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6卷8期   作者:郝国庆
[导读]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 要: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建筑不断向群集、集成、高大复杂方面发展,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代建筑施工具有规模大、设计复杂、施工技术先进的特点。施工难度和工程量也随之大幅度的增加,但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设项目低价中标。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缩减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和安全投入,导致建设项目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施工企业应结合当前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为工程项目安全、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1、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意义
        建设项目现场施工管理中安全监督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工程施工在安全的状态下开展,保障人员安全,并按预定工期完工,不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此外,根据施工现场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监督,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并监督责任人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闭环,解决一系列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潜在威胁,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施工安全、质量和效率;进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工作存在问题
        2.1安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安全监督检查贯穿于整个项目周期,从班组自查到项目例行检查,从监理的专项安全检查再到地方主管部门的安全抽查,涉及检查种类和检查主体繁多,检查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但其中的多数的检查仅仅是看看文件、台账或现场走马观花式的检查,这类监督检查不但起不到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效果,还浪费了本就捉襟见肘的安全管理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建设周期为2年的建筑施工项目所经历大大小小的安全检查共计1000余次,施工单位作为项目承建的主体,平均每天应对两次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过多的安全检查不仅起不到预期效果,还会让施工单位安全部门疲于应对安全资料、台账和在施工现场做安全管理的表面文章,致使安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2.2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相对较低
        当前,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工作强度高、压力大、薪酬偏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专职从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愿较低,导致相关建筑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专业人员非常紧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建筑施工现场项目部为达到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配置符合法定要求,在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录用上没有严格的选用要求。甚至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安全监督人员时,只要持有安全员资格证的人就直接聘用。致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有限,不能察觉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有效的开展安全监管工作,从而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埋下隐患。
        2.3安全监督检查忽视跟踪整改、闭环环节
        安全监督检查主体往往只注重安全检查环节,在开展检查前做足了准备工作,检查过程中查阅资料、查看现场,检查过程中向施工单位提出大量的整改建议,但在检查结束、录入检查记录后,便将检查资料归档、束之高阁。至于项目现场会不会按照要求整改,整改措施有没有到位,监督检查主体并未安排专人进行跟踪整改、闭环。这样就导致相关责任主体只注重迎检工作,关注检查前的相关安全工作,对于后期的隐患整改环节则蜻蜓点水般点到为止。致使安全监督工作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大大降低了安全监督检查的效果。


        3.改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引导建设、施工以及监理单位的负责人正确认识安全监督工作,将安全监督工作的完成及配合情况与企业或项目负责人员的考评、诚信档案建设、绩效挂钩,促使企业、项目负责人高度重视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提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安全监督工作法制化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无论是施工单位的安全自查还是第三方、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均纳入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各地方政府的安全生产条例等。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体现,对安全监督检查进行固化,同时缩减不必要的形式检查,将检查中开具的安全隐患整改单赋予法律效力,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行为视为违法。可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更为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工程建设安全监督工作要接地气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本质是借助具体的监督方式和相关标准/规范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保障建筑工程整体施工安全。安全监督工作要结合建筑工程具体施工情况,将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方案,有计划的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安全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要直面安全工作难点,直奔现场一线,以重要危险源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作为检查重点,以发现现场安全隐患为目标。按照安全标准和规范开具安全整改单,并安排专人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隐患闭环。将安全监督检查接地气,提高安全监督的实际效果。
        3.3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监督意识
        要想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水平,就需要有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监督管理队伍。当前,除负有安全监督职责的政府部门外,从事安全监督工作的人员普遍工作压力大、薪酬偏低。减轻安全监督人员不必要的压力,提升薪酬待遇,是加强队伍建设的前提。行业主管部门、建筑业安全协会应制定详细的尽职免责条款,不能一出安全事故就是安全监督人员的责任。要让安全监督人员明白:工作职责到位了,就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同时积极引导建筑工程项目各参建方提升安全监督人员待遇,给安全监督人员更多的晋升机会。确保安全监督人员薪酬及晋升机会不低于其他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只有这样,参建各方才能招聘到专业素质高、安全监督意识强的安全监督人员,从而强化安全监督意识。
        3.4将建筑工程日常安全监督工作落实到位
        建筑工程日常安全监督工作是项目施工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注重监督检查实效,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将监督检查关口前移,着重在施工准备阶段对相关安全保障措施进行检查,确保安全措施提前落实到位。对与安全风险高的施工环节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执行全过程旁站监督,一旦发现隐患立即监督相关责任人落实整改。同时,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应形成记录,并汇总、整理出隐患发生规律和不同类型的安全隐患发生频次,作为开展专项检查和定期检查的依据。工程项目日常安全监督工作的扎实开展能够强化工程项目施工的本质安全,确保项目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处于受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安全监督工作要始终坚持“领导重视、结合实际、注重实效、隐患治理”的安全监督管理理念,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有针对性的制定高效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最终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始终处于受控。
        参考文献:
         [1]吴健雄.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J].建筑安全,2014,09:71-73.
        [2]李振旭.建筑施工事故防范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