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服务型政府视域下的电子政务探究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作者:程俊玲
[导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身份证号码:14042419820126xxxx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由此可见,人民满意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最终落脚点,而一个能够让大多数人民满意的必定是一个时时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政府。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 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 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 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整体政府理论与实 践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逐步演进成为后 新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组成,发展至今已成为公共 行政改革的一种趋势。面对信息社会公众的政治参 与、意见表达和诉求的多样化、多元化,需要重新检 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改革发展思路的措施,这 就要求我们的行政管理研究放到线下传统组织结构 的改革和线上新兴虚拟社会形态的监管相结合的整 体政府格局上考虑,适应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 的对接和整合。
        一、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一般理论和特征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我国政府职能改革和体制创新的一个新的价值取向。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具有自身固有的内在作用一致性,发展电子政务,提升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本章着重探讨了电子政务所反映的其本质属性的综合,电子政务的共同特性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电子政务构建的演化进步的发展的道路,电子政务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内在因素的总和、并且研究了服务型政府的特定内涵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面对的困难,使人们意识到服务型政府视域下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为进一步研究服冬型政府抑.域下申子政冬律汾问颗裸供了黑棋令特和理论准各。(一)电子政务的一般理论
        关于电子政务,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角度对电子政务的内涵进行解读。我国学者韩文保将其定义为:“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IT )、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管理的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和透明的公共服务”①。    学者张锐听更进一步说明点电子政务就是“各级政务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IT ),在对传统政务进行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加以集成,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割的约束,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②。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包括三大要素和三大影响。三大要素包括:“第一,作为主体要素的政府,即各级政府部门;第二,作为手段要素的电子,即信息化和网络化所应用的电子技术;第三,作为客体要素的政务,即各种公共事务”③。三大影响是指:“第一,提高处理政务的质量和效率;第二,促进信息和网络的发展;第三,改善政府机关的作风”①。从这一概念我们认识到,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建设电子化政府,即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二)电子政务的特征
        信息化的操作方式。电子政务日趋 完善的发展,促使政府管理方式与社会经 济等政策的调控开始面向信息化的发展 方向。在运用电子政务的时代背景下,政 府对社会经济进行管理与调控的重要手 段,例如,市场经济调节、通货膨胀调控与 行政系统管理等,都需要通过电子网络对 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经济等信息进行 收集、研究与处理,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 对政府的各种反馈消息进行及时发布。电 子政务的运用可以促进政府更为迅速精 准地管理与调控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与利 益纠纷等,并有助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高 效完成。 当今社会出现 了很多虚拟化的主体,例如,虚拟的公司、 虚拟的家庭、虚拟的朋友、虚拟的创业、虚 拟的工作等,这些虚拟主体组成了电子政 务管理与调控的重要对象。

当然,实体性 的主体依然存在于电子政务的管理对象 中,但是,从长远发展去看,随着信息、网 络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电子政务对实 体性主体的重要引导功能的日渐凸显,使 得电子政务的管理对象必将朝着虚拟化 的主体方向发展。
        二、服务型政府视域下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电子政务对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了解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及其电子政务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再借鉴高经济开发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使电子政务更好地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在网络普及、电子政务技术、安全、人才培养、信息建设、标准化建设、立法建设以及管理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一)建立和谐发展的大政府组织文化。
        从文化传统 和历史经验看,制约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又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官僚制的组织文化。在学习发达 国家整体政府治理思想时,需要结合我们自身的国 情,倡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行政文化。一方面, 培育政府公务员“为民、务实、清廉”的责任意识,强化 “协作、互助、和谐”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营造以“公 民本位”、“人民公仆”为核心理念的公共服务文化,实 现先进服务文化与先进服务技术的无缝隙链接。
        (二)在网络普及方面,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力争人人都能利用网络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所有的公众和企业,因此要想让电子政务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最基本的条件是要确保每一个家庭都能上网。而我国网络的覆盖率却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东部地区的覆盖率较高,中西部地区的覆盖力较低;若按城乡来说,城市地区的覆盖率高,农村地区的覆盖率低。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使那里的公众和企业也能享受电子政务所带来的便利。还应该对不识字的人、老人和盲人等一些不懂网络技术的人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怎么利用网络,享受到电子政务给他们所带来的便利。另外,针对会上网的人,也要引导他们关注政府的网站,关注公共事务,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言献策。
        (三)在技术方面,要加强政务网站的互动性设计
        据笔者检索,关于网站的互动性设计方面,中央、省级和市级的政府网站都有互动交流这一板块,而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基本上没有此版块内容,因此电子政务在服务基层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的这一方面就会显得比较薄弱。如果此方面解决得好,也会有效缓解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上访的压力。另外,即使在有互动交流的市级和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在这一方面也做得不尽人意,在线直播、在线交流、在线交流功能形同虚设,公民所反映的问题没有及时回应或干脆不回应。因此,加强政府网站的互动性建设,不仅要从技术层面上加强政府网站互动性,而且还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公民的责任感,使公民的疑问得到迅速、有效地处理。
        结语
        电子政务凭借其别具一格的特征与 优势,必将会在我国政府部门的管理与运 作过程中广而用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要建立现代化的电子政务意识。这是 开展电子政务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因 此必须突破把传统的政府工作照抄照搬 到网络上的传统政府运作模式与手段。只 有建立现代化的电子政务意识,才能够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系统统一的规划,才 能够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重要功能与作 用,才能够提升政府服务与管理的整体水 平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道格拉斯•霍姆斯.电子政务[[M].詹俊峰,李怀璋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张锐听.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f
        [4]韩文保.电子政务概论叫.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