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吴佳璐
[导读] 我国教育事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为我国基础建设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为我国基础建设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要想实现素质教育,情感教育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且应从小培养。小学学习过程中正处于学会认知这个世界的重要阶段,而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质又对小学生的世界观起着主要引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引言
        小学阶段的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我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情感教育在开展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这门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需要适时的挖掘可利用的教学材料,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相关工作,接受教育的人便会从所学文章中感受到人物的情和义,从而理解文章的韵味。
        1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
        以语言为基础创设情境,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其独特的感染力,通过一些简单的语言文字叙述,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自身要充分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抓住文章的深刻内涵,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文章中所包含的作者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教育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与文章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讲授杜牧的《山行》时,可以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之上,抓住“寒山”“石径”“白云”“霜叶”等等意象,带领学生对这首经典诗歌深入地理解品读。这样深刻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更深层次的理解,充分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充分利用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由于小学生所处于的特殊阶段,通常对图形动画的兴趣会远高于对文字的兴趣。而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形象也相当广泛,易于制作成多媒体形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整合数字教学资源,在传统语文课堂之外积极添加一些新的元素,不再是单一死板的文章形式,课文也可以改编成动画,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融汇情感教育
        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将情感教育有效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而且要一直坚持下去。以现在的标准看,其间的现实意义更为突出。人从诞生之初,就像一块玉,需要雕刻,现在也是另外一个关键的塑型期,开展好相关教学工作是一个方面,关注其成长也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同时期需要注入对应的活力,故需要他人的关心和支持。教师要抓住学生情感形成的关键期,抓住教育的机遇,进行适时的引导,既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实际教学中情感的渗透,对改善教学内容整体构造,树立科学价值观,有着积极引导作用,那么教学中自然应加强这方面的应用。
        3教学手段强化情感
        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并不能与情感教育实现完美的互动和升华,想要彼此深入融合,必须从具体的教学环节出发,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依托,强化语文课文的情感。第一,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十分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其主要借助声情并茂的方式将枯燥甚至艰涩的课文进行生动展示,引导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其中的情感。

比如,在讲授有关“长城”和“瀑布”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片或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从生动的图片和场景中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样的手段方法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引发更加强烈的共鸣。第二,角色扮演。语文课文中有很多都是极具故事性的文章,有着完整的剧情和生动的语言。教师可以在教授这类文章时另辟蹊径,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文章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以景促情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促使情感教育得以深化,有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4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融入情感教育,教师就要对学生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思想互动和情感沟通,让小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表达心声,消除学生的孤独感,满足他们渴望被关注、渴望得到更多朋友的心理需求。其次,积极引导学生相关交流,真诚相待,鼓励学生能够多交朋友,围绕语文学习开展更多的合作学习,成为学习的帮手、生活的朋友,成长的好伙伴。再次,教师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关注,多鼓励帮助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能够做学生的朋友,能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想法,能够多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做一个内心坚强的人,做一个学习生活方面的自信的人。另外,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能够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能够多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体验一些思想内涵深刻,情感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成为一个道德感强的人。只有真正地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实现健康发展。
        5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手段应多样化。学生评价万万不可过于死板,而应灵活多样。对于小学生来说成绩绝对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德智体美劳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意义,应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以鼓励为主的基础之上针对性评价。但也要注意差异化评价,千篇一律的评价不仅使评价失去了意义,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自主评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自我评价。一方面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使得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做出自我提升、自我改进。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自主评价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成长道路上有着自省意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是认知的基础,是个体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小学语文作为情感教育渗透的主阵地,应该要深入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为教学出发点,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全面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蒲芳.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88-89.
        [2]钟玉卿.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1):134-135.
        [3]周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问题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29):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