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构建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关键一招,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的重视起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并积极的讨论和摸索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规律,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不断的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总体效能,从而为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培养助力。本文将就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索
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从激发学生兴趣和遵循科学规律为突破口,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的构建有效化的教学情景,合理的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有效的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从而真正的把握小学体育课堂高效施教的规律,有效的激发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力,为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有效情景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在认识上往往以形象具体的思维为主,小学体育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的认识到该年龄段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基本规律,积极的为学生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篮球投篮》知识模块内容时,教师要为学生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首先,体育教师可以使用形象化的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个体育明星投篮的情景,如姚明精准命中三分球,赢得现场阵阵欢呼,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其次,体育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景,如篮球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如何进行篮球投篮?篮球投篮的技术动作规范有哪些?等等,让学生结合教材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好奇心,唤醒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质量。最后,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形象化的PPT课件对这些内容进行细化讲解,并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篮球投篮的技术动作要领,同时还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学生进行有效化的交互,为学生构建师生互动情景,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篮球投篮知识内容,不断的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开展游戏教学
有趣的游戏活动是集中学生学习精力的有效途径,小学体育教师要把握体育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积极的引入一些契合教学主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活动,进一步的激发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力,真正的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知识模块内容时,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立定跳远大比拼”游戏活动。首先,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和同伴进行结组,并一起互相熟悉,讨论游戏活动规则,研究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规范等,为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开展比赛,如让小组A的成员一起按照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规范来进行立定跳远运动,其他的小组可以让学生对比赛的小组进行打分,如根据跳远动作是否规范、跳远的距离长短等,来给予相应的评分,而小学体育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游戏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的借助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小学体育教师要进行游戏活动总结,给予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一定量的奖励,并就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依然存在的疑惑进行认真化的分析,此外,小学体育教师还要“趁热打铁”进一步对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规范进行讲解和阐述,有效的巩固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效果。
三、遵循科学规律
不同小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和个人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使得体育课堂教学两极分化现象扩大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体育课堂的综合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差异化和分层化的课堂教学,以较好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基本学习需要,助力课堂的高效施教。例如,在学习《接力跑》知识模块内容时,需要体育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如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水平为学生设计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并在体育学习和训练中为不同学生设计相应的训练内容,并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的提出分阶段的要求,同时,小学体育教师还要积极的给予学生具有针对性和精准性的,不断的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和提升,真正的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体现体育教师人性化的关怀,助力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进一步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体育教师的使命所在,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实现路径,小学体育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自身使命感,积极的研究和摸索体育课堂高效施教的对策,并在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构建有效情景、开展游戏教学、遵循科学规律等,进一步把握体育课堂高效施教的规律,真正的助力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振天,吴国昆.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对邱伟民老师“前滚翻”体育课堂的评价[J].儿童发展研究,2017(04):29-32.
[2]姜春刚.对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30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