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配电运行中设备检修及维护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5期   作者:李光耀
[导读] 摘要:稳定及可靠的电力资源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速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国网黑龙江鸡西市郊区农电局有限公司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摘要:稳定及可靠的电力资源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速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在电力资源的供应过程中与国民生产生活最为相关的就是配电线路,其安全稳定运行为广大的电力用户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质量优质的电力资源。做好配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工作,采取相关的措施和方针,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类故障,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对出现问题的线路及时处理,保证线路能够正常的运行。
        关键词:配电;故障;设备运行;设备检修;设备维护
        1影响配电线路故障的因素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低压配电线路的使用年限都比较长,并且因为经费、预算的不足,未能及时进行更换,导致本已老化的设备仍在继续高负荷运行,成为10kV配电线路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线路老化,绝缘层爆裂甚至是脱落,容易造成短路,甚至是人员伤亡。除了设备本身的原因之外,违反操作准则,省略检修步骤,配电线路接驳不紧密,引发诸多的运行风险与安全隐患检修配电线路具备点多面广、配电线路范畴大、半径大的特征。而此类原因也使配电线路极易遭到多种原因影响,导致高故障率。为有效提升农村地区安全可靠的用电,则需强化此类配电线路的运维和检修工作,避免导致严重的供电事故。因此,对配电线路运行的维修和检修进行分析就变得非常关键,需提高重视程度。
        1.1 人为因素导致的故障问题
        人为因素导致的故障问题通常包含以下几点:首先,行车阶段因疏忽大意撞上电线杆。其次,进行配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人员为严格基于规定间隔距离加装配电线路。如果发生大风和暴雨等恶劣气候,极易导致碰线与短路事故。最后,施工人员对配电线路进行施工阶段,因疏忽问题造成线路松弛,配电线和绝缘子之间出现了分离问题,进而导致线路短路,最终造成不能正常进行电力供应。
        1.2 气候与环境因素导致的故障问题
        因配电线路大部分处在室外,如果发生大风、暴雨以及大雪等气候,此类暴露在室外的线路极易由于气候问题导致故障的出现,尤其发生雷电情况下故障率更高。某些处在空旷地带的线路由于防护较差,绝缘线极易和四周树枝出现干扰摩擦,造成配电线路损坏漏电,进而导致停电故障。其中雷击出现时会放出很大的电流,基于有关数据分析来看,配电线路跳闸故障中,雷击因素的占比大约为60%。在地形比较复杂、高土壤电阻率的区域,雷击导致的故障率更高。
        1.3 外界因素导致的故障问题
        对配电线路的分析,往往存在经费不足、设备严重陈旧老化现象,极易发生配电线路故障问题。当配电负荷大量提升的状况下,极易发生保险丝熔断故障,对整个供电区域产生影响。另外,如果出现鸟虫干扰和风筝挂落等现象的时候,同样会导致配电线路故障问题。
        1.4 运行管理差导致的故障问题
        配电线路平时的管理工作较差,未能及时找到配电线路的故障问题和设备陈旧老化现象,均对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另外,因某些检修人员实际检修经验不足或者职业道德较差,没能认真仔细的检修配电线路和配电设备,直接提升了配电故障发生率。
        2运行维护措施
        为让配电线路能够稳步运行,确保供电工作持续稳定,要求应强化运行维护,采取有效的运行维护举措。
        2.1 配电线路立杆
        立杆作为配电线路摊铺的前期工作,至关重要,我国在立杆掩埋问题上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标准,基于此,全体工作人员应依照国家标准规范立杆,其掩埋深度一般为1/6杆高。对于土质疏松等外部条件不是十分理想的地区,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加固强化地基外围,借此稳定杆塔。同时,工作人员应结合现场情况,合理布划杆塔连线,适当加固。


        2.2 配电线路修剪
        修剪是指面向配电线路临近树木有计划地实施修剪操作,定期修剪可让配电线路拥有适宜的运用宽度,同时工作人员应全面清扫线路,确保线路周边不存在鸟窝等杂物,面向线路周边布设醒目的警示标志,不允许乱丢杂物。特别是偏僻的山区,要求工作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树木带来的隐患,格外注意树木较多区域。
        2.3 配电线路防雷
        因雷击会带来严重危害,在实际运行维护环节,一定要采取防雷措施,一般从以下层面着手:首先,减少雷击几率。通常是面向配电线路配置避雷线,增设避雷器和避雷针,以此实现全面防护,以免雷电直击而引发不良事故。其次,增强线路的绝缘性。通常借助接地系统自身性能的增强面向绝缘设备实施强化处理。最后,引入重合闸设备。因长期不关心配电线路,进而增加雷击停电事故出现的几率,为控制雷害引发的暂时性停电引发的故障范围拓展问题,应配备重合闸装置,出现瞬时性故障后可有效恢复。
        2.4 配电线路巡视
        对于配电线路,真正投入使用后应面向线路实施定期巡视工作,进而全程掌握线路的基本运行情况,一旦出现问题,有效发现,合理解决。与此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应围绕配电线路开关以及接地装置实施定期检测,判断线路开关是否存在故障,明确接地故障是否满足安全标准。另外,工作人员需定期巡视,提升职业素养,实现配电线路的稳步运行。
        3检修方法
        3.1 逐段排查故障
        为对配电线路现有故障实施系统排查,一般采取逐段排查这一模式。对于配电线路而言,其出现接地故障的可能性较高,要求工作人员应面向接地故障实施分段检查,落实配电线路的实际接地形式,主要包含隐形和显性这两种类型,其中显性接地便于确定故障出现的实际位置,进而可有效处理。但隐形接地一般不能有效排除故障,原有的登杆法并不可行,如果采用逐段检查,则最终的检查效果将更加可观,逐段检查可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它有利于故障的有效解决。
        3.2 检查配电线路
        在基本检修工作中,应着重做好地线与导线的常规检查。实际检查过程应明确配电线路是否存在破坏等异常;认真观察,明确是否存在腐蚀问题;让配电线路各个接头有效衔接;工作人员应动态监控导线与线夹的实际温度,一旦发现异常,有效处理、如果出现断线,应有效解决,以免恶化。
        3.3 检查杆塔
        待杆塔与横担正式应用后,需不定期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变形和歪斜等异常现象。同时,工作人员应围绕土壤性质展开检查,保证水泥杆地下良好。另外,还应留心地下连接处,保证不可能因松动制约拉线。并仔细检查铁塔内部,明确铁塔内部的实际腐蚀情况,认真观察水泥杆,确保其保护层完整,一旦损坏,有效处理,以免出现倾倒和歪斜的问题。
        3.4 应用现代技术和新型设备
        通过GPS系统明确每一根杆塔和配变的实际位置,改善检修,优化巡线;面向配电网进行自动化、动态化监测,第一时间明确线路运行的实际情况,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配备接地自动选线设备,合理挑选故障线路,增加供电稳定性能,以免故障进一步扩大;正在建设或改造优化配电线路时,应面向分段与分支开关配备真空断路器,借此降低线路故障出现的可能;出现故障后辅以技术人员,面向线路故障实施综合排查,明确故障点,确保线路可稳定供电。
        4结语
        配电线路存在许多故障,为实现配电线路的稳步运行,要求电力部门需强化日常维护与基本检修,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线路故障彻底排除,一旦发现故障,马上解决,提升安全性,全面缩减停电区域,促进日常生活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邓雁,基于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检修的分析[J].通讯世界,2014.
        [2]卓剑光,探讨10kV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检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