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之老街区活力营造——新华道街区提升策略解析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期   作者:李欢
[导读] 本文通过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街区及街道更新案例分析,阐述了城市街区在功能、交通及开放空间等方面的更新措施与方法。借鉴这些理论和经验,形成了杨柳青新华道街区活力营造的的提升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街区及街道更新案例分析,阐述了城市街区在功能、交通及开放空间等方面的更新措施与方法。借鉴这些理论和经验,形成了杨柳青新华道街区活力营造的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城市更新 街区 街道 提升策略
一、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一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目的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大城市发展逐渐从增量模式转为存量模式,城市更新正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同时,城市更新的模式也从粗放的“大拆大建”转向“针灸式”的精细化微更新,从关注重大产业项目到关注老旧小区改造、配套设施提升等民生问题,更加注重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街区是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元素,街区活力营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之一。老街区一般位于一个城市或城镇的中心位置,是承载和见证城镇发展的重要区域,是体现当地文化、市井生活的核心区域,因此老街区的再营造或者说是复兴,对于激发一个城市或城镇的活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街区营造案例分析
1、街区复兴——哥本哈根韦斯特伯地区
        1850 年,韦斯特伯成为除哥本哈根中世纪城区外第一个城市中心,随着城市化发展韦斯特伯成为最贫穷的地区,面临着人口过剩及城市衰退的问题,住房条件恶劣,并且充斥着高比例的社会边缘化群体。自20 世纪50 年代至20 世纪80 年代,城市更新从棚户区清理及拆除老旧建筑开始。到20 世纪90年代,韦斯特伯成为了城市更新项目的一部分,其旨在保护并且升级其当地特色。如今的韦斯特伯成为首都最有吸引力、最整洁及最具创意的街区,拥有高端的本地经济及本地文化。
        韦斯特伯地区的复兴得益于以下几个措施:
        (1)减少机动车交通,优先考虑行人和骑行者的慢行系统。
        设立单向车道,逐渐关闭小路通向大路的路口,使私家车绕道路通行而不是从街区中穿行;在居民区增加道路减速带以控制车速;建设超级自行车道和更加宽敞的人行道以确保安全;为自行车、行人及公共交通优化街区间的连接互通。
        (2)创建绿色半私有城市空间,在社区中建立绿色公共空间以及大暴雨预防机制。
        韦斯特伯是城市人口密集程度最高、开放空间最小的地区之一。城市更新的中心措施是通过在街区中创建半私人绿色空间来增强绿地及休闲区域的可达性,为街区提供良好的空气和日照环境。
        (3)将废弃工业用地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和创意企业的转变,增加零售区域,改造配备慢行交通商业街,导入文化中心及会议空间等功能。
       
          
                        减少机动车交通                  建立绿色公共空间                  产业转型升级
2、街道活力——上海市大学路
        大学路是一条700米长,17米宽的网红街,连着财大、复旦和创智天地广场,是一条汇聚了多达500家店铺的活力街道,它的活力源头,就是最可爱的青年人。大学路街道两侧分布住宅区,拥有大量底层商业店铺。沿街打造了多个景观节点,形成供市民活动的开放空间。
        大学路是如何创造活力的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沿街高密度商街,加垂直混合业态。
(2)业态独具特色,形成创意店铺聚集地。
(3)开放街区,邻里共享,人情味十足。
(4)高品质街道景观,注重美感的公共场所。
(5)街区共创计划。
        通过对韦斯特伯地区以及上海大学路的城市更新分析,可以看到对于城市街区更新、活力塑造可以从街区和街道两个层面入手。在街区层面上,注重存量更新,产业与服务升级、功能混合、开放共享、民生补足、生态修复等。在街道层面上,平衡路权,改善骑行、优化步行空间,倡导慢行,还街道空间于生活以及塑造街道风貌等。
三、新华道街区提升策略
1、现状概况
        新华道街区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京杭大运河以北的老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2公顷。老镇区是西青区城镇化较早的区域之一,伴随着城镇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在土地使用、道路交通、配套服务、开放空间以及城市形象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大型商服设施缺乏,街坊尺度过大,支路路网密度不足,绿地及开放空间不足,空间品质不高,整体活力不足等。
        新华道是街区内横贯东西的重要街道,也是杨柳青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从杨柳青城镇发展年轮来看,新华道起源于民国时期,见证了杨柳青不同阶段的城镇化发展,是连接杨柳青历史与未来的重要脊梁。
       
