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研究 景博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景博
[导读] 摘要:由于我国的领土面积十分宽广,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存在较大差异,施工过程中容易遭遇软土地基。
        中铁十二局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由于我国的领土面积十分宽广,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存在较大差异,施工过程中容易遭遇软土地基。如果在软体地基上开展工程项目建设,就容易因为地基的低牢固性导致建筑物发生下沉现象,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起居生活,并增加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在进行房建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软土地基的变形问题做充分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的稳定性,使其达到工程建设指定标准。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具有透水性能差、沉降量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相关部门需要有效处理软土地基,避免建筑工程沉降过大以及不均匀沉降问题,并根据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特点和施工情况,灵活应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软土地基特点
        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是高触变性、低透水性、高压缩性、沉降速度快、沉降不均匀等。其中,触变性指的是软土未受水分侵蚀之前是固体状态,在水分和其他因素侵蚀后变成流动状态;低透水性主要是软土地基的透水性较差,施工企业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排水工作,从而加快土体固结;高压缩性指的是软土地基受到高强度压迫后,建筑物会出现沉降,尤其当垂直压力在0.1MPa时,软土地基会出现变形问题,且发生大面积沉降后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沉降速度快主要是在负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软土地基中的建筑物沉降速度越来越快,在同条件下,建筑物越高,负荷越大;沉降不均匀主要是软土地基成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成分是大量细微颗粒与砂土,这2种原材料的密度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受力,最终出现沉降不均匀问题。
        2软土地基处理办法
        2.1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是房建工程项目施工中软土地基的主要处理技术之一,在粉土、砂土、淤泥质土等土质不良的软土地基施工作业中展现出了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固化剂的应用是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的核心与关键,而水泥作为软土地基固化效果保障的重要原材料,借助机械设备对水泥和软土地基进行搅拌操作,使水泥和软土地基土质有效融合,从而提升软土地基的土质硬度,以保证软土地基后续应用强度和实际承载能力达到房建工程项目建设要求的基本标准。在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作业前,相关施工人员应做好前期工作准备,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尽可能地避免或杜绝混凝土工程施工水泥强化过程中有害杂质的混入,以确保施工现场清洁度和平整度的方式保障水泥材料强化过程不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干扰。此外,房建工程项目一线施工工作人员还必须加强对水泥质量、水泥型号、水泥种类的抽样检查,确保水泥参数信息和工程项目施工要求相符,严禁水泥质量有误所带来的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不合格而导致的房建工程项目建造质量不合格。
        2.2化学固结法
        化学固结法作为常见的房建工程项目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实际包含种类丰富多样,技术原理各有不同。通常情况下,灌浆法作业主要依赖于电化学原理和气压、液压原理,借助强化软土地基力学结构稳定性的方式加强对房建工程项目软土地基裂缝形变和结构变形的控制与管理,通过在软土地基空隙中注入可固化浆液的方式,强化整个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深层搅拌法与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的实际操作流程和建造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借助力学搅拌的方式,使房建工程地基项目中的软土与施工所用固化剂充分混合,搅拌均匀,从而提升软土地基对荷载的承载和对不良土质的固化;高压喷射注浆法则是对灌浆法的科学优化,借助高压设备不断提升固化剂实际固化效果,从而强化软土地基的实际承载能力。


        2.3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针对房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透水性较差而造成不良影响的解决措施,能借助软土地基多余水分的排除,有效缓解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提升软土地基的实际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以减少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房建工程项目形变或裂缝。通常情况下,排水固结实际施工方案需要借助加压系统、排水系统等较为稳定运转的系统,着重利用软土地基透水性较差的特性,对整个软土地基的实际承载能力进行科学提升。其中,真空预压法是借助使房建工程建设项目软土地基形成真空状态,以提高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利用铺设砂石垫层、铺设排水管道等手段排除房建工程项目软土地基中的多余水分,超载预压法是借助综合多种加压方式而形成的强化软土地基承载能力的科学途径。
        3房屋建筑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做好前期准备
        在软土地基施工前,需先对现场施工环境予以详细勘察和了解,并做好土质检测作业,为后期施工方案提供充足依据。然后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施工方案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合理调整,以保证方案的可行性,推动软土地基施工处理作业的有序开展。另外,注重施工计划编制的合理性。在施工计划编制中,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环境特征,合理规划施工所需材料、设备及技术工艺,以改进材料质量,确保设备安全运转。且在软土地基施工中,要尽可能避开雨季,以免增加土层中的含水量,增大施工难度。
        3.2做好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在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处理中,应严格按照规划好的内容要求开展施工作业,注重各环节施工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于现场施工中产生的数据资料要实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管理,从而为后续作业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现场施工前,需明确水平位移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并做好观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及时掌握地基处理情况,调整施工方案,以改进地基结构质量。此外,在现场施工中,应加强施工技术选用的合理性,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条件及施工要求完成综合分析,选用合理的施工处理技术,从而减少问题的产生,提高地基结构的稳定性。
        3.3完善施工人员专业素质
        施工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于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质量的好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需对施工人员实行岗前及定期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树立正确的质量和安全意识,明确施工要点,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再者,安排专人对现场施工实施监督和管理,规范和处理施工人员行为,降低施工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加强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同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施工人员明确了解施工技术要求、质量及进度管理要求,对现场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并对存在的不合理内容,予以及时上报和解决,进而促进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保证施工技术的有效落实,避免延误、返工等问题而增大损失和工作量,彻底提升房屋建筑的整体建设价值。
        4结语
        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地形。为了避免软土地基发生沉降导致建筑物发生结构上的变化,进而引发安全事故,需要针对软土地基做相应处理。在选用施工技术和工艺时,要结合软土地基的具体特点、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特性以及施工条件进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为提升施工质量提供强大保障。
        参考文献:
        [1]吕常欢,柳松林,吕常乐.浅谈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03):273-274.
        [2]杨亮明.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9(12):115,117.
        [3]晏军军.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23):291-292.
        [4]李波.软土地基加固方法与支护技术的发展方向[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34(06):7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