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中联网工程沿线地处高海拔、高山峻岭地带,大多处于无人地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有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超高压输变电工程之一。施工区域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交通运输不便、社会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自然社会环境的特殊性,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和风险,国网四川电力服务有限公司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建立了高效、优质的后勤保障体系,组建了藏中联网工程后勤保障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工人先锋号”开展施工现场后勤保障工作,为一线参建单位创造了适宜的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广大建设者“上得去、站得稳、干得好”,助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关键词:藏中联网工程;后勤保障;
引言:根据工程建设点多面广、路线长、参建人数众多、自然环境恶劣等实际情况,波密后勤保障临时党支部认真研究和实地摸索,分别从保障对象、保障路线、保障模式、应急服务等方面入手,将“以人为本”作为重点开展藏中联网工程后勤保障工作。
1、当好工程建设的“先行者”
在后勤保障项目的组织和建设、管理及服务各环节要充分体现“超前保障”理念,始终贯彻“后勤不后”思想,全面实施后勤保障的管理和服务与工程管理和施工紧密结合的工作态度,做到后勤保障服务与工程建设计划周期和施工单位具体需求同步、合拍。例如:临时党支部主动思考施工区域季节性变换,考虑各施工标段所在县城的物资供应能力等实际情况,提前制定24节气后勤保障工作表,严密规划相关保障措施,完善现场生活保障应急预案,做到现场生活保障有备无患。
2、当好指挥部的“快递员”
波密后勤保障临时党支部紧紧围绕工程主体建设目标任务,以服务为中心,以保障为基础,组织项目部党员干部向一线开展送温暖活动,努力当好指挥部与一线员工的连心桥。例如: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来临之际,临时党支部组织工人先锋号提前一周走遍各参建单位项目部及主要施工驻点开展送温暖、送祝福活动,及时传递指挥部对广大建设者的关怀、关爱,缓解广大建设者的思乡之情,为施工一线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健康餐饮服务,让广大建设者有家的归属感。
3、做好参建单位的“及时雨”
(1)按照规范后勤保障工作要求,积极组织参建单位建立高原电网建设后勤保障组织体系,实施后勤保障工作统一指挥和管理,确保参建人员“三热”(热菜、热饭、热汤)、“四有”(有可供住宿的房屋、板房或帐篷,有床和被缛,有防寒保暖设施,有劳动保护措施)、“一库”(后勤应急物资储备库)和“四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作业安全、交通安全),给参建者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使参建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具有创造性的技能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
(2)组织党员突击队为工程施工单位和参建人员提供生活、应急保障服务。工程建设大多区域地处高山、地质脆弱、无人区等地带,时常发生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和暴风雪极端天气情况,导致生活物资供应中断,严重影响建设者门的温饱和生命安全,为此,临时党支部的党员突击队专门负责处理这方面应急问题,以波密、左贡、巴塘三地为基础配送点向318国道附近施工单位延伸,覆盖面达1000余公里,每次参与配送服务的车队6-10辆,每车配置3名配送员,及时高效保障现场应急任务。自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党员突击队为30余家参建单位配送大米、挂面、菜油、腊肉、香肠等80余吨生活物资,解决工程建设者后顾之忧。
4、做参建员工的“知心人”
与藏中联网工程一线的建设者相比,后勤保障员工脸上没有写满风霜,手上没有密布厚茧,脚下也没有甩踏不去的泥沙,他们有的只是不畏高寒,永远在幕后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付出,长年累月起早贪黑,整天以锅碗瓢盆为伴、与油盐酱醋为伍,和扫把拖布相依,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使命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践行着对工程建设者“服务好”的承诺,临时党支部组织青年突击队开展送服务送技术下基层,为施工项目部和一线施工现场配送热菜、热饭、热汤、“连心包子”等,让广大建设者在施工现场也能品尝到家的味道,体会到他乡遇故知的友情。
三、面临的挑战
1、由于高原电网建设区域分散,线路延伸较长,后勤保障管理与服务难度大。
保障措施:以指挥部(业主项目部)基地式保障向一线施工营地保障延伸,督促施工单位从“要我保障”转变到“我要保障”,为工程提供可靠稳定的建设队伍。
2、高原地区海拔高、人烟稀少,自产生活物资品种和数量极少,参建人员生活物资供给难度大。
保障措施:在临近大城市组建采购中心,精心组织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和工人先锋号及时向一线施工现场配送生活物资。
3、高原地区存在低气压、缺氧、严寒、高辐射等恶劣自然条件,给参建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较大风险。
保障措施:协调参建单位配齐棉被、棉大衣、墨镜等劳保用品,协同医疗保障单位一同进行施工现场医疗后勤保障落实情况检查,确保参建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工作成效
在藏中联网工程党支部建设工作中,波密后勤保障临时党支部始终以“安全、规范、高效、人文”的服务准则,严格践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标准,做到零安全事故,确保了参建员工吃得好、住的暖、工作有激情。
1、后勤保障工作成绩得到认可
实际工作中,后勤保障路线里程超过10万公里,保障参建员工达5万余人;顺利保障了“藏中联网工程开工仪式”、央视直播、国网公司各级领导考察调研等39次重大活动后勤保障任务;扎实的常态化服务和施工一线应急保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建设者的一致好评。
2017年9月,中央电视台15频道乐游天下栏目组对藏中联网工程后勤保障优质服务、施工现场送餐应急保障等进行专题采访和视频报道。
2、后勤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017年7月22日,波密后勤保障临时党支部与河南送变电临时党支部联合开展了“团结互促”结对共建活动,旨在规范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着力提升后勤应急保障水平。
活动现场,两支部结对到现场铁塔施工点开展紧急送餐保障任务。从食材准备与制作、送餐路线、现场就餐保障方式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和精密部署,确保了受困工友们能在施工现场吃到热乎乎的可口饭菜。
在随后的党建工作中,两支部进一步共享党建工作经验和信息,借鉴双方支部档案资料、业务工作流程等亮点,注重提升工作实效性和应急保障水平,有效促进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支部建设;在员工伙食方面,共同开展“健康食堂”建设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参建员工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等等,这些活动开展充分发挥了支部结对共建作用,凝聚众力助推藏中联网工程主体建设向前推进。
3、后勤温暖与关怀传递到了施工一线
临时党支部定期开展送技术下基层活动,把回锅肉、夫妻肺片、火锅炒料、泡菜等地道的四川名菜具体做法传递到了江西送变电、吉林送变电等众多兄弟单位,确保一线参建员工后勤生活菜品更丰盛,味蕾更齐全,在工程建设中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同时,临时党支部还在共产党员服务站向318国道来往游客和藏族同胞提供热水、酥油茶饼等服务,有效传递了国家电网公司的温暖与关怀。
4、后勤服务技能和保障细节得到了深化
临时党支部认真组织全体后勤保障员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在服务技能、保障细节方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勇于担当”的实干原则,逐步探索出优质、高效、科学的服务方法,有效提升了后勤整体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结束语:本着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总结和提炼藏中联网工程后勤保障好的做法和经验,从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后勤组织体系、食品安全、应急保障、办公与生活常态化服务、工程竣工后勤保障收尾等方面,明确各项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为今后高原电网工程建设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和运行方案保障。
作者简介:
何云志(1969—)男,汉族,大学本科,政工师,主要从事企业综合后勤服务管理,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后勤管理和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