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分析卢常扬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卢常扬
[导读]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施工现场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摘要: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施工现场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其施工现场管理的问题,并对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前的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的实际管理情况,从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制度问题/管理人员技术管理意识方面以及现场管理监督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为相关行业领域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步骤繁多,施工周期长,管理工作相应也比较复杂。一旦管理工作没到位,就很容易使得建筑工程质量下降、增加施工成本、施工进度延长等问题,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给建筑企业带来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是必要的。为了建造能够满足现代人民要求和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项目,就目前我国的部分建筑企业的现场管理及工程技术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性的对现场施工管理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措施,提高综合管控的能力,保证施工的高效有序进行,提高建筑的质量。
1.常见的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的基础就是地基的建筑,这是建筑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地基处理技术也是施工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技术,这是建筑向上发展的关键,它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稳定性,地基建设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问题,地基质量不过关,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地基的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技术,并做好相关的施工管理工作。地基的施工技术有土垫层施工技术和砂井堆载预压施工技术,地基的荷载主要是通过换土垫技术来实现的,采用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固性[1]。该施工步骤一开始是挖掘地基下对应区域的软土层,然后利用材料进行填充,然后分层夯实,施工结束后能够对地基强化,提高地基的承受能力。其中填充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适用的材料能够使强化效果达到最佳。尤为关键的一点,运用合适的材料方可达到最佳的处理成效。另外一种砂井堆载预压施工技术是在冲填地基和软土地基的基础上进行施工的,它在填土层及软土层进行钢管打孔工作,然后打入管井,接在通过在井内填充透水性的砂,这样可以使得砂井质量提高。这种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排水能力和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建筑的稳固性和质量。
2.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常见问题
2.1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缺失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建筑施工的规模也不断变大,但是许多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有限,尤其是在施工场地的技术管理制度还存在缺陷,有待完善。 建筑工程的管理机制缺乏系统性,这是因为对技术管理认识不足,许多建筑工程的施工都是采取分包施工的形式,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缺乏高效完整能够满足施工需求的技术管理制度。因为施工项目多且复杂,需要的技术也种类繁多,许多技术管理难以实现其功能,也缺乏灵活性,导致了技术管理效果不明显[2]。
2.2现场管理监督缺失
        当前,有许多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没做好管理监督工作。建筑工程的施工具有危险性,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以及员工们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关键,一旦监管不力,出现安全施工问题,就会影响工期甚至造成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损失。许多建筑工地上建筑单位只重视成本的控制工作,不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监督工作。即便在建筑施工之前建筑单位已经规划好了基本施工了流程,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因为客户方面的原因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会有所被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的内容大多数为建筑安全的突击检查,内容单一,也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相关部门,这导致难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正常实施,缺乏监管也导致了建筑工作中不良风气的产生,更阻碍了建筑工作的顺利进行。难以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的解决问题,恢复施工,即便建筑工程的施工规划再完善,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也难以对计划进行实施,所以,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需要制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3]。


2.3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建筑工程也带来了新气象,在建筑工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筑企业都十分重视建筑上的科技应用,但是却忽略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当前许多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都以科技为核心,忽略了与之相辅适用性技术。第二,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足,只意识到了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管理效益,过于看重施工进度的加快,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技术程序管理工作缺失。管理人员意识不足以及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管理不科学,缺乏执行力,奖惩制度不完善,技术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3.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措施
3.1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意识
        施工技术管理的实施主体主要是管理队伍中的专业性人才,这也是高水平工程整体管理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想要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首先要从管理者抓起,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学习当代新的管理理念,从思想到管理技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企业的措施首先是定期组织管理培训活动,加强管理意识的宣传,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无形的提升其管理意识,加强实践与知识结合,在工程技术实践中增强管理意识。其次,要变革管理理念,促进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的改变,不能一味的注重经济效益与施工进度,让管理人员意识到技术全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技术安全管理的了解。最后,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制定一系列详细的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的落实,提高管理质量水平[4]。
3.2强化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技术管理具有整体性,因为技术的种类众多,步骤相对也比较繁杂,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要做好组织和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庞大的建筑工程项目上。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是施工有序的保证。施工技术管理大致分为几个内容,首先是技术施工的准备,根据施工技术和资金投入,计算技术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材料种类和数量,明确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机器设备,达到工程建设的需求。其次就是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规划,充分考察场地,掌握施工地点的数据,做好施工设计。
3.3做好施工前准备
        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被天气等因素所影响,所以在施工之前,应该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考虑好各个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因素对施工的影响,保证施工进度,为工程高质量奠定基础。建筑施工的所有流程对工程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后续施工流程正常进行的关键,一旦中断施工,有施工空档,那可能会产生质量隐患,相关人员也难以发现问题所在。所以相关人员应该在准备工作期间考虑好整个施工流程,做好准备,保证材料数量和质量满足施工需求,提高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系数[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应当重视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的工作,相关部门加大其管理力度,确保管理工作功能的最大化,为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管理制度缺失严重、管理人员的意识和素质有待提升、施工现场技术的管理监督工作不到位,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企业单位应该制定健全的技术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和素质,并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加强施工管理的研究,解决一系列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廷魁,乔丽艳.基于BIM的施工现场材料管理问题研究[J].施工技术,2017,46(06):31-37.
[2]王俊,赵基达,胡宗羽.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05):1-8.
[3]季达.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山西建筑,2019,45(05):238-239.
[4]章报.论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江西建材,2017(23):263+265.
[5]李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7(04):170+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