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监管,虽然企业有国家相关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管,但作为企业监管的基本力量,各种内部监管力量可以通过监管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预防作用,可以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当前现代企业管理中,建立大型的监督体系已成为提高监督效率,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和案件,为企业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证的探索方向,确保企业良性运行稳定有序。
关键词:大监督体系;构建;存在不足;实施要点
1 如何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
1.1 建立统一的监督制度体系
大监督体系的运行是需要一套科学、配套的制度体系做支撑的,在充分考虑不同监督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建立如大监督体系的工作领导、日常运行、定期分析、协调沟通、监督考核等一系列监督工作的制度、办法,以及通过建立大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文件材料传递制度、监督资源共享制度、监督检查项目报备制度、监督人员集中调配制度等制度体系,使大监督工作在规范、有序的制度指导下开展,确保形成-种促进、互补的工作机制,并使各部门的监督工作在大监督体系下也同样接受监督,以真正发挥大监督的有效作用。
1.2 搭建组织管理监督的平台
构建大监督体系,首先需要有一个监督的平台,也就是需要成立一个大监督工作协调组织,负责大监督体系的工作目标的确定、内容安排、工作协同,协调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听取各部门参与大监督工作的情况汇报,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风险防范、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效能监察、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督促各部门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控各类风险。
1.3 充分利用各类外部监督资源
国有企业本身也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一特点使企业更要接受企业外部各方面的监督,所以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中的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外部的监督机关工作,借助外部的监督力量,充分利用外部监督的成果,形成内外部监督的另一股合力,使企业经营行为时刻处于监督之中,以达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企业还可以通过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检查,以增强企业内部监督的业务能力,提高监督结果的权威性。
1.4 建立严格的监督程序和方法
不同监督部门的工作侧重点不同,采用的工作方式也不同,要发挥各部门的监督作用,必须充分运用各自的工作优势,并将不同的监督工作方式有机结合,如将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全面检查与抽样检查、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将内部审计的不同审计程序与纪检监察的内查外调有机结合,将专业的审计监督与工会组织职工进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同时建立起严格的监督程序,按规定的程序办事,相互之间形成监督,使各部门自身的监督活动也处于大监督体系的监督之中。
2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存在的不足
2.1 监督制度体系缺憾
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是监督活动开展的依据。有些制度本身不完善、不配套,落实制度的要求不明确、不具体。有的制度宣传不够,多数干部、职工群众不清楚,缺乏公开性。有些制度执行不严,制度执行刚性不足,削弱了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没有形成应有的约束力和威慑力。
2.2 监督职责功能缺位
部门监督职责设定不清,有的从事经营管理业务的部门潜意识中对所应承担的管理活动中的监督职责重视不够,重业务,轻监管,主动监督意识不强。有些监督工作偏重业务经营管理层面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企方面不足,融入经营管理开展全面监督还比较薄弱。
2.3 监督协调机制缺失
相关监督部门之间联系松散,监督工作主要由纪检、审计、风险控制等职能部门承担,各监督主体主要依托企业内控体系和职责定位各自为政开展工作,缺乏联合协同开展监督的顶层设计,且力量普遍薄弱,监督作用发挥受限。
3 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实施要点
3.1 坚持有效监督和常态监督
以是否有利于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盈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作为标准,不断完善纵向监督制约机制、横向监督协调机制、问题整改常态机制,突出监督效能的提升。对监督事项进行量化、细化、刚化,形成事前风险提示.事中督促检查、事后总结评估的常态化监督,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3.2 坚持融入中心服务管理
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将监督工作融入企业管理流程,使监督工作规范成为企业管理制度流程的一部分,做到无缝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通过发挥各监督主体的能动性,构建“监督组织到位、工作职责到位、任务落实到位的立体化监督网络。
3.3 “大数据”促进大监督,监督环节全覆盖
新时代,国企监督工作要与时俱进,就要学会利用“大数据”促进大监督,使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监督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覆盖。
一是打通监督渠道,对内外公布监督电话,设置信访举报信箱,建立“监督服务之窗”,使广大党员及职工参与到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中来,征集职工意见建议,及时处理各类信访案件,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二是建立“动态监督系统”,利用科技的力量建立监督预警机制,分析整合机制,对各类监督内容进行事前提早预防,事中动态监控,事后梳理分析,最后确保监督工作科学高效开展;三是通过开展“回头看”,以纠正“四风”为重点,定期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四风”方面情况进行自纠自查、分析问题、总结提高,尤其是节假日期间,“回头看”工作的开展要有针对性、及时性;四是监督过程要“以点带面”,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抓,同时要循序渐进,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推进,重點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全过程跟踪,主次分清的同时,监督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普遍性,保证监督时时刻刻。
3.4 建设专业纪检监督队伍,多方位开展纪检工作
监督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建立一支强大、专业的纪检监督队伍十分必要。一是配足配强纪检监察专员,选配具有财务、法律、审计、纪检、内控等工作经验或专业背景的人员,从财务、审计、纪检等各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工作,提高监督专业性和实效性;二是对纪检监察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纪检监督文化的引导,深入各基层学习实践纪检工作开展的方式,纪检工作做到“知其然如何知其所以然”,确保纪检工作开展的准确性;三是在廉洁风险预警防控体系中,纪检监察人员发挥牵头廉洁风险预警防控的主体作用,对效能监察、廉政谈话、信访举报中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审计人员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基建工程季度监测审计等方式,对及时发现问题、认证、处理,并查找制度漏洞。对原因不清楚的与纪检监察人员分工协作进行调查处理。按照“四统一”工作原则,监察审计部在开展工作时,根据项目特点,从系统各单位抽取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纪检监察和审计人员,参加对基层企业的审计和效能监察等工作,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工作中的难点。在工作中,纪检监察与审计工作各明确一名负责人,负责问题汇总和专业协调联系,必要时提交监察审计部协调有关人员进行讨论解决。明确赋予监督机构必要的权力,同时纪检工作人员必须履行好监督职责,坚决杜绝“不想管、不敢管、不能管”的消极状态,统一思想,“敢作敢为”,内部定期开展考核评比,对于无作为的监督人员予以问责。
4 结语
构建大监督体系,必须认清国有企业监督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专业监督与综合监督、群众监督与组织监督相结合,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基本框架,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的监督体系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饶伟,浅析国有企业矩阵式大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当代经济,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