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职业接噪工人噪声防护对策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陈路路 韩李旺
[导读] 噪声在化工企业、冶金、采矿、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中广泛存在,具有较严重的职业危害
         摘要:噪声在化工企业、冶金、采矿、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中广泛存在,具有较严重的职业危害。噪声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听力,并会对听力造成损伤。一旦出现噪声性耳聋的症状,就很难进行治疗了。对此,为使相关工作者们认识到噪音防护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针对防护对策展开探究。
         关键词:职业接噪;噪声防护;对策
         噪声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劳动中。在众多危害身体健康的职业因素中,噪声是受害群众最多、存在范围最广,但却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一个。面对噪声,如果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又要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话,工作人员的听力势必会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会出现职业性耳聋的症状。除此之外,强噪声还会对人们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甚至是生殖机能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极其强烈的噪声也会使人们出现精神失常、休克、甚至会引发人的生命危险。
         1.认识噪声
         由于人耳能够接收到的声音能量范围比较宽,就采用了“级”的概念方便用于评价,简称“声级”。一般来说,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所测量的是声压级,用分贝来作为记录单位。普通谈话声音的声压级是60-70分贝,载重汽车的声压级是80-90分贝,球磨机的声压级一般在120分贝左右,喷气式飞机附近的声压级可以高达140-150分贝甚至会更高。频率是衡量声音的重要参数。一般来说,人们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然而通常情况下,声源都不是单一频率的声音,比如人们讲话或是机械发出的声音。与多频率组合声音的分类方式相同,噪声中主频率在300赫兹以下的是低频声,主频率在300-800赫兹之间的为中频声,主频率达到了800赫兹以上的就可以成为高频声了[1]。
         在日常的生产劳动过程中,职业工人接触到的噪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机械性的噪声,例如工件打磨发出的声音、机械撞击产生的噪音、车床或是电机转动产生的噪声等。第二种可以称之为流体动力性的噪声,比如空气或是天然气等气体在压缩后释放的过程中,由于压力或是体积的突然性变化而产生的声音,常见的情况有汽笛鸣放或是空气压缩站或是化工企业产品气的泄压排放等。第三种就是电磁性的噪声,例如变压器等设备产生的嗡嗡声,这种声音在大型电站、电厂或是变电站尤为突出。
         2、案例分析
         噪声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影响,特别是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们,其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会受到十分严重的负面效应,特别是听觉系统,一旦形成噪声性耳聋则完成永久性听力损失。因此,为了保护噪声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相关人员的噪声防护意识是十分紧要的。
         唐山市曾有针对性性的做过一次对于噪声工作人员的调查分析,其中主要抽取了5家以噪声为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参与调查的共有596人。据调查显示,其中有过噪声相关知识培训的仅有100人[2]。对于是否知道自身已经接触到了噪声、噪声对人体有怎样的危害以及噪声的个人防护方法来说,员工们的知晓率还是有待提高的。而且,部分企业中较少有作业场所安装了噪声防护装置,相关作业人员对于噪声危害的防护措施也并是不是十分了解。噪声工作人员普遍对接触噪声的工作并不满意,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作任务重,忙且累,薪资大于劳动不成正比,而且噪声工作危险性较大,对身体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在职业接触噪声的工作人员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防护知识的培训方面,更应该重视心理状态、认知观念方面的干预和引导,要做到消除噪声接触工作人员的恐惧心理和盲目心理。对此,相关部门和单位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噪声的注意和对噪声防护意识的重视程度,并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好涉噪岗位噪声防护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经过这次调查研究,也不难发现,经过噪声相关培训的工作人员对于噪声防护相关措施也并没有掌握太多。对此,培训内容的改进是必要的,相关企业领导必须要重视起来,对噪声接触员工进行的培训,要注意培训的内容、形式和质量,进行培训的目的是让员工们切实掌握相关的防护知识和防护方法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也可以加强与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合作,提高噪声防护相关工作在社会上的关注度,提高噪声工作者们对于噪声的正确认识,从而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


         3、噪声防护的主要方法
         3.1控制声源
         噪音的产生多数情况可能是由于机械设备的老旧或是维修、养护的不及时造成的。因此,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升级优化设备,在生产工作中选用低噪声或是无声设备替换带会发出强噪声的设备;或者是在生产加工工艺允许的情况下,把噪声的源头移动到车间外或者是更远一些的地方,比如空气压缩机或是电机等等。以上两种情况都较难实现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将噪声进行优化配置,简单的来说就是根据机械设备产生噪声强度的不同,将其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工作区域内,以此来达到减少接触噪声人数的目的,尽量做到从生源处就对噪声采取有效的控制。
         3.2防止传播
         为了防止噪声传播,常见的就是运用隔声的方法,比如戴耳罩或是设立隔音室等等。当然也可以通过消声、吸声等技术实现噪音的降低,消声器就是根据这种方法制作的。不过这种方法的使用,要根据各个生产场所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材料的选择或是建设的方案。
         3.3加强管理
         针对噪声的管理,我国曾出台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除此之外,我国也制定了噪声工作场所相应的噪声接触限值、噪声分级标准、听力保护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标准和规范[3]。如果严格执行这些法规和行为规范,噪声工作者们的身体健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最好的保护,但是现如今,仍然有许多工作场所存在噪声,甚至噪声严重超标,究其根本就是并没有深入了解和贯彻落实相关的管理条例。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自身对于噪声防控的重视程度,要密切关注相关企业的噪声防控工作是否已经达标或是是否有所改善,在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完善自身的管理手段和执法方法也是防止噪声危害产生的关键。
         3.4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由于噪声工作者们需要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所以在不考虑外界因素的情况下,也要对自身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职业危害的各种防护措施中,个体防护的正确使用是最为重要的。在噪声防控中,最常见的防护用品就是耳塞,一般是由软塑料或是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此外,隔音效果较好一些的材料有耳罩、帽盔等。实践证明,现阶段在强噪声的工作环境中,个人防护品的使用是最为简单易行且有效的办法了,在目前的使用中也受到了很好的成效。然而,虽然有些企业按照要求发放了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但是员工并没有正确使用或是根本没有使用。这不仅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并没有起到保护噪声工作者健康的目的。因此,相关企业有必要对员工的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并要进行监督等管理措施,来保证噪声员工的身体健康水平。
         3.5职业卫生定期体检
         企业应该对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企业应将体检情况告知员工。如果体检结果中出现噪声聋情况的职工应调离原来工作岗位。
         结束语:综上所述,噪声防控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就目前情况来看,噪声污染还没有办法能够做到从源头上消除或是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就需要噪声工作者及相关企业树立正确的意识,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从而达到对自身和行业的负责。
         参考文献:
         [1]钟逸菲,杨炜,尹乐华,熊俊,谢伟群,钟洁莹.职业接触噪声工人听觉脑干反应特点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5(17):40-42.
         [2]陈超,迟欣,嵇平钟,王科霖,蒋绍锋.某市机械加工企业接噪工人噪声防护知识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6(2):114-115,共2页.
         [3]谢德兴,温建斌,连理云.龙岩市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7(01):79-80.

作者简介:陈路路(1983-),性别:女   学历:本科   籍贯:新疆乌鲁木齐   现任神华新疆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人员,主要从事化工安全方面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