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与之息息相关的建筑室内设计教学也开始寄予了更多的期望,要求在满足当代人对于建筑居住的基本功能性需求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于传统文化因素的融入,让建筑设计中更多地融入进传统文化,已到达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最终目的,故本文就建筑室内设计教学在现阶段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建筑室内设计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并给出有效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
引言
室内环境设计课程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以及人们在精神和物质需求方面的不断提高,中国环境设计行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与之伴随的是中国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始成长起来。但是随着环境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细化与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由此也引发了对于环境设计高品质和个性化的诉求。中国的传统传统文化,其历史久远、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内涵深邃、艺术题材千变万化,堪称当代中国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当代很多中国的设计师开始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传统传统文化的挖掘上,传统传统文化作为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文化符号,饱含着丰富的民族感情和浓厚的中国风,慢慢地,他们在设计作品中开始汲取传统传统文化中的营养,追求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1室内设计专业改革理念及教学现状
现代城市的加速发展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迅速带动了我国室内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其良好、多元的文化环境也为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成熟、教学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了稳定的发展基石。但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室内行业环境变革的速度与深度愈加快速、广泛,这也直接导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的需要。笔者在近12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意愿逐渐下降,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力投入和作品的创作能力都不理想。经过了解发现,互联网和各种媒体信息的影响使一些学生觉得大学课程枯燥乏味,很难在短时间内应用他们所学的东西。这种现象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大量的外部信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这些信息往往与专业和学生未来的工作无关。二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模式一直难以吸引学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模式方面,室内设计专业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线性、一维的灌输教学法。笔者通过对几所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进行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中都采用理论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主干课程有室内设计原理、人体工程学、透视学、建筑设计理论等,全部采用理论教学模式,该类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抽象、理论性较强、知识难懂、枯燥乏味,这使80%的学生在1~2学期完成课程后,几乎淡忘所学知识。同时,室内设计专业教师采用的理论教学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没改过,有些设计任务书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理论教学的缺陷和案例设计的老套,自然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2建筑室内设计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2.1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
当前很多学生也希望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但是在设计实践中,往往感到腹中空空,无从下手,只能东拼西凑,最终的设计作品必然粗制滥造,丧失了自己的个性,缺少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知识储备不够,对传统文化缺少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最终遏制了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创造能力。
要将传统文化科学合理的融入室内环境设计中,首先需要拓展传统文化的理念,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整理和归类,掌握大量的资料,其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专业考察、收集提炼传统文化及交流和查阅资料。深入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地方文化风俗以及蕴含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由此为传统文化在设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和资料基础。如: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设计创作时就会自然地从中寻找资源,吸收利用某种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设计实践,厚积薄发,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2.2加强传统文化资源收集
为更好地结合传统文化的特征并运用到建筑室内的设计中去,首先应当广泛地收集当地建筑的文化特色,并做好资料的归整,根据不同地域建筑的特色进行分析整理,包括功能性或者美观性上资料的收集工作,了解当地人们所最常居住的建筑风格做好收集,以用于区域建筑设计的基础资料参考中去,进而满足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对于当地建筑的期待,通过建筑物以了解当地区域文化魅力。
2.3注重设计手法、步骤的运用
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时,应该引导学生站在客户的角度,进行考察分析,检验其应用的可行性。有些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饰的形象简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可以直接应用于室内环境设计中。有些传统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解构与重构、移植与嫁接、抽象与简约等各种应用方式来重新调整外形,并且可以与中国的儒、道、禅等传统文化相融合,使之成为某种象征意义的新文化符号。比如有些学生从明清家具中寻找灵感,将其中优美的装饰纹案提取出来,加以简化,然后应由于室内墙面的装饰中,使室内空间蕴含强烈的民族气息。有些同学把传统园林的空间类型,运用到室内空间的平面布局中,其室内空间富有变化、灵动活泼,虽然室内空间设计是现代的,但却充满着传统文化的韵味。必须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按照现代的审美标准,对于一些传统文化进行提炼与转换,但是可以变化其外形,不能失去精神内涵和原有特色。
2.4创建科学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为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在早期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时代发展变化的影响下,逐渐暴露出其弊端。首先,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缺乏紧密性和连续性。其次,实践教学的课程安排不够,不符合市场发展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再次,在学习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争取高校的支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在创建科学的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有的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实践教学模式、课程实践和教学改革中,根据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要求进行改革。现有的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要形成新的教学体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结语
高校的室内环境设计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应是自命清高的艺术家和闷头读书的书呆子,而必须能够适合发展中的社会之需要,承担起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任,具备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能力与意识。中国传统民族艺术悠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室内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深入探讨和挖掘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与文化精髓。结合外来的先进艺术设计理念,以传统文化为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的发展创新,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室内环境设计教学模式,培养中国自己的设计师,做中国自己的设计理念,创造出独具传统文化的室内环境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杨云.建筑室内设计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1):55+57.
[2]杨云.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居舍,2018(12):74-7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