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胡仁梅
[导读] 留守儿童是一个新弱势群体,这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人口开始流动
        摘要:留守儿童是一个新弱势群体,这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人口开始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民工潮”正式爆发,但是由于我国各方面的体制还不健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镇人口同样的福利待遇,子女教育也面临着非常大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之下形成了中国的新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一般是来自于家里的老人,这是学校对于他们的关爱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 工作实践 儿童心理
        留守儿童是指双亲或单亲长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接受教育与抚养的18周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年。现在的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数量正在以阶梯状递增,报道中也经常会看到留守儿童遭受的侵害和出现的反社会人格,这说明由于缺乏来自各方面的关爱留守儿童已经在性格上和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扭曲,所以,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居住的时间最长的场所,应该采取一定的实践措施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身的健康发展。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非常多,不仅来自家庭和社会,也来自于自身,在这种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在性格上有一定的缺陷,沟通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会大大不如其他的生长在正常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存在许多烦恼的事件,例如思念父母、担心父母在外生活、在亲戚家居住没有归属感等等。除此之外,在与正常的家庭比较的过程中会发现留守儿童
与非留守儿童在可获资源上有巨大差异,留守儿童的家庭有很大一部分负有外债,并且他们所得到的物质资源和教育资源也是低于正常水平的。在沟通上,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沟通的频率不均、时间不足,家长缺席了孩子的成长使得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针对这些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是非常需要来自社会和学校的支持的,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可能会填满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从而帮助学生弥补父母上的感情缺陷,接受来自社会和学校的爱也能够帮助一名同学成长为精神健全、身体康健的合格青年。帮助留守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消除其在生活学习之中的孤独感,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度。
二、学校应该采取的措施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定期了解情况
        学校在关爱留守学生的过程中应该为每一位留守学生建立档案,有一些学生由于父母的外出没有办法得到生活上的正常支持从而影响了学业,学校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做出迅速的反应,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受影响。

通过《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学校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开导疏通,了解学生家里的基本情况,随时保持档案的更新。通过该档案学校可以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做出及时的判断,帮助学生融入到校园生活之中,通过在档案中记录的学生家长的手机号码,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也让孩子得到家长的关爱,这种通过学校实现的“互通有无”可以帮助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2.开设心理活动课 帮助学生疏导情绪
        学校可以利用一些活动课开展心理小课堂,让专业的心理老师教给同学们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分辨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运用一些简单的小方法来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室,给孩子可以倾诉的对象和空间,并加强后期对于孩子的发展情况的跟进,保证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跟进工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取决于来自外界的关怀,同时也取决于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应该在课堂之中传达自信、自强、自尊、自立的知识的讲解,真正的充盈学生的内心世界,让留守学生由内而外的强大起来,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解决了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要让学生彻底的认可自己,努力在逆境中成长,努力长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开展多彩班级活动 体会“家庭”温暖
        一个班集体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之中班主任就充当了父母的位置,而其他各科的授课教师就像是这个“大家庭”的亲戚,在这样和谐融洽的环境之中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加强班级荣誉感和认同感的活动能够使得留守儿童更加的认可这个集体,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消除自己的孤独情绪。例如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冲突、应对生活压力的策略,并对于留守学生在班级体中的表现加强注意,观察到留守学生的异常情绪,了解在他生活之中发生的事情,做这些孩子的值得倾诉的对象。同时教师再观察到留守儿童的不良现象时也应该加以批评,保证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三、结论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是学校不可回避的问题,学校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建设,为留守学生设立档案,关注这些学生的发展。其次,要保证学校定时开展心理咨询课,让学生的消极情绪找到正确的排解途径;最后,来自班集体的温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班主任要承担起班级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怀,让他们在班级中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张欣悦.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06):40-41.
[2]王春.农村小规模学校怎样关爱留守儿童[J].文教资料,2019(32):187-188.
[3]李文霞.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家校政社”协作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