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虑环境污染的园林景观设计思路探讨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张斌
[导读]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建设活动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健康生活也产生了更多的向往。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建设活动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健康生活也产生了更多的向往。园林景观工程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承担着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区绿化面积、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职能,在环境污染问题背景下,这项工程的设计,应该更多地考虑到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等概念,将环保理念贯彻于工程设计中,在园林植物配置中,除了选用符合设计需求、生存需求的植物,还应考虑到固碳释氧能力、滞尘能力,在园林建筑设计中,选用环保性较好的造景手法,选用低碳节能施工技术与生态环保建材,尽量提升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考虑;环境污染;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近些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对于现代化工业对于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高度关注,对于绿色环保的健康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在节能、环保、生态等理念被纳入宜居城市规划建设战略中[1]。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是人们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程能够改善城市面貌,增加城区绿化面积,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满足当代社会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园林景观建设中,其实也涉及不少环境污染问题,以科学合理的设计,减少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发挥园林景观美化环境的作用,是当前园林景观设计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1.考虑环境污染的园林景观设计思路分析
        在我国,园林景观建设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园林艺术发展到如今,已经较为完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基于时代背景,结合社会需求,构造出适应当前建筑技术发展和审美价值取向的景观工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建设区域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系统,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打造出具有城市特色的景观,使其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形成协调、自然的景观。
        在生态友好型环境建设背景下,园林景观需要着重强调设计的生态性和环保性,做好环境保护措施,在不打破当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基于工业发展对城市环境造成的改变,建设相对应的绿色生态园林景观,有效调控城市内部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绿色、舒适的居住环境。考虑到环境污染的问题,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该就确定绿色园林的主基调,设计好交通、绿化、水循环等模块,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展开调查,明确生态建设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植被规划,大力建设公园、花园、碳汇森林、固氮园林,同时规划好工程中的休闲区,为人们展开户外运动、水上运动、教育活动等活动建设基础设施。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加强对于环保技术手段的应用,从建设用材、植物配置、能源利用、水生态圈、生物圈等多方面,选用适宜的环保技术,全面提升工程设计的生态化水平。其实,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就涉及到环境破坏的问题,例如建筑材料,水泥、钢材、玻璃、木材、混凝土砌块等材料都会产生能量消耗,排放污染物,选用节能环保、排污量小的建材,比如说铝材,其能源消耗量为178.9,污染排放量为1.0,而木材能源消耗量为1.2,污染排放量为0.3,其生态性能明显优于铝材[2]。此外,园林景观建设中,会产生大量废弃材料,为了减轻城市生态负担,减少环境污染,应提倡废物循环利用原则,将废弃材料作为回填材料等再次利用。

2.基于生态环保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2.1园林植物配置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关键性要素。在设计工作中,设计单位应提前到工程建设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明确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生态系统组成等,然后再根据园林性质、城市用地规划,作出合理设计,在不破坏自然资源肌理结构的情况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减少建筑施工中的资源消耗量,兼顾环保、低碳设计需求。


        小品配置是园林景观常用的设计方法,它起着点缀环境、烘托气氛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园林的艺术性与实用性。而小品通常以植物为主,在植物配置中,应该选用适宜在当地生存的植物,最好能够选择本土植物品种,根据景观构图,选择在形态、色彩、气味上适宜的植物品种,以植物季相变化,营造出季节性园林景观,给这个城市增添不一样的色彩和韵味。同时,为了优化园林景观的环保效果,应该选择年环境效益高的植物。据调查,C02吸收能力排行为乔灌木、混交乔木、草本植物、常绿植物、公园式绿地、藤本植物,02释放能力排行为乔灌木、混交乔木、草本植物、公园式绿地、藤本植物、常绿植物,S02吸收能力排行为草本植物、乔灌木、混交乔木,常绿植物、公园式绿地、藤本植物相较而言吸收能力较差,滞尘量排行为乔灌木、草本植物、混交乔木、常绿植物、公园式绿地、藤本植物,整体而言,乔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滞尘能力最强,应增大其在园林景观中的覆盖率[3]。
2.2建筑设计
        建筑同样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建筑美学的发展,建筑类型趋于多元化,建筑材料不断更新。为了迎合环境保护的设计主题,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选用环保性较好的造景手法,同时选用低碳节能施工技术与生态环保建材,最大限度提升园林建筑的生态特性。在此过程中,应刚做好空间形态规划,加强对于地域环境的保护,贯彻生态园林设计理念,多应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资源利用率。
        同时,土地资源也是园林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元素。园林建筑的设计,应该实施于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尽量避免改造地形、土壤,提升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将更多的土壤应用于绿化项目中[4]。土地资源利用中,应该尽量缩短交通流线,降低交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管线,提升各类管道输送效率。在能源利用中,尽量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多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倡低碳生活理念,尽量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环境破坏形势严峻的今天,设计师还应该利用所学知识,应用造园手段恢复、还原被破坏的自然景观,通过科学、艺术的设计,将自然景观与园林景观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深化园林景观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打破原有的工业化城市建筑布局,优化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国家经济虽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态势,当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生育养育我们的地球,面临着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垃圾成灾等环境问题,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话题提上城市建设议程[5]。在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园林景观工程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在这项工程设计中,设计师应该平衡好自然环境与人造园林景观两个部分,合理应用地形、水资源、植物、建筑等要素,贯彻绿色、环保、低碳理念,作出生态化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的环境污染,构建符合城市人文形象面貌,人类健康生活追求的景观。
【参考文献】
[1]王艳贞,王磊,王晓芬.地域民俗文化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提炼与表达——评《城市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J].中国蔬菜,2020(02):119.
[2]李晓曼,丁廷发.种植水生植物对园林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J].人民长江,2019,50(05):217.
[3]田静丽,于芳.乡村景观园林和环境保护研究——评《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J].环境工程,2019,37(10):237-238.
[4]张学玲,赵鸣.中国名山寺庵园林景观特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云南鸡足山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8):122-123.
[5]杨轶华,朱良玉,李虹,孙波.多技术集成模块对景观配置及群落空气质量的优化空间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5):37-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