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田径训练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鲍峻峰
[导读] 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摘 要: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而我们重视的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在专业课上的学习,同时也包涵在体育方面的训练。在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是最常见、基础的运动项目,但同时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学生常常不会对田径项目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时,应当注重培养其对田径项目的兴趣。
        关键词:中小学生;田径训练;训练兴趣:兴趣培养
       
        一、中小学业余田径运动员的训练现状
        不管是做任何事,从事任何一门职业,只有真正对其感兴趣,才能够自主专注、认真的去探索如何将这件事做好。而对于业余田径运动员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田径运动相对来说较为枯燥,训练项目也比较单一,但是只要能够想办法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积极的参与到运动中,就能够得到训练效率的有效提高。在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外界因素对运动员的训练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运动效果的不佳。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是十分敏感的,所以教师应该在关注学生运动训练过程的同时首先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概况、学生有哪些心理压力、学生在校的学习状态、学生之间的同学关系等等。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方法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的帮助、支持学生,与学生建立和平友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心思敏感的中小学生来说,只要让其感受到教师与身边人对其的照顾和关怀,就可以让其打开心扉,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获取良好的成绩,取得一定的进步,同时提高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和熟悉度,让学生更加有兴趣的参与田径训练。从另一方面讲,现今的田径教学更加具有竞技性,大众对田径运动员的要求不再是一开始的单纯的体育训练,会突出体育的竞技性,看似给运动员支持和鼓励,但实际上给予学生最多的确实无形中的压力,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对其产生厌倦甚至是恐惧心理。除了体育的竞技性带来的压力之外,教练员的教学方法不佳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对于大多数教员来说,他们一味地让学生做训练、完成任务,只注重训练任务是否达标,却忽视掉了学生的想法,没有合理的把握课堂节奏,学生对课程没有期待和热情,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难题。对于现在的田径训练来讲,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培养运动员的田径训练兴趣势在必行。
        二、准确示范,精辟讲解,激发学生田径训练兴趣
        要想让学生在进行田径训练时达到标准、优美的训练动作,首先教练员就要在教授时达到要求的标准。尤其是现如今处于互联网时代,大家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看到更多体育赛事和精彩表演,因此这对教练员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只有教员在课上讲授的清楚明白,向运动员演示田径动作和传授田径知识时的表现是专业的、标准的,才能够得到学生的信服,吸引到学生的目光和学习兴趣。同时在给学生展示和教授的过程中,教员不应该盲目的讲授,在课堂上重要的是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练员扮演的更应该是引导者的身份,而非主导者。只有让学生在课上尽可能多的得到表现的机会,才能真正体会到田径运动的乐趣,增加对田径训练的兴趣。
        三、训练形式多样化,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田径训练兴趣
        田径训练课和一般的专业课是有着十分大的区别的,专业课的课堂时间是比较规律的而田径运动训练的时间十分的不稳定,这就对田径训练的时间安排的要求十分严格,只能灵活的选择在学生的统一的课余空隙进行训练。由于田径运动相比于其他体育运动来说训练时略微枯燥,所以在教课时要通过一些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更加浓厚。这就要求教练员在教授备课的过程中探索出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改变以往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更加的自如,也让学生在学习起来更加的轻松、有乐趣。

例如,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将运动训练项目与游戏相结合,将田径训练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在游戏上,不仅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放松,还能够在轻松畅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完成训练任务。在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时,教练员还可以借助一些田径运动之外的运动项目,让课堂内容更丰富,吸引学生训练积极性,让学生在学到课外知识的同时达到身体素质的训练。除了在训练课上进行实体训练之外,训练员还可以在教室内播放一些田径课相关的视频供学生学习参考。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崇拜的偶像是十分正常的,尤其身为运动员,内心对知名的运动员产生崇拜心理是难免的。在课堂上,教练员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形式给学生播放一些著名运动员的比赛视频,这样一来,学生一方面可以对比赛中运动员的专业动作有一定的印象,在之后的训练中吸取经验,另一方面在观看视频后还可以起到振奋作用,让学生产生感想、树立目标,在之后的训练和学习中更加有干劲。不仅可以在不断的模仿中吸取经验,产生肌肉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在教练员组织训练的过程中,要丰富训练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指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让田径训练课堂更加多元化,是提高学生田径训练兴趣的有效方法。
        四、搞好师生关系,创设融洽的学练环境,以情动人,引发学生田径训练的兴趣
        在田径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因为学生从基础的动作练习到更高强度的训练都是以教练为标准、跟着教练的节奏进行的,教练员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从另一方面来讲,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着运动员的学习效果和训练状态的。如果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相处的十分和谐,关系十分融洽,教练员在教授过程中可以与学生成为朋友,在学习与生活中相互尊重、共同进步,那么不仅学生在训练时能够处于十分轻松的状态,有良好的训练效果,教练员也可以在相处与教学中获得重大的进步。相反,如果教练员不能够处理好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那么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僵持,一旦学生对教练员没有好感,就会对其课堂产生排斥心理,长此以往,难免会影响到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要想做到师生关系融洽,教练员要做的还是十分多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安排课堂任务,用心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在生活和训练中关心、鼓励学生。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只要用心的投入,学生就会感受到教练对自己的关心和期望,从而有更高的动力去训练。教练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多的参与到学生的训练活动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自发的跟着教练的节奏进行运动,同时也能感受到教练员的用心,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丰富,感情更加牢固。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训练状态,适时的找学生进行课下谈心,这样不仅可以让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近,更能够消除学生身上的一些压力。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中,教练员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教师身上的不足点和建议,并虚心吸收和采纳,这也是拉近师生关系的一个有效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良好的关系不仅可以让学习训练的环境更加和谐,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整个运动团队更加团结,从而有效的提高训练效率。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不仅学生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教师同样也要积极努力地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对于中小学这个学生十分敏感的阶段,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帮助者以及朋友的身份,让学生在学习训练中得到最有力的支持。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训练的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提高训练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昭之.浅谈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兴趣策略[J].中外交流,2016(06):145-146.
        [2]蒋洪兵.初中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几点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0):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