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高中生,尤其是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是直线上升的。数学这一学科不但是部分高中生的难关,而且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探究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一些策略。数学教学若差之毫厘,有时就会失之千里。数学教学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本文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
引言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日积月来的努力和学校、教师、学生的配合.无论是学校的硬件还是师资水平等软实力都要加强,不断加强对教师的综合技能的培养,推进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加强对创新方法的有效研究和应用.教师与学生的配合也很关键,学生在学习时知识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勤于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会稳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会逐步改善,在数学学习中建立自信,积极活跃,不断进步.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设施条件,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背景之下,学校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硬件设施和科技手段的投入为教学的发展提供可能.高中数学课堂中对多媒体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是多媒体等硬件设施的运用,为教学带来的效果是有限的,没有恰当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计是无法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起到反作用.因为学校过分关注硬件设施和资源的投入,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教学对象和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在它们协调的配合下课程的有效性才能提升.
(二)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很多教师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优化与改革,但是,教学方法依旧相对单一,在本质上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属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变种。从本质上讲,依旧属于“一言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状态受到禁锢,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并且,由于教学课堂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长期发展。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模糊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培养重点,创新能力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但是高中数学课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目标模糊不清.学校缺少拥有专业技术的教师,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不能细心研究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培养目标的制订得不到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受到阻碍.
二、情境教学法
很多高中生认为高中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大,在学习时很少联系生活实际,而是一味地死记硬背。事实上,数学知识是源自于生活的。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加深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情境教学:“海宁潮”是“天下奇观”之一,有人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对于潮起潮落的景象,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曾看过,那么怎么用函数来表示这一景象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创设“潮起潮落图”,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中的变化规律。基于情境教学,利用生活案例来导入课题,能使学生发现生活和数学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魅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结合实际,做好课堂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数学。说到底,数学的整个理论框架都是一代伟大的数学家们从生活实践中挖掘出来的宝藏。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知识引入的时候,要多利用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来引入数学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既不能脱离课本进行自由式空想教学,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干巴巴地为了讲解某知识点而讲,其结果往往只能是学生对知识结论的短时间记忆与模仿套用,很快就会遗忘,更不用说灵活运用。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擅于与实际结合,做好课堂导入,尽可能将知识点以最高效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例如,必修二“空间几何体”一课是典型的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实物带入课堂,给予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还可以将生活中大量形象的例子(如教室就是长方体,某些建筑物是旋转体等)加入课堂知识链接中,促进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理解,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最后给学生时间去发现,让他们来举例说明。当然,这个过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探究几何体是如何产生的(平面图形通过沿某一方向的平移,实现二维到三维的生成)与几何体的归类(多面体与旋转体)。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提炼,找到对形态更本质的阐述。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理论介绍,结合实际感知,能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高中生的思维是活跃而又缜密的。教学某些知识时,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出发,对提升课堂效率是非常有效的,有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
四、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
其一,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展开课堂导入,以教学内容核心作为思维导图主干,然后逐渐引入相关教学内容,为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在思维导图支干细化时,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案例。比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时,教师可以以随机事件为思维导图主干,引入彩票、掷硬币、摇骰子等与生活密切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认识。其二,通过思维导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教师可以在某一环节内容教学结束后,通过某一核心教学内容作为思维导图主干,逐渐拓展与延伸细节性的内容,以此保证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圆锥曲线与方程》章节教学内容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分别绘制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三个思维导图,分别引入细节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引导学生对比三者之间的不同,以此强化学生对圆锥曲线知识的理解。其三,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比如,教师可以函数为中心,引入三角函数,由三角函数引入三角形相关知识,由三角形相关知识引入图形相似相关知识,以此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五、信息化教学法
信息时代背景下,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设备来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很好地呈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有利于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基本初等函数”这一章节,函数的内容非常抽象化,尤其是函数图像中的指数函数图像和对数函数图像。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高中生很难想象出函数图像的样子,也无法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函数图像的特点和相关的内容。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函数图像的得出过程和函数图像的运动轨迹,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如此一来,教学效果就能得到有效增强。
结束语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知识体系组成还是应试分数比值都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对不同数学基础、不同学习方法、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考验,因此教师的教学策略不能再盲目照搬照抄成功案例,而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数学基础,扬长避短,为其量身打造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军光.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56.
[2]姜晓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数学教学通讯,2019(33):52-53.
[3]张林敏.高中数学互动式课堂教学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3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