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不断提升,抽象性特征更加明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不断上涨。数学将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有机结合起来,若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并在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必将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需要重视数形结合思想,并在教学活动中展开科学运用。本文主要分析教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展开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分析教师如何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展开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形结合、策略
引语:在初中数学中,知识点带有较强的抽象性,这也是教师的教学难点,和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比较,能够发现,初中数学知识涉及面更广、学习难度更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诸多阻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意识到,数学知识将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合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数形结合思想指的是借助于“形”来体现数学问题的真正内涵,并借助于“数”对“形”展开分析,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数形结合的意义探讨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仅仅能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学习积极性被严重削弱,这给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产生了消极影响。教师需要革新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数”和“形”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以图形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促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率。就现阶段数学教学进行分析,数形结合教学思想为教师提供了诸多便利,获得教师以及学生的一致认可,代数、方程以及几何是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数学内容,这些知识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二、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导入课堂
想要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导入数形结合思想,在刚开始学习时很多学生对于数形结合的概念比较模糊,并不清楚数形结合的详细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导入课堂。例如,教师在讲解正数与负数这一章节时,能够引导学生在本上画数轴,引导学生在数轴上标记说出的数字,借助于数轴,学生能够对正数、负数有一定的了解,加强对这一概念的掌握程度,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不仅如此,教师还能够充分运用数轴,让学生了解在数轴上负数与正数的具体变化,了解抽象内涵,建立对于绝对值的初步认知,为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加诸于数形结合思想展开课堂靠谱些
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比较多,很多概念比较晦涩难懂,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在展开概念学习时,学生很容易会不知从何处着手。想要掌握这些抽象概念并在解题时加以运用,就需要教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维,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准确掌握概念,了解类似概念之间的区别。比如在讲授方程概念这一节课时,因为初中生是第一次接触方程,在面临方程知识时往往会不知所措,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一概念,教师能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数轴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方程这一概念。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行程问题,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都能够借助于数形结合的教学思维较为形象的讲解给学生,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实现升华目的
分析初中数学教材可以发现,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就是函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函数知识点,提升对于函数的理解程度,就需要借助于数形结合思想。函数和函数图像关联密切,教师在讲解函数问题时,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数和形的科学分离,以更为直观的手段认识函数图像,进而了解函数的相关参数以及重要特征,将变量之间的关系把握明确,找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例如在讲授三角函数这一节课时,教师能够对概念展开适当延伸,将三角形的具体应用介绍给学生,将数形结合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将三角函数图像较为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希望本文在研究之后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策略能够为其他教育从业人员提供帮助,促进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论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良.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下),2019,(11):193.
[2]何光华.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读与写,2020,17(2):166.
[3]毕利娟.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20,17(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