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美术创作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臧荣荣
[导读] 教学应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摘  要】教学应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降低技术方面的负担,多运用启发、诱导、扶植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 美术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通过美术,我们可以体验到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与创造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

        【关键词】想象力  快乐  创作  绘画  音乐
       
        美术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是陶冶他们性情、滋养他们心灵的一副良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美术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美术是非常重要的。” 美术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倾听来感知美术美,借助欣赏来表现美术美,借助创作来发展美术美,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们大胆地将学生心目中“高深莫测”的美术创作带入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造的意识、勇于创造的能力。
        一、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快乐放飞。
        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 美术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通过美术,我们可以体验到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与创造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孩子“乐”于表现。
        学生天生爱模仿和表现,也善于表现。当学生熟悉和理解一个作品后,我总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来自我表现,有时根据作品的意境,让学生试着发挥想象来表现,可以是童话和生活的事物,也可以是虚拟的事物。为了增添气氛,我要求学生自定主题,来进行创造性表现。如:教第九册《泥娃娃》时,我让学生自愿分组,每小组准备一个主题,十五分钟过后,学生上台展示:一个组表演童话故事(灰姑娘的故事);一个组表演小品(读书郎与私塾先生);一个小组表演舞蹈(泥娃娃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开始跳舞)等等。 发挥想象,表现自己不仅是学生理解了本课的内容,创作愿望得以实现,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学生的成功与快乐,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2、让学生“乐”于色、画。
        绘画和音乐是一对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中总是描绘着一副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而图画与色彩是血肉相连的,我常常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到的美术形象画一副画时,欣赏和听歌曲,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或者用色块来表达听音乐的感受,这个活动学生们最喜欢,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兴致勃勃用色彩随意挥洒,用红色表达欢快、热烈的场面;用蓝色表现抑郁、沉闷的心情;用绿色来表达生命与希望;用黄色表现明亮与美丽。如:第九册《画音乐》时,学生们根据老师的要求,一组学生用横线、折线、竖线来表现听到的音乐,一组学生用波浪线、螺旋线、蜗牛线来表现听到的音乐,一组学生用各种不同的线来表现听到的音乐等等。

艺术是相通的,歌曲、音乐欣赏完了,一副副幼稚、美丽、夸张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图案诞生了,美术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美术溶为一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美术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只有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从而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把“人本位”作为美术教育的课程观,使美术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完整人作为主要任务,并为学生终生喜爱美术、学习美术、享受美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遨游创作的天地、体验成就感。
        好奇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特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体会、感受。尤其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看问题的方式与低年级明显不同,总能通过特有的形式丰富自己的头脑。我抓住瞬息就去的机遇对学生进行创作的辅导:
        1、自选工具、自创乐器。
        我们美术老师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合作伙伴”。有一堂美术课,根据乐器来捏一个吹吹打打的人,有一个男生在玩拨浪鼓,不小心把鼓的棒子拔出来,这个男生不安地看着我,准备接受我的批评。他想不到我会表扬他们,我说,刚才有个同学发现了一种新的“乐器”,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小棒也变成一样乐器呢?学生听后纷纷发表意见,我当即拿出陶泥捏出一个吹笛子的泥人,请学生们观察后自己变一变,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等在课余时间制作成乐器,随之我再和学生一起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泥娃娃来表现这节吹吹打打的课。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自编口号、自创作品。
        对学生进行美术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美术学习活动入手。在美术教学中,美术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不仅需要学习别人的作品的内容,更需要的是培养他们运用美术基本要素去创编美术,这是美术教学的目的之一,美术创作学习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活动的机会。我常常采用自编口号和自创作品的形式,如:我让五年级学生自编《童谣童画》这一课,大家童谣编得很幼稚好玩,有一个学生这样编的:“蓝天高高、草儿青青,太阳公公在微笑。妈妈欢笑、爸爸点头,我的心情真愉快。我们大家,一起来呀!又吃蛋糕又喝水。我采取表扬为主的方式,这样一来,能保护大家创编的积极性。放学后,就有几个同学自编了其他的童谣让我点评。 美术又是流动的,几个作品通过不同的组合,带给我们的则是缤纷斑斓的视觉享受。小学生自编童谣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创编出不同的故事;可以根据老师给他们的主题来创编童谣;也可以按时值随心所欲创编童谣。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美术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美术创作过程的体验。总之,我们进行着美术创作方面的初步尝试,老师和学生都有快乐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懊丧,我们所说美术创造力是发展小学生初步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它将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过程的始终,我们美术老师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小学生初步经历和体验美术的创作过程。
        教学应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降低技术方面的负担,多运用启发、诱导、扶植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G﹞,2011.2。
[3]﹝德﹞卡尔·克里斯蒂安·霍伊泽尔,徒手绘画,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
[4]《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版。
[5]蒋良,美术的教学选择﹝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