲述音乐故事,理解作品内涵
每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不单单具有旋律和音乐上的美感,其歌词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细致阅读和品味歌词,学生便仿佛读到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进而得以对作品背后的情感态度形成更为深刻的领悟。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流行音乐时,往往只会模仿其唱腔,很少会注意和挖掘不同作品讲述的故事或流露出的情感。因此,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师可组织学生共同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促使学生结合歌词尝试补充、讲述故事,从而深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将歌手郁可唯演唱的流行音乐作品《三十而栗》引入初中音乐课堂之上,由于其歌词的故事性较强,且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情况,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细致阅读歌词文本,尝试还原中歌曲中的主人公的生活状况和心绪变化,完成一段故事的讲述。在倾听歌曲、阅读歌词、还原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便可真切体会到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坎坷的经历和往昔梦想的消磨,从而便可明了歌曲的创作目的,更为深刻地理解作品对人们的警醒、劝慰。
参考文献:
[1]杨晓琴. 初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的探究[J]. 音乐时空,2015(24):181-182.
[2]温国霞. 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J]. 学周刊,2018(2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