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实现资源合理化利用及安全节能高效的目的,要充分重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更好地顺应当前社会环境以及建筑工程发展趋势,不断促进绿色房屋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房屋建筑;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58. 12 文献标志码: B
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效率,体现了良好的节能、环保性能,是现代住房建筑的重要发展趋势。相关施工企业必须对此保持高度重视,加强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特征的分析,强化技术改造,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可以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还满足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装配式建筑类型可分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是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钢筋部件组成的复合结构,可以将其进行连接,通常添加到单一材料和其他原材料的混合物中,以改善施工质量,它是工业建筑的一部分[1]。
2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优势
首先可为建设单位解决工程成本,因为预制构件的生产安装都是机械性作业,且构件的生产和运输都是统一安排的,对劳动力需求较少且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可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升劳动效率、节约工程成本。另外预制构件施工可缩短工期,在人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成本均可减少,从而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其次,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因为使用了预制外墙板、预制叠合板阳台等可大大降低资源的浪费,减少施工作业环节,同时还能减少噪音等污染,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此外,房屋建筑装配式结构施工,具有结构强度高、抗震能力好的优点,比传统建筑结构施工更有优势,尤其在进行预制构件连接安装时具有更好的封闭性能,可有效避免缝隙的出现,且渗水率较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可有效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2]。
3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
3.1 PC 技术和PCF 技术
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包含万科PC 技术和PCF 技术,其中PC 技术更加的侧重于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结构建造,包含阳台、楼梯、空调板等,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渗水的出现,而采用整体预制方法可以把装饰、窗墙连接起来,有效的降低湿度,避免后续的作业麻烦。PCF 技术主要由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模板和复合板预制板组成,节省了外脚手架和模板的使用,节约了模板的消耗,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但PCF 技术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墙体的承载力和刚度,以及大量的材料浪费,这对抗震设计也非常不利。此外,PCF 技术采用主体结构全现浇法,使建筑物的现浇承载力相对较大。
3.2 NPC 技术应用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在选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时候,N P C 施工技术应用极为常见。这是一种利用构件对混凝土墙梁、墙板予以严密连接的技术。且在水平、竖向构件连接施工中,为了降低搭接难度,提高搭接效果,通常情况下,均会在竖向构件上预留钢筋。由于剪力墙均是预制、安装的,因此,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时,N P C 施工技术可降低外墙施工难度,也可节约很多施工材料,促进我国的房建工程可持续发展。同时,采用N P C 技术也可以更好地预防由于材料差异引发的结构裂缝,保障各部位连接的安全性、可靠性[3]。
3.3 剪力墙一体化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阳台、竖向剪力墙等构件的预制,有利于构件的组装。不过,它也有自己的缺点,如超重和不同的形状。
预制构件制作方法相对简单,吊装设备高,施工难度大。这种复合剪力墙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复合楼板、墙板、装配式楼板等。其中组合板的生产构件包括预制板和格构钢筋。叠层墙板的生产包括两层预制墙板和格构钢筋。但是,这种技术的缺点是构件预制相对简单,与建筑工程的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叠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施工难度大,不利于后期检测。在抗震设计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该技术的应用实例:在南京某别墅自保温建筑结构中,利用建筑结构技术,对该建筑的竖向荷载和墙体热阻等相关的性质参数进行了测量和计算,得到了准确的数值。
3 房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优化
3.1 施工准备
前期工作主要包括:科学规划预制混凝土施工用电、建筑构件及场地布置;根据施工总计划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编制原材料采购及加工计划,列出各阶段劳动力规划和施工阶段,根据施工进度绘制劳动力分布图;编制预制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包括技术规范技术培训、图纸会审、施工方案测量和试验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主要施工方法,根据实际施工项目分期施工,根据施工阶段科学选用大型机械设备,确定设备型号、技术参数和数量[4]。
3.2结构设计与制作
强化结构防渗漏、保温隔热、构件连接方面的改善非常重要,可更好地促进房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便于构件的制作,进而实现建筑行业标准化、模数化发展。总体而言,房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节点、连接设计中,需坚持以下几项原则:其一,着力设计连接节点,在连接节点与构造设计科学的基础上,提升主要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其二,考虑建筑高度、设防烈度、抗震等级的前提下,强化试验,寻找最好的构造手段、节点连接技术。其三,在确保整体建筑结构的受力达标的条件下,增强传力的可靠性、明确性,增强各节点连接的严密性、可靠性;其四,在“更强节点、强剪弱弯”的设计思想指导下,保证节点连接处的荷载高于同类型现浇结构;其五,在考虑节点刚度、连接对结构造成的影响基础上,选择计算模型,优化设计[5]。
3.3建立预制结构质量管控体系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各个构件通常需连续施工作业,一定要强化连接处的防渗、保温、防漏性能,及时进行检查与处理,提高构件的安全性、整体性。为了确保房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构件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相关人员有必要做好结构装饰、保温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可促进我国房建工程更好地发展。例如针对预制剪力墙来讲,要充分分析其抗震性能,尽量选择型号较粗的钢筋,并保证钢筋能够逐根进行连接,减少传统钢筋直径小、连接点多、连接工作繁复的缺陷,同时在保证连接点数量的同时,要按照合理的规格控制剪力墙的配筋值,使其能够在加强施工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抗震需求[6]。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城市房屋建筑的需求,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政府部门提倡建筑行业应朝向工业化方向发展,且促进住宅产业化,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房屋建筑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装配式的混凝土结构有着较为重要的应用意义,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技术进行很好地把握,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对设计环节、施工环节以及检测验收等过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管理,文章就此展开分析。
参考文献
[1] 韩超, 吴金花.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J]. 建材发展导向:下, 2016, 14(7).
[2] 孙晓莉. 探析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J]. 建材与装饰, 2019(33):10-11.
[3] 焦俊杰.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16).
[4] 曾西. 探析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J]. 山东工业技术,2019(20):75-75.
[5] 杨建青,张恒. 探析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26).
[6] 焦俊杰.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2019(1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