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结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9期   作者:孟庆龙
[导读] 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软土地基,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
        摘要: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软土地基,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则会对整个道桥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就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地基忽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软土地基;技术要点;研究
1 引言
        在实际道路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作用,必须针对置换技术以及挤密技术等加以合理运用,通过全面分析软土路基施工当中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防止道路使用当中沉降病害的出现。
2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在道路工程施工地点的选择上,通常是依据社会的发展对于交通需求而最终确定的,所以实际施工现场的情况也是多变且复杂的,一些施工现场的土壤可能相对松软,并不是特别适合实际地基施工的要求,但是又必须在此处进行施工,所以施工单位就要进行高质量的软土处理工作。如果没有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的步骤,就会造成整体道路地基的不稳定性,进而无法保证道路工程的正常使用,也会埋下诸多的安全隐患,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造成施工人员出现伤亡的情况。
3 现阶段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不强,强度偏低,难以支撑道路的后期运行,若不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则容易引发车辆通行的安全问题。当软土地基受到外力挤压后,由于自身强度不高,则会进一步削弱其强度,出现下沉现象,或是路基发生变形,而这两者都会严重威胁车辆的通行安全;(2)软土路基在雨水的冲刷过程中,会导致水量过多。尤其是一些位于边坡的路基,若是不加以处理,则会致使其暴露在外,经常被雨水冲刷,导致路基结构不够稳定,土质愈发松散,难以为道路后续施工奠定扎实基础,影响整个道路的施工质量;(3)难以控制软土路基的沉降问题。软土地基由于土质并不坚硬,强度较为薄弱,以至于其很容易在受力后发生沉降,若是不加以控制,沉降和剩余沉降的比例就会超过允许范围,从而引发严重的路基安全问题。
4 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
        4.1 强夯法
        强夯法的主要适用对象便是空间结构比较大的软土,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重型机械的碾压来使土壤结构变得更为紧密,使土壤和水分进行分离,土壤离开水之后湿度就会大大降低,土壤便会黏结凝固成结实的土壤层,大大提高了土层的抗压能力,保证地基能够可靠使用。强夯法之所以能够被采用并且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其中最主要原因便是该方法具有极高的经济性。强夯法作为道路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一种,是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的使用必须与完善的土壤参数数据进行配合使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保证地基处理工作能够符合道路建设的基本要求。
        4.2 土层置换法
        在软土地基置换法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结构承受力,采用抗压稳定性能相对较高的土壤对软土进行替代,以此来提高地基的整体抗压强度。此种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软土埋深不超过3m的路段,而且局部埋深不超过6m的半填半挖路段和山间洼地路段比较适合。根据设计要求,将原地面下某深度内的地基土进行彻底挖除,并且换填材料,分层仅填筑和压实,直至设计压实度。其中,填料的分层松铺厚度应当控制在50cm以内,而且其压实度至少90%。在换填区底部位置50cm内换填适量的透水性材料,可选用砂砾或者碎石等;采用隧道出渣、路堑边坡土石方开挖时,应当确保石料风化程度不超标,而且不出现崩解以及可溶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进行逐段开挖,然后逐段填筑,对开挖基坑及时回填并逐层进行碾压作业。

挖除的泥炭、软土等可用于绿化,也可以用于中央分隔带建设以及复耕;如果大量闲置,则需将其弃于临时场地。在回填过程中应当确保压实度达标,而且应当与不同填料保持适应。石渣填料应用过程中需控制碾压遍数,压实度以石料间密实度为判定标准,并且按照振动压路机碾压2~6遍为宜;现场碾压后没有明显标高差异为宜,而且压实层顶面应当保持稳定,无轮迹时即可。碎石土渣回填过程中,应当采用灌砂法进行检测;中粗砂回填时,碾压遍数至少3遍。每填筑一层,既要测量定线,回填后应当对最终标高以及顶面范围等量测,而且测点布置应当与基坑量测测点保持对应,提交依据测量资料所绘制的纵断和横断面图。
        4.3 高压喷射技术
        目前,施工企业较为常用的高压喷射技术主要包含“旋喷、定喷、摆喷”3种,并且实际的使用效果十分理想。该技术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高压设备吸取一定量的泥浆,然后再将泥浆喷射出去,在喷射压力的作用下,将原本施工现场的软土冲走,并形成一定的间隙,使新的泥浆取代原先的泥浆逐渐形成新的地基。这种填充模式的软土处理方法,施工起来十分方便,但是对于施工队伍整体的要求就会更高,对施工人员专业性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在具体施工时,对于高压设备的选择,相关施工人员也要重点把关,使其实际的使用性能更好地满足施工的需求。同时,施工人员在喷射的角度以及距离上也要更加谨慎和细致,进而保证地基工程的质量。
        4.4 垫层法
        在道路路基施工中,垫层法是较为常见的技术之一,通常应用于对表层路基的处理中,常用的垫层法有三种形式:(1)换土垫层法;(2)换土加筋垫层法;(3)加筋碎石垫层法。在应用前两种垫层施工技术后,应当控制好垫层的厚度,厚度最小不可薄于50cm,最大厚度不可超过300cm。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人员一定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考虑,系统化管理,尽量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费用,选择最佳的施工方式,提高软土路基施工效益。使用加筋碎石垫层施工技术的时候,应当合理选择土工隔栅,土木格栅的抗拉强度应当高于30kN,伸长率应当维持在4%~5%,需具备良好的耐久性。
        4.5 排水固化法
        在进行道路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应用排水固结形式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可以利用土工合成材料以及砂井等结构,全面融合塑料排水板,充分利用其良好的过滤性,促使材料的强度能显著提升的同时,保证延展性得以有效提高,在快速施工过程的基础上,不会对地基结构造成巨大的损害。目前来看,排水固化软土地基施工形式在应用当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优势,越来越受到行业人士的青睐,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排水固结施工形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施工技术工艺。
5 结束语
        总之,目前许多的道路施工企业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软土地基对整个工程的影响,依然存有侥幸心理,为了减少工程的整体成本而忽视软土地基问题的重要性。针对现阶段的道路建设工程出现的问题,相关的政府部门和施工企业要加强对软土地基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监督体系,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保证软土地基问题得以彻底解决,进而确保道路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桥梁工程完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明升.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212.
[2] 唐俊.浅谈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08):224-225.
[3] 许懿.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研究[J].建设科技,2018(01):113-114.
[4] 金鑫.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5):230.
[5] 李明坤.分析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沉降处理设计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7(44):21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