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辽宁总队 辽宁沈阳 110004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人们对环保工作也逐渐加强了重视,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理念逐渐发展并推广开来,在矿山恢复治理方面力求达到覆绿效果。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涉及边坡危岩体和开采掌子面的加固施工,脚手架科学、安全、合理的搭设和拆除十分重要,可以确保安全施工,并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所产生的效益较为深远。一旦脚手架出现任何意外,就会对整个施工造成巨大伤害和经济赔偿。为了减轻这些伤害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地质灾害;矿山;恢复治理工程;脚手架;搭设技术
引言
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矿山恢复治理工程中脚手架搭设技术做具体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1脚手架及特点简介
首先是脚手架简介。脚手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的工作平台。该工作平台对于建设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脚手架按照搭设的位置可以分为外脚手架和内脚手架;按照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和钢管脚手架等不同类型的脚手架;按构造形式分为立杆式脚手架、桥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悬吊式脚手架、挂式脚手架、挑式脚手架、爬式脚手架等。在实际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选择合适类型的脚手架来开展建设工作,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其次是脚手架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在开展施工的过程当中,可选用不同用途不同特点的脚手架,这样才能够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发挥较好的效果,脚手架与一般结构相比,其工作条件主要有以下特点:(5)所承受荷载变异性较大,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问题;(6)脚手架扣件之间的节点具有半刚性的特点,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和安装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节点的性能也存在较大变异;(7)脚手架的结构在安装之初就存在初始缺陷,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8)与墙的连接点,对脚手架的约束性变异较大。因此在实际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规范的按章程使用。最后是盘口式脚手架的应用优势。盘口式脚手架在具体安装和施工的过程当中,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其主要应用优势有以下几点:(2)轻松快捷,在进行搭接的过程当中较为轻松和快速,并且具有很强的机动性,能够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满足大范围的作业要求,同时拆装都十分方便,能够降低工程建设的工期和成本;(3)灵活、安全、可靠,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规格和方式来进行脚手架的搭建,这样能够完善相应的安全配件在作业当中提供牢固安全的支持;第三、储存和运输方便,拆卸储存的占地较小,并且可以进行灵活的移动部件,能够通过各种狭窄的通道,在具体建设的过程当中能够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2施工工艺
2.1立杆
首先用石灰粉及尺子放出立杆位置,清理立杆基底浮土、浮石及杂物,直到坚实的岩石基础;然后在岩石基础上钻立杆生根锚杆孔,并插入生根锚杆,深埋2000mm,外露1000mm。如果山脚原有房屋或其他建筑物,立杆需要生根在完整且坚固的基岩上,同时设置顶撑加钢丝绳拉结的方法,把整个脚手架的自重及施工时的负荷转移到岩壁上。脚手架立杆纵距1.20m,横距0.9m,步距1.80m。支架底部的支柱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差配置,交替配置钢管立棒的对接接头,要求高度方向在500mm以上,且相邻接头必须与同期同跨距内,从而保证支架的整体性。杆的垂直偏差必须控制在比架高少的1/400。安装的脚手架要求至少超过高岩石的顶端1m,必须把脚手架底部的锚点扎根在地面以下至少50cm深的岩石体中,脚手架的锚点是由宽带基地的25mm制剂组成的。
2.2脚手板的铺设
脚手板铺设于小横杆上,脚手板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之和应小于300mm,脚手板搭接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大于200mm,其中伸出水平杆的长度大于100mm。脚手架首层、作业层满铺脚手板,无探头板。满铺层脚手板必须铺设到位,不留空位,不能满铺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3结构边缘封闭
1)做法一:每2层在结构边缘预埋钢筋,预埋钢筋后与外架内排立杆间用安全兜网拉结封闭。2)做法二:因脚手架步距和楼层层高非整数倍数关系,所以只能每隔1—2层,把外架架体对应2层楼板之间的某一步小横杆,在模板拆除后,重新用较长的钢管替换,使其伸进结构边缘,并设置安全兜网。
2.4山墙转角处做法
为配合悬挑层工字钢的分段拆除,拟在分段的悬挑层下一层外墙剪力墙处开洞,开洞时为避免破坏墙体主筋,先在须开洞位置用钢筋扫描仪标出无钢筋区域。洞口距楼板高度为1740mm(孔洞中线到楼板高度),洞口直径为70mm,内高外低,坡度约10%,室内设置立杆,立杆横距为1500mm,立杆纵距为1000mm,以立杆为受力基础通过剪力墙开洞洞口向外悬挑钢管脚手架,水平悬挑距离为1300mm(距墙边),搭设高度(水平防护杆)为1500mm,采用φ16mm钢丝绳卸荷,斜拉钢丝绳间距不大于1.5m。
3安全防护策略
首先是防止错台措施。①每节对拉螺栓的下层螺丝不得拧得过紧,否则上下节容易出现错台;②内外模板对称支设,防止对拉螺栓倾斜;③模板接口处不得有灰渣;④上下节模板之间使用M12螺栓拧紧,每块模板应保证有3个;⑤当出现模板错台时,首先松开底层螺丝,用加减丝将错台过大的模板向外拉;⑥上下层套管应明确标识,尤其壁厚变化较小时,施工时严禁错放。其次是脚手架外架的监测策略。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其一,在脚手架投入使用之前应当对杆间以及连接处进行安全分析,看相应的扣件是否松动,安全网的安装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其二,当架体达到设计高度后,安全员应对架体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直至各项要求均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其三,在恶劣天气,要对脚手架的整体安全进行检查。最后是建设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在建设人员开展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加强对其进行脚手架安全使用的技术培训工作,让建设人员在实际建设的过程当中熟练掌握脚手架操作规程同时要提升建设人员的安全意识,让其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注意脚手架的使用安全,防止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出现安全事故,影响到建设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建设的整体进度。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脚手架的作用和功能。
结语
总之,要考虑受力和搭建方式也不一样,根据地质结构和地形地貌,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脚手架方式。脚手架的搭设在实际施工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辅助措施工程,能够解决施工人员的攀岩问题,科学安全合理的搭设脚手架非常重要,必须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次工程需要解决地质灾害矿山恢复治理的关键一点,就是科学、安全、合理地搭设脚手架。
参考文献:
[1]杨人光.岩土结构稳定性理论与滑坡预测预报[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2]张震,王健,魏峰先,等.山体超高岩质边坡治理实例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4):46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