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志是指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优良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中学时期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中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教学 意志力 培养
1前言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年龄阶段。对于意志品质的培养,如果给与相应的重视,并在良好的指导下,必然会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终身受用;反之,如果没有加以正确引导,错过这个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最佳时期,将会造成意志薄弱、遇到困难退缩等不良习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从大处着眼,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健康的人生观。
2第五十中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现状分析
2.1家庭因素:近两年来内,针对全校中学生调查发现,全校82%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37%中学生为农民工子女,导致孩子没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1)家长没有充足的时间陪孩子.(2)隔代教育阻止了吃苦耐劳意志品质教育的实施(3)攀比风盛行阻碍了吃苦耐劳教育的实现(4)家长总替孩子设计好安乐窝的思想意识让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计划破产。在体育课中发现学生怕苦、怕累、的现象较突出,对一些"较累"的内容(如中长跑)产生厌恶、反感的消极情绪。男1000米,女800米还是中考的必考项目,那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体育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2.2家庭、学校的压力: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剧烈,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学校又过于看重升学率,造成学生学习心理负担过重。中学生因考试受挫折而出现逃学、离家出走等不良现象,说明当前中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差。
2.3生理上的变化:特别是八.九年级女学生身体发育较快,体型变化大,导致出现运动中动作不协调或不适应的现象,最终发展至讨厌体育活动。如果不认真的对待这个问题,及时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势必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3第五十中学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活泼可爱,喜欢模仿,并且集体主义感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初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体育课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4加强意志品质培养的教学方法
4.1意志品质体现出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动性
4.1.1首先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可以运用引导法:通过介绍刘翔、李小双、姚明等中国体育名将为国争光的动力和原因,关键在于顽强的意志品质;然后来引导启发学生建立信心,明确学习目的。
4.1.2其次是用讲解法:使学生明白,由于生理上的变化造成的不适应现象是暂时的,是可以通过长时间的体育练习来改变和提高,使学生的练习更有自觉性.
4.2意志品质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意志的第二个特点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意志力的大小是通过克服困难来体现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意志力,克服困难。
4.2.1分层指导法:平时体育教学中将学生按运动能力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可激发和调动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积极性,不同程度学生的运动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4.2.2自我激励法:首先在平时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心里默想“我不比别人差”,“我也能行”,并通过自我鼓励、自我说服等方法,消除各种不利情绪的影响,来动员自己的意志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5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训练方法
5.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意志品质教学,一要让学生确定自己的目标与方向,上课的过程中强调重难点,而不是让学生盲目练习。二要培养学生自信心,改变学生身上存在的依赖性。三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培养意志品质的氛围,让学生的意志品质从行动中表现出来,争取做到观念和行为结合起来。
5.2在体育比赛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比赛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有很好的增进作用。在体育竞赛中,个人的竞争意识,来源于集体的荣誉感。学生个人会重视班级的荣誉,按照集体的要求行动,顾全大局。
5.3在体育游戏中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游戏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游戏内容相当广泛,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正确的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5.4在良好人际关系中健全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中主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和生生两种关系,这两种人际关系良好的建立,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6创设情境,锻炼学生的意志
6.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
人的任何意志行动总是有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所谓动机是指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这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学生的行动也不外乎于此。因此,激发学生的正确动机,对培养学生的意志起到重要作用。我多次采取表扬与鼓励的方法,利用正确的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锻炼动机。
6.2身教重于言教,教会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
体育课中身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今的孩子协调性较差,克服心理恐惧的能力较差,有一次,在鱼跃前滚翻教学过程中,班里没有几个还在敢做,有老师的保护帮助下也不敢练习,我随后集合学生,面对他们恐惧的眼神下,我没有在垫子上,而在塑胶场地上完成了一次鱼跃前滚翻的示范动作,此时学生眼睛里是佩服和羡慕.不管是一个简单的前滚翻,还是一个复杂的跳山羊动作,都已远远超出了动作示范的意义。
6.3改进授课方法,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
教师把学生认为难的、累的一些内容都编到游戏中去练习,并给这些游戏取一些新鲜的名字。例如:把800米跑起名为"勇攀高峰",分两组进行比赛,并声明胜利者将得到英雄的光荣称号。这样使游戏更情境化、游戏化,学生虽然在游戏中训练、流汗,但是兴趣浓,气氛十分活跃,积极性高,害怕自己掉到队伍最后,苦点累点也就顾不上了。这时教师及时表扬速度快的同学,更要表扬那些平时怕苦怕累而今天却因高兴坚持跑下来也没叫一声累的学生,提醒他们:"你看,这不是跑下来了吗?你也很棒,希望今后更棒!"学生听了也美滋滋的。
结论
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意志行为才会形成。在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认识到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个性心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更应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毛振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P35
2《教育学》(M)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P240
3《课堂教学心理学》(M)李蔚祖晶著1999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P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