                         功能布局                        道路交通                        开放空间
2、发展定位
        基于现状发展条件,借鉴案例经验,打造共享乐活大道、活力宜居街区。
        以创新的业态、开放进取的面貌,提振市镇精神,以共享街道、乐活街区,激发市井活力,规划将打造新空间、新生活、新风貌的共享乐活大道,构建新产业、新社区、新服务的活力宜居街区。
        
3、规划策略
(1)土地储备
        通过对现状建筑质量、载体运营情况以及土地整理时序三个方面进行叠加分析,明确未来可利用地块,这为街区活力塑造、功能提升、民生补足、品质形象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2)加密路网
        落位上位控制路网,结合可利用地块,加密支路网,将地块尺度控制在250m*250m左右,一方面提高了地块连通性和可达性,缓解主干路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提升了街区的开放度,这也是街道和城市活力的基本面。
(3)强化功能
        在门户位置导入都市服务产业,提升街区公共服务能力。规划设置商务办公,为企业提供高品质商务空间,同时融合餐饮、文化休闲、教育培训等业态,提供全天候活力商务体验,吸引优质企业落位,优化街区人群结构。
(4)增强活力
规划开放、多元的街区空间,沿新华道的建筑底层空间打造连续的沿街商业,业态以体现老街区文化的老字号商铺为主,同时导入现代时尚的品质商铺,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以增加街道活力。
(5)修复生态
        修复蓝绿网络,增加城市公共绿地及街角广场空间,让开放空间融入街道的公共生活。同时对重要的城市公共节点处的大型建筑进行屋顶绿化,在重要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及道路两侧,增种行道树,以绿化的增加改善城市微气候,弥补城市绿地的缺失。
        规划形成沿新华道、柳云路的“十”字慢行轴,同时串联体育公园、文化公园以及南运河滨水公园,共同创建绿色、全龄的开放空间。
(6)补足民生
        结合现状及规划新增人口,补齐街区所需的商服、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服务设施。
在街区的中心位置规划10分钟生活圈的邻里中心,采用商业+社区服务的模式,形成集零售、餐饮、社交、活动为主导的公众体验场所,营造商业和社区需求的多样化场景,共创理想社交的聚集地。
(6)绿色出行
        结合新华道街道空间条件,以安全、绿色、活力、智慧为街道提升目标,优化新华道断面。建立适合于自行车与步行交通的街道慢行系统,将公共交通节点、居住的核心区、工作场所的核心区,以及商业休闲节点进行连接。规划在保留现状树木的基础上,增设1条机动车道,提升街道交通通行能力;开辟自行车专用道,形成安全、舒适的骑行空间,结合沿街商业空间,设置座椅、小品、外摆等设施,优化步行空间体验。
(7)智慧停车
        考虑老街区的现状停车问题,规划结合公园、邻里中心设置地下公共停车场,同时沿新华道在沿街商业路段设置港湾路侧停车。未来也可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公建地块停车位,分时、分段共享,实现街区停车的统筹管理。
(8)街区风貌
        尊重现状,符合管控,融合文化,协调统一。
        新华道街区位于杨柳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区的环境协调区及大运河管控区内,规划严格遵循上位规划的各类管控要求,并应提出相应的导则予以指导后续的规划建设。

         
                         
四、总结
        城市更新是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借鉴先进的城市更新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老街区的功能、交通、开放空间、建筑风貌等各项系统进行梳理与有机组织,融合在地文化、民风民俗,实现街区在群体构成、功能混合、开放互动、街道空间等方面的活力营造,提高城市质量与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城市更新. https://baike.baidu.com
2、环球网,上海市大学路.https://biz.huanqiu.com/article/9CaKrnKobVN
3、百度文库,开放式街区的活力空间营造—以曼哈顿为例 .https://wenku.baidu.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