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技术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王振宇
[导读] 伴随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煤矿产业开始成为了全社会所关注的主要对象之一。煤炭一直都是我们国家十分重要的基础能源,对多个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如今对于煤炭的质量有了更高要求,自然也需要提升其安全标准。为此,相关人员便需要针对技术和管理方面展开全面研究,以此改进早期工作的问题。本篇文章将阐述煤矿采煤中安全管理的不足,并对于加强煤矿采煤技术管理的主要方法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煤矿采煤技术;安全管理;思考
        1 引言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市场对于能源质量有着很高的标准。因此, 相关人员便需要做好分析和研究工作,以此促使生产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得到提高,进而推动整个产业得到全面发展。
        2 加强煤矿采煤技术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合理设计开采方案
        企业在进行煤矿开采的时候,理应针对方案本身进行合理设计,保证其具有足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需要积极应用最新的技术,促使所有设备均能够及时得到更新。不仅如此,企业还需要将当前行业发展的实际现状考虑进来,对设备和相关工艺流程展开重新设计,保证规划和设计的工作更为科学和合理,进而使得开采工作的实际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基于这一情况,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巷道的布置方面,必须保证其足够简单,不能过于复杂。从而在保证生产安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基础上, 尽可能降低资金成本的投入,提升开采工作的实际效率。
        2.2 提升开采工作的机械化水平
        在进行煤矿开采的时候,应用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人员自身的负担,促使煤矿开采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不仅如此,通过最新的技术还能监控目前开采工作的进度,并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为有效的安防措施,以此来防止任何安全事故的出现。诸如,在实际开采的时候,通过应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可以确保生产工作更具安全性,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不仅如此,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粉尘也会大幅度减少,从而能够降低对工作人员的身体损害。由此能够看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煤矿开采工作有着诸多益处,因此需要积极利用。
        2.3 优化安全管理的方法
        在进行煤矿开采的时候,还要将煤矿生产的具体情况全部考虑进来,以此对原有的安全体制进行改进。在体制内部,除了需要对目前环境层面的需求进行明确,同时还要对使用的设备以及操作方面进行规范。不仅如此,还应当不断提升负责人自身的基本意识,让其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危险性。基于这一情况, 在开展安全管理的工作时,特别是对于支护工程的建设,必须严格遵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展开操作,以此促使设备的使用效率能够得到全面提高。不仅如此,在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还需要在第一时间对所有出现的问题展开处理,以此保证生产活动本身的安全性价值。
        3 煤矿开采支护过程中的工艺安全监管
        3.1 轨胶轮车辅助运输
        对主巷道底板铺设高强度铁板,巷道掘进用料按照掘进速度所需的物料,结合无轨胶轮车的承载、爬坡能力等因素核算所需无轨胶轮车数量,采用井上装料,替代了原有的电瓶车+矿车(平板车)+单轨吊(小绞车)的运输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各类车辆的周转利用率,降低了运输设备的投入。极大地缩短井下设备故障处理、设备检修等特殊作业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达到了运输快捷、运输过程无周转、不受井下一般斜巷影响。实现快速响应、快速装车、快速运输、快速卸车、机动灵活并可将井下闲置的工具、材料、设备及时升井,达到了一站式运输的目的,减少了传统中途人工转载的环节,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2 围绕矿压监测
        针对上海庙矿区复合型软岩这一特殊地层,在前期开展锚网(索)支护与锚网喷反底拱相结合的手段,对榆树井煤矿巷道所处围岩的基本性质有所了解,确定巷道围岩的基本地质条件,确切地掌握巷道围岩分布的类型和层位;同时得到的围岩力学参数还可以服务于接下来的数值模拟分析,使模拟的结果尽可能的符合现场实际情况,使支护方案最大程度地满足现场支护的需要。
        3.3 顶帮底支护结构安全管理
        由于矿区围岩特征是软弱、松散和破碎,且遇水软化和泥化现象显著,使得围岩的力学特性显著降低和弱化,承载能力极低。从而松软破碎的围岩严重内挤收敛,底鼓和底角内挤显著,这严重影响了巷道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必须及时进行喷浆封闭,避免底板岩石遇水泥化。本着及时封闭支护的原则,采用全断面初喷工艺,以减少巷道围岩受风化变形及遇水泥化影响;本着支护结构整体性原则,注重底板及煤岩交界处关键部位的支护强度,加大墙脚支护强度,力求支护强度耦合,以达到支护结构整体性的目的。为快速掘进提供支撑。复合型软岩地质矿井无动压控制与高强度抗压技术。合理调整采场布局,科学选择采掘工作面布置时机。采空区动压稳定6个月以上布置掘进工作面,动压稳定1年以上布置回采工作面,保证采掘活动不受动压影响。高强度抗压技术。巷道开挖后及时利用高强度支护,抵抗应力重新分布带来的对巷道的挤压力。
        3.4 疏放水安全
        防治水措施的有效落实才能为防治水工作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要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完善探放水防治、地表水防治、采空区水害防治、钻孔水防治、断层水防治、采空区水害防治、突水事故的应急预防等等系列防治措施,工作面接近采空区或断层时要即时探水。防治水工作标准化是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井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认真完善各项制度和台帐资料,加强业务资料管理,学习标杆矿井在防治水业务资料管理和现场防治水流程的日常管理方面的经验,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加以改善,争取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解决掉,为矿井安全生产打好基础。
        3.5 做好教育培训
        具备技术和理论过硬的员工是矿井有效地开展防治水工作重要因素。经常性的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防治水规定》培训,减少作业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尤其宣讲近年来的水害事故的案例、经验和教训,有效提高一线时刻警醒现场作业班组长人员的水害认知水平正确指挥,有效提高其对水害事故的预见性和发生事故时的应对处理能力。针对煤矿生产中参与防治水工作的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促使其不仅仅能够掌握较为先进的防治水技术以及相关设备,往往还需要促使其掌握煤矿地质工作的相关内容,对于煤矿地质工作获取的结果能够准确分析,尤其是对于一些图纸资料,能够有效获取和识别,明确可能存在的严重隐患问题,进而也就可以依据自身已有的防治水工作经验,制定更为完善可行的防治水方案,优化自身工作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来说,需要将多方面问题考虑进来,并与市场的情况结合在一起,以此创设更具完善性的安全标准。同时还要按照标准的要求对其进行贯彻,确保相关细则内容能够落实到位,以防有任何安全事故产生,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矿山安全管理工作所面对的挑战较为复杂,对于露天矿业的生产活动来说更是如此,相关单位应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机制,坚决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在保障设备更新维护工作稳定开展的同时,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依靠多措并举的管理策略,积极解决矿山安全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滕丽影.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冶金,2016(6).
        [2]农高参.矿山安全管理中精益思想的应用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6(3).
        [3]席晓明.矿山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1).
        [4]张瑛.矿山机电安全管理现状及管理对策[J].科技展望,201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