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172319861114XXXX 身份证号码:22028319820104XXXX
摘要:我国传统的文化与思想中常常折射出绚烂的智慧之光,在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仍然有许许多多的思想值得借鉴、传承加何对建筑学进行更好的传承,利用传统建筑学的智慧来为今天高速发展的建筑业服务是新时期建筑师所应当考虑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传统建筑学;思考;新时期建筑学;建筑观
1、传统建筑学
1.1传统建筑学的发展。人类是在有意识地创造并美化居住环境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一些系统的思想,建筑学作为一门学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的成长起来。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艺术和技术的进步与建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上每一次建筑运动的掀起、建筑学的每一次飞跃都与二者存在着深层次的关系。
事实表明,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建筑艺术的创新绝非凭空而来。一方面,建筑技术的进步要求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运用。现代建筑的萌芽与后现代建筑的兴起与钢材、玻璃等新材料的运用直接相关。另一方面,建筑艺术的创新则是社会意识形态不断变更的外在表现。哥特式建筑衰落和古典建筑的复兴与文艺复兴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兴起有着莫大的关系。
1.2传统建筑学的困惑。传统建筑学发展至今天,其技术和艺术成就都达到相当的高度,但是当我们用传统建筑学的眼光去审视今天遇到的问题时发现,传统建筑学似乎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
2、新时期的建筑学
2.1广义建筑学。“我们谈建筑活动与建筑事业的发展,不能就建筑谈建筑,必须从‘人——建筑——环境’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由此广义建筑学是从更大层面关注人类的居住问题,它要求我们摆脱那种传统的“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运用多学科知识去研究人居环境(set,tlement)”。这是对广义建筑学内涵的精辟论述。广义建筑是对传统建筑学进行扩充,将传统建筑学的研究范围扩大,使其关注更多的问题。广义建筑学的研究要求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方法对问题作出全面的分析,并非片面的、孤立的做出回答。
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内容。指导建筑创作是建筑学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广义建筑学应用到建筑设计中要求建筑师要有更为宽广的视野,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在进行项目的开发时应参与到方案设计以外的其它环节中去: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框架,摆脱“就设计而设计、建筑师仅参与设计环节”的传统工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项目的运作之中更大地发挥建筑师的专业才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2“返朴归真”的建筑观。建筑产生于人类对于遮风蔽雨的需求,但是,在当今中国,社会赋予建筑过多本质之外的重任,已使得建筑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建筑成了政客们实现政治抱负的工具、成了建筑师名利双收的载体。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的凸显,众多学者又开始寻求建筑的本源,回到维特鲁维的建筑时代。这种“反朴归真”的建筑观对我国现今的建筑设计提出了众多的批判。笔者以为,“返朴归真”并非是对现今建筑设计的否定,而是要求建筑设计更加重视“坚固、实用、美观”的基本法则,充分考虑建筑的经济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在进行建筑创作中追求艺术上的完美、设计中保持个性,存在一定的“怪”也无可厚非,但更为重要的是不可忘“本”。那种片面的追求艺术上的“怪”而忘了建筑的经济性、安全等因素的观念与建筑的本质相背离,是不可取的。
2.3建筑与人居环境。就建筑本身而言,只要达到“遮风雨、御寒暑”即可,但现今有许多建筑师在设计中追求建筑的个性,追求形体上怪异的同时却忽略了建筑最基本的要求。事实上,只有与周边环境充分融合的建筑才能经得住考验,堪称经典。流水别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叫好,并非其建筑本身的设计采用什么“高招”,而是设计者巧夺天工,将建筑与周边的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毋庸置疑,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应对其周边的环境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对更大范围内的环境给于更多的关注,如建筑所处的城市乃至地域中的建筑文化等。这是吴良镛先生在中科院举行的“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上所说。从中可看出吴良镛先生对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工作者所提的目标——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无论是建筑学还是城市规划,还是其他的一切学科所追求的目标都是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就人居环境而言,建筑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局部应该符合整体的逻辑,單纯的追求单体建筑设计的完美是远远不够的。
3、我国建筑师在新时期中的表现
3.1传统建筑学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建筑师的参与度不够,是传统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传统的建筑中,建筑师仅仅出席一部分,而在立项、预算、寻址等等环节中,建筑师并不直接参与。缺少了建筑师的亲身参与,这就导致了项目的环节与环节之中存在断层,在衔接上不够紧密,甚至会因为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度和经验性的不足而导致项目在某些方面上的不科学、不合理、不可行,甚至错误建筑师作为整个建筑的灵魂,应当更充分的发挥灵魂的作用,保证建筑的整体性、统一性、科学性,建筑师应当拥有能够整合各种知识、资源等的能力,能够掌控建筑的大致发展方向,而不仅仅是根据任务书按部就班。
3.2新时期建筑师的理论修养。新时期的重要特点之一就信息量的迅速增大,各种潮流、思想争相涌人国内,时代的飞速发展即带来了利也带来了弊,是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对于建筑师来说,如何在新时期既能够对巨大的信息量加以很好的利用,又不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这也要求广大的建筑师们对那些鱼目混珠、扰乱视听的信息和现象加以剔除,辨明是非,找到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将各项影响建筑的因素加以统计、分析,同时加以详细地考量,从建筑学的广义含义出发,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学科知识储备、加强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修养,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眼界,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另外,建筑师们还在做中学,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学习,丰富、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将自己旧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知识相连接,学习各种潮流中的精髓,找到各个学科的精华所在.同时,建筑师也应当与时俱进,实时关注建筑的业界动态、学术动态等等,走在新时期建筑业的前端,不断地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设计工作中把自己锻造地更为成熟而富有内涵最忌讳的一点是,某些建筑师在成功地建造出了某些优秀案例之后,开始洋洋自得、闭关锁国,认为自己的建筑设计必然是优秀的,自己斩断了与外界的友好互动关系.日子久了以后,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这些建筑师们必然会因为无法适应新时期建筑业发展的特点而消磨曾经的才华、资本等等。
3.3新时期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建筑的安全性是建筑的重要属性之一,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安全,建筑师们应当高度重视建筑的安全性,做到为居民的生命安全负责,肩负起作为一个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建筑的安全性不足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除了保障住房在通常状态下不会出现安全事故之外,还要考虑到在特定的地址灾害之下,建筑物的表现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总之,建筑师们在对传统建筑学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还应当做的事情之一是解构传统、突破传统在传统的建筑文化中找到突破点,做出创新这是新时期建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使得新时期的建筑师们能够获得更高、更远、更广泛的视野和更活跃的思维方式,使得新时期的建筑学焕发更迷人的生机和更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卫东,建筑学新时期探讨未来.中国房地产业.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