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往今来,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思考,皆是由于受周围环境所产生的信息而为此进行的反应机制影响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思辨意识一直存在源于各类信息的扑面而来。由此可见对于有形的或无形的信息辨别需求,是维持事物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键因素。所谓的明辨是非、黑白对错,都是通过对信息存量的鉴别而产生的。
关键词:图文;信息;视觉化;形式化
信息传播有很多种方式:最基本的和常用的方法便是视和听这些感官行为均可达到对信息进行传播的目的。当然,信息传播过程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该行为的目标清晰且明确,自古便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谚语。标志着长久以来在事物或信息传达的辨识过程中,人类大众对于观感体验是最为信赖的。 因为对于事物或者信息而言,其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层次和自身特点的,单凭耳听的行为没有办法满足对于物体对象本身特质的细节考量,更无从谈起分辨的准确行为。
那么鉴于对信息把控程度的精确要求,视觉能力便发挥出自己能力的极致。一方面可以辅助大脑思维进行对物体物理特征的观察,包括外形和质感。对于信息也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层面的阅读,进行准确的思维辨别,从而避免听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淆因素;另一方面视觉是可以进行尺度预判的,这是其他感官行为无从满足的一大特点。所以说,视觉层面上对于信息的筛选和辨别具有强有力的有效程度。
既然对于信息的接受和辨别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而对于此因素的有效辨别手段是视觉感知与判断,那么对于视觉层面的有效研究便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话题。什么是所谓的有效研究?其实也就是说对于信息而言,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示其准确的形态和特征,并且能够保证在尽量较短的时间投入过程中来完成。前者是对客观环境的真实保留,后者是对于视觉辨别分层处理的形式化要求。
怎么能构成客观环境的真实性?其实对于信息而言,无非是在思维层面形成的固有印象。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关于信息的接受与辨别阶段,视觉层面的参与度应该是最高的。那么用视觉表象的范畴来定义客观信息,无非有以下两个元素构成:文字以及配图。当然这两个方面是最基本的视觉概念的体现。那么对于所提到的基本视觉元素而言,它们之间分别肩负的能够形成客观真实性的特征又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来谈一谈文字要素。在这里文字其实不单单作为一种视觉层面上的表现形式,其实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本身具有的特定的自身内涵。因为文字能够构成语言,语言形式服务于我们的阅读行为。所以说,关于视觉信息层面上的提取,文字所肩负的责,是精确而巨大的。通常,语义精确、语感精彩的文字信息既能够吸引受众的阅读意识,又能够有效引导受众的认知判断。若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形式化的设计,便可满足内涵合理真实,外在创意吸睛的良好视觉感知标准。
语义精确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满足,因为对于信息而言,它自身的确定性因素直接影响文字形容行为的形成。准确性是比较高的。不论文字体量的多与少,只要保证基本诉求点的精确程度即可。但是关于语感精彩的要求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是需要对当前的对象或者是信息本源详细了解之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自我的主次判断,将主要内容强化,将次要内容削弱或删减,最终形成在阅读层面上有一定韵律和节奏的文本形式。
形式化设计,其实指的是文字层面的外观。文字虽然作为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关于其内涵的真实性尤为重要。但是,信息是需要配合阅读行为而进行的。阅读是一种过程,需要时间的保证。
在定量时间内想要保证将有效的文字信息输入到受众接受范围,便脱离不开外观形式的加工。所以,一般我们在设计层面上对于文字而言,通常会进行字重、字体、字号等几个概念维度层面的编辑、变化,帮助受众在浏览信息和阅读行为产生过程中,对于信息主次内容、强弱要点的筛选。为阅读行为中要求的的缩短有效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及阅读时间的有效保证,指的是阅读行为中伴随着文字信息的展现,受众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代价,但是这个代价不宜过多。原因是一方面阅读时间长会造成阅读过程的疲劳感;另一方面说明文字形式化设计做得不够充分,在这个概念上就会容易让受众产生对于信息读取的不信赖感。那么,视觉层次中的第二个要素便可很好地规避此类问题的发生。
众所周知,图形或图案首先是具有一定的指代功能的。最能够充分说明这个问题的关键词莫过于“看图说话”。大概分析一下这个行为特征,便是在对于图像信息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加入个人理解层面上的主观意见,而最终形成的认知内容。这个内容往往是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色彩的。但是对于主题的把控并不容易出现偏差,因为对于图本身而言,他其自身也具有比较明确的视觉感特征。包括构图的氛围以及细节刻画的处理,在视觉层面而言都是精确而形象的。所以说,受众在看图的过程中能够在有效的简的时间内获取最为核心的物象概念,并引申出个人的理解。
信息社会的定义是当前的大环境趋势所在,信息处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设计手段。这种设计不仅是进行视觉美观研究,其实也侧重于对视觉信息本身。理解性归纳操作。只有具备合理化和美观化的信息主题才能够在当前的环境市场更好地迎合大众的接受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思雨.信息可视化中视觉语言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0(04):129-130.
[2]周全,季明明,黄靖文.信息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语境[J].大众文艺,2020(03):86-87.
[3]张晨,杨吟川.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视觉语言[J].名作欣赏,2019(36):120-121.
[4]张如翼.图形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交互刍议[J].传播力研究,2019,3(23):250.
[5]张儒赫.基于视觉传达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探讨[J].文化产业,2019(15):5-6.
[6]张儒赫.试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J].文化产业,2019(14):15-16.
[7]彭小丹.信息设计中图形语言的视觉化传达与解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17):93-94.
[8]叶晓波.信息可视化视觉设计的反思与创新[J].门窗,2019(10):103.
[9]师悦.视觉信息设计中的秩序感[J].美术大观,2018(12):84-85.
[10]张浩达.信息管理中的信息表达:视觉传播[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09):1-6.
作者简介:吴倩,女,1990-,讲师,硕士,四川工商学院专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