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设计探析 薛瑶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薛瑶
[导读] 摘要:园林设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城市环境的保护程度,将海绵城市理论融入园林设计,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力度,且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使用海绵城市可以有效控制水资源的利用。
        天津市花苗木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074
        摘要:园林设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城市环境的保护程度,将海绵城市理论融入园林设计,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力度,且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使用海绵城市可以有效控制水资源的利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设计;应用
        1海绵城市理论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在园林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使海绵效应在城市园林实际运行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应该以城市绿地整体为基础,系统梳理城市给排水管网与城市生态廊道,做好设计阶段的准备和规划工作。
        在园林设计之初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排水系统,全面了解现有给排水系统的组成,使园林雨水系统的构建工作符合城市降水的要求。并且设计人员应该认真采集单位园林面积蓄水量数据,进行城市地表污染物作用及转化模拟算法的适应性分析,做好污染负荷结果可视化与GIS耦合的设计工作,通过有效数据结合城市管网指导海绵城市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生态优先原则是海绵城市理论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园林设计之初,应该将城市已有自然江河湖泊等水资源作为设计依据,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保证城市生态廊道的贯通,在园林给排水设计中充分利用生态水资源,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自然净化雨水,使雨水得以循环利用。
        2海绵城市理念在目前园林设计中的发展
        2.1现状
        城市形成内涝一直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热点,也成为了降低城市生活质量的一种隐患。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的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增加,水泥面积不断增加给城市的自排水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雨水在渗漏的过程中难以渗漏就会形成城市内涝,所以出现在“城市看海”的现象,而城市出现内涝的一部分原因是排涝系统存在单一性的问题,成为了引起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城市建立发展在相对平坦的地方,降水均匀生态系统正常,但是如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被破坏导致城市本身的排涝系统出现问题,城市的降水季节性和雨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所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以解决城市内涝为主要的方向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园林设计中涉及到大量的绿植和建设原料,海绵城市在建设上要以城市雨水的下渗功能和存储功能入手让地表水进行循环利用再利用的一个过程,不仅仅促进了水循环,节约资源的同时也降低了资源能耗。
        2.2海绵城市在园林建设中需要考虑因素
        2.2.1实际的环境情况
        海绵城市是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内涝等问题从而产生的一种建设理念,结合实际情况是基本的发展方向。实际也是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键。但是城市内涝虽然是自然因素导致的,但是人为因素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城市内涝重要原因还是因为自然因素导致的,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依据一定是以环境基础为主要的依据。比如在降水不均匀和地势较高的城市使用海绵城市理念是非常难的,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样的原理景观设计也就不具备价值。所以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上结合实际的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园林建设。
        2.2.2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素质
        海绵城市理念的体现在园林景观建设中要体现生态价值,也是一项具备技术性的施工。在施工上需要相对应的技术要求和素质,确保海绵城市的建设之后才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海绵城市在国内的发展还属于进步阶段,很多海绵城市的建设人员都是普通人员,对海绵城市的理念等没有基本的了解,所以会影响到海绵城市的建设质量和运用效果。所以某个城市在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之后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海绵城市效益,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工作的质量和运用效果导致的。如果施工人员的技术不到位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企业没有办法节省成本。

目前的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和建设人员的素质问题。
        2.2.3遵循规则
        ①因地制宜规则是城市建设和园林建设中需要遵守的规则之一。海绵城市的理念等需要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被合理利用和规划,综合考虑到国内不同环境下城市的不同条件,如地质、水文、海拔等等,在考虑这些因素的时候综合性的进行设计规划,在设计开发与改造中要综合考虑其中要素对城市造成的影响。②海绵城市的建设一定要经过统筹规划与设计,海绵城市的设计看似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城市中与排水等相关的一系列建筑设施等改造设计,需要很多部门之间相互努力配合改进。所以在布局中需要合理分工和不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在设计上和施工中要具备责任意识,减少在建筑设计中造成对居民生产和生活造成的不便影响,把对身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低到最小。③要坚持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为主,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要考虑到现有城市生态环境和现有的园林建设情况,在设置排水系统的时候要优先考虑城市目前的公园、绿地和绿植,针对目前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分析综合考虑,确保城市现有的生态环境在保护下更好的实现园林的规划设计。④“以人为本”在建筑设计中需要长期坚持,坚持安全原则,切不可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要保护城市的排水系统正常运行,也要保证城市居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3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3.1严格规划城市人工及自然水体区域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虽然自然水生态系统的包容性是比较强的,但是其敏感性也非常强,为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城市水体进行梳理规划,将自然河流、湖泊等较为敏感的水体区域限定在非开发区的范围中,与此同时,完善城市人工水体规划,合理设计城市排水管网和雨水开发系统,使两者的连接更加科学。同时我国的城市用地越来越少,在设计园林的过程中更应该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无序建设,缓解城市空间短缺的问题。
        3.2园林景观中倡导下沉式绿地设计
        城市中的不同区域有不同性质的绿地,在对园林进行设计的同时应该以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绿化率进行严格控制。在园林绿地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多处设置雨水花园,即运用低冲击理念下开发和挖掘的人工下凹式绿地。下沉式绿地的设计可以起到排洪减涝的作用,在降水的过程中,下沉式绿地可以将大量的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水的循环系统中,进而减少城市排水缓慢和排水管道堵塞等问题。与此同时,下沉式绿地还减少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加大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使绿地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进而减少城市中的绿地维护支出,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除此之外,下沉式绿地还可以对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和净化,减少污染物的富集,使渗入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得以减少,保护城市环境。
        3.3增加园林景观中透水性铺装材料的使用
        目前,城市建设常用的硬化铺装面层材料主要有广场砖、石材以及混凝土,这些材料的透水性都比较弱,同时下垫面的硬化程度较高,导致雨水不能渗透到地下水循环系统中,增加了水资源的径流压力。为了减弱城市中的内涝灾害风险,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该增加透水性铺装材料的使用量。目前主要的渗透式铺装材料可以分为四类:主要应用于道路的透水性混凝土材料;多用于园林景观绿地的自然型透水材料和透水性新材料;多用于广场及人行道路的陶瓷透水砖。渗透式铺装材料的运用可以有效降低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率。
        结束语
        海绵城市理念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解决人类生活的大部分问题,是城市良性发展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周伟,周梦佳.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0):295.
        [2]陈嘉兴.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J].现代园艺,2018,359(11):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