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宋文冉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月第9期   作者:宋文冉 杜艳艳
[导读] 本文阐述了软土地基特征以及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原则,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影响因素与质量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摘要:软土地基就是由软土构成的地基,主要成分有淤泥质的粉土和黏土、含有颗粒的松软土、泥炭、松散的沙质土和有着较大缝隙的有机土等,因此为了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本文阐述了软土地基特征以及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原则,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影响因素与质量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软土地基;水利工程;特征;处理原则;影响因素;质量管理
        软土地基处理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处理质量的优劣对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以下就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软土地基特征分析
        软土地基特征主要表现为:(1)强度比较低的特征。软土地基主要是由软土组成的,软土的特点比较疏松,其强度也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软土地基的强度比较低,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如果地基处理不好,经常会出现崩裂与塌陷等这些问题。(2)透水性比较低的特征。有些软土地基的组成成分为淤泥性土质,其透水性不是很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许多的水分往往没有办法及时的排出。因此一般会用排水固结的方法来对软土地基进行排水,来确保软土地基具有稳定性。(3)不均匀特征。软土地基中的软土一般是由多种土质组成,由于土质不同,其密度、硬度与强度也会不相同,使得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所承受的力度也不同,非常容易诱发水利工程建筑崩塌。(4)高压缩性的特征。软土由于孔隙比大,土体颗粒间结构不连续,而具有高压缩性的特点。软土地基固结周期长,承载后变形大,长期不能稳定,容易造成地面大面积下沉等问题。(5)大孔隙比的特征。由于其形成条件和土体颗粒组成的内在特性,软土土体颗粒之间空隙很大,天然空隙比通常大于1,土体含水量通常处于饱和状态,天然含水量接近或大于液限。
二、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
        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必须充分熟悉了解该水利工程的水文状况和地质条件,并且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实际,选取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改良土壤,从而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整体承载力,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并全面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施工质量。通常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原则主要是以预防为主要目的,遵循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出现问题时要立即进行修补,具体表现为:第一,对软土地基进行预防性的控制。预防性控制主要是对软土地基进行保护来控制软土地基下沉的速度,如果可以及时应用用这个方法,那么地基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就可以有效降低地基所遭受到的损害速度。第二,软土地基的修复性控制。修复性控制主要是对已经遭受破损的土层采用相应技术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修复处理,从而提高软土地基质量。
三、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1、环境因素。地理环境是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水利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不相同,而地理环境不同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存在着各种差异。在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实际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工程及其附近地理环境进行充分、综合的考虑,以选择出最佳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时间因素。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施工工期,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并且设定合理的施工工期关系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及工程整体的安全性能。而选择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时,由于不同技术所需的处理时间有所差异,客观决定了选择合理的施工时间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选择重要性。

比如:水利工程建设重压后添加剂的反应时间将会影响施工工期,当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实际作用发挥所需的时间长,将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合理运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施工时间,增强该处理技术实际的应用效果。
        3、工程量因素。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分析,可知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总量大小,也会影响软土地基处理。具体表现在:第一、若软土地基处理中的施工总量过大,将会加大施工成本,影响着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性,同时也影响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第二、针对土层较厚的软土地基,采用重压法时难以保证地基结构稳定性,影响着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及技术选择。
四、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策略的分析
     1、做好组织策划工作。首先,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需提前做好地形地势等外部环境的勘查与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施工计划,尽量避免一些负面影响因素,确保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能顺利有效完成。具体而言,施工人员需要完成以下勘察分析工作:勘察水利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地下水文特点、地质构造、水利工程周边建筑建设情况等。在完成以上内容的勘察后,对勘察到的资料做深入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以此作为优化施工方案的参考依据,从而提升施工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确保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质量。另外,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要尽量避开低温高寒天气。这是因为当外部气温较低时,深层搅拌桩的施工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因此,施工人员需做好气象条件的调查工作,以保证施工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2、确定施工工艺与流程。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必须有一套科学严谨的施工工艺流程,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该工艺流程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方能确保施工活动的有序性与有效性。如文中所谈工程,在进行抛石挤淤施工前,应当明确施工活动应严格按照以下工序开展:确认施工边线、地表清理及抽排水、淤泥开挖、清表至设计高程、抛填块石、机械碾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以上每道工序完成后都必须及时进行质检报验,在确保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做好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工作。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潜存许多危险隐患,施工过程中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不仅会影响到地基处理的质量,也会给人员、工程、设备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鉴于此,施工前,施工单位需及时组织工作人员进入场地广泛收集与工程相关的各项信息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从信息数据中提炼出工程施工具有的特点,提前辨别出潜藏的各类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从而强化整体工程建设质量。
     4、正确评估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软土地基强度弱、稳定性低,如不对其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就无法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对软土地基实施换填或加固处理是必然的。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在决定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前,施工人员首先需对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做出科学有效的分析评估,通过分析评估了解软土地基的各项指标,如土体结构承载力、水平剪切力、土壤热化效应等。在掌握以上参数后再进行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方能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质量对于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非常关键,其直接影响其整体质量,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为防止安全事故,参建各方需要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及当地自然条件等,严格遵循处理原则,加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从而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晓春.浅析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J].建筑与装饰,2018(13)
[2]刘阳.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1)
[3]王建兵.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J].防护工程,20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