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5期   作者: 赵显江 袁建凌
[导读] 采矿工程自身具有的危险性很高,为了确保采矿工程施工活动能安全、顺利开展,就需要把施工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技术因素一一消除掉

         摘要:采矿工程自身具有的危险性很高,为了确保采矿工程施工活动能安全、顺利开展,就需要把施工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技术因素一一消除掉,从而为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一般来讲,采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生产因素等。当前,我国煤炭行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有效控制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就显得非常必要。那么,如何有效控制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是施工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采矿工程;不安全技术;因素对策
         引言
         采矿工程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为了保证采矿工程施工安全,避免采矿安全事故发生,就需要将采矿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消除,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在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既包括生产因素、环境因素,还包括设备因素等。现阶段,我国煤矿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
         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井巷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井巷工程是煤矿采矿施工中关键的环节,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具体指的是巷道支护设计、中部车场及弯曲巷道施工设计等,一旦出现设计不合理因素,就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对采矿工程施工造成影响。
         2)在开拓巷道施工过程中,有时会预见下部车场轨道过于狭窄、安全间隙过小等不安全因素;同时在设定巷道腰线时也存在不安全因素,一旦出现腰线设计过高或过低的现象,不仅会影响采矿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同时还会增加采矿工程的不安全因素。
         3)采掘工作面施工过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包括在分斜坡切口以及切眼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还包括在急倾斜每层主斜坡设计过程中坡度设计过小或过大,都会增加采矿施工的危险性。在掘进工作面施工中,在眼拐弯处改造过程中,如果反眼坡度设计过大或拐弯处过多等问题,也会给采矿工程施工带来不安全因素,无法保证采矿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2采矿工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的解决对策
         2.1开拓巷道掘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若要从根本上杜绝开拓巷道设计问题,则应对巷道规格予以科学设计,综合考虑通风、设备、安全距离等因素,模拟施工作业,使之能够对巷道规格有着更为明确的判断,切记不可因节约成本,而出现盲目设计的行为。即施工企业应科学编排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以工程现场实时监控的方式,对施工中违法行为、违规行为加以处理,辅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或警告。而在巷道腰线设计中,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其标高、坡度予以科学判定,若煤层较厚,则应采用分层开采的方式,以此降低支架压力。然而,由于采矿施工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在拐弯位置半径数据处理时,应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如弦线和切线施工作业。巷道开拓过程中,预留距离不足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为节约成本,施工预留距离设成1.3m,在施工中容易挤伤人员。相关部门应注意,设计审核是需对安全距离进行严格审核,根据施工情况具体确定,以此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挤伤事故出现。
         2.2回采巷道在掘进过程中遇到地质破碎带的处理措施
         切眼作业时,应明确开口朝向,借助对其长度、宽度等数值的判定,使其能够和施工要求相吻合。再者,相应切眼开口、正倾斜朝向应处于一致状态,以此方可将安全事故几率控制在最低标准。若在急倾斜煤层中,则应保证切眼坡度对施工安全无任何影响。

此外,在主斜巷设计时,应充分预判辨识各类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缩短施工时间;运输巷开口设计时,则应保证设计位置满足设备安装需求;切眼设计,应做好全面分析和思考工作,严格遵循施工环节各类操作,以此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利益。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维护工作,如防护装置的检查,一旦出现设备安全问题,则应立即检修;采矿区内空气质量应随时判定,预防施工人员呼吸困难和中毒等现象;将安全管理纳入煤矿开采施工的各个环节;施行施工人员专项技能的考核制度,以激励、惩罚兼并的优势,使其能够自觉遵循煤矿开采施工规范。
         2.3改革巷道开拓安全技术的有效策略
         要想有效清除采矿工程中巷道开拓施工中的各种不安全技术因素,就需要大胆改革传统的施工技术,以促进施工质量的明显提高。在下部车场设计中,需要保证两条轨道之间的中心距不低于1.5m,确保足够的安全间隙,并且在具体的施工活动中,应严格依照设计方案完成各个施工环节,从而使得双轨之间的安全间隙具有更高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车在运输作业中始终处于健康而安全的运行状态,从而大幅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要想有效解决煤矿巷道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高度不足的问题,就需要设计人员结合具体的巷道情况及日后的生产需求,合理设计墙高,以便为施工活动安全系数的提升做好准备。在具体的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在腰线施工环节,因为需要用腰线与中线来实现对掘进巷道施工活动的合理、有效控制,所以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施工人员每隔40m左右,借助先进的测量装置合理设置中腰线,从而有效预防施工活动中出现中腰线出现偏差的问题,从而可对巷道掘进施工中出现的中腰线偏差情况进行及时的矫正,以保证施工质量可满足相关标准。在煤层较厚位置的巷道施工过程中,可借助分层分布开采的方法,把控制巷道曲线的施工任务转变为对切线与弦线的控制,从而确保矿井中的施工活动都具有很高的安全等级。
         2.4优化采煤工作面安全技术的有效策略
         在采煤工作面施工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安全技术因素,要想有效控制与消除这些因素,就需要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规范操作切眼的开口,以保证施工活动中的切眼开口各项参数、方向及长度都能很好地满足施工标准,从而使得采矿工作面可根据规定顺着煤层倾斜的正方向延伸,进而有效预防三角带煤柱发生跨帮事故。
         在急倾斜煤层中的主斜坡施工活动中,施工人员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以有效预防出现过小坡度问题,使得工作面施工可顺着煤层方向开展,以保证主斜坡的坡度可完全符合具体工程中规定的施工要求,从而保证煤炭能在自身重力下顺利自溜下降,最终显著优化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采矿工作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选择恰当的运输巷拔口,努力使得运输巷的正反拔口都具有很高的合理性,从而使得施工活动中的巷道外开口处的牛鼻子位置与内开口位置之间的距离始终维持在8m上下。在实际的采矿工作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系统分析改造眼施工活动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要素,在此基础上严格根据施工标准科学开展施工活动,从而最大限度提高采矿工程施工的经济收益,最终显著提高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性。
         结束语
         总之,对于采矿企业来说,在进行采矿工程施工过程,要不断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科学对其进行具体实践,从而才能有效的落实规范化管理,确保安全技术应用,以此不断提高采矿工程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崔艳芳.采矿工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03):184.
         [2]乔宏波.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8(17):37-38.
         [3]范宝亮.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探析[J].当代化工研究,2020(4):20-21.
         第一作者简介:赵显江(1980年9月),男,汉族,山东省莱西市,大学本科,工程师,现任枣庄矿业(集团)济宁岱庄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科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采煤技术、智能化矿山建设、煤矿安全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