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方法和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6期   作者:刘婷璐
[导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农业领域的发展提高重视。
        鄂尔多斯市经济作物工作站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农业领域的发展提高重视。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机农业在近几年得到蓬勃发展,对国家以往农业产型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有机农业发展提升了国家农业产业效益,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有机农业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存在很多不足。有机农业是农产品种植中不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化肥品种,不采用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等,有机农业种植是根据目前趋势对农业领域进行完善,有先进的种植思想,在农产品种植中使用生物方面的因素,对农产品种植遇到的杂草进行处理的技术。对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研究对促进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方法;措施研究
        1导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较为重视农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对新时期农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我国农业发展不断向有机农业发展方向转变。而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生产质量,需要合理采用土壤培肥技术。有机农业是一种健康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旨在生态环境背景下,生产安全放心的农作物,增强果实食品性,为社会提供味美健康的食物。有机农业理念带来的种植栽培技术,最具研究价值的是土壤培肥环节。土壤培肥有多种实现方式,挖掘其农业价值,有效促进我国有机农业的整体发展。
        2有机农业的研究
        有机农业最早源于美国,上世纪20年代德国针对常规农业提出保护自然的有机农业理念,四五十年代常规农业在发达国家取得迅速发展,但付出了很大代价,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环境遭到破坏等。70年代起,常规农业由于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施用化肥生长的农产品失去天然口感,耕地生产力逐渐减弱,阻碍了土壤中有机物质合成,化肥农药对水体造成污染,使用化肥增加温室效应。为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减轻常规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选择可持续的有机农业,部分发达国家鼓励农户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具有多种类似名称,如生物农业、生态农业等。目前学界对有机农业的含义尚无统一界定,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定义是指包括能促进环境经济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通过尊重动植物生长能力,达到农业环境最完善的目标。有机农业禁用化学肥料,减少外部物质的投入,利用有力的自然规律增加农业产量,有机农业根据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实施。中国国家环保局参照欧盟发达国家有关农业制定基本标准,对有机农业定义为在动植物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农药,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协调种养殖业平衡,维持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是将土壤,动植物连接为一体,生产中将种养殖结合,按生态学原理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自身生产过程利用有机体内有机物质,维持生态环境,以生态系统承载力为基础达到自然和谐发展。传统农业是长期积累农业生产经验,以畜力进行耕作,采用农业传统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农业生产模式,19世纪40年代,发达国家转向常规农业,常规农业为人类提供大量农副产品,使人们生存环境受到挑战,如能源危机,生物链断裂等问题是发展常规农业造成的后果,有机农业起源于传统农业,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主要包括时代背景不同,耕作规则不同,生产环境不同。
        3有机农业发展的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之本,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常规农业阶段,常规农业为人类带来了食品安全等问题,食品安全是人类健康的根本,过去我国不同程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常规农业种植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制品,在提高常规农业产业效益同时为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常规农业发展对化学性制品依赖性增强,人口食品安全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生活需要,修复生态环境,减少农业对土壤大气的污染,节约自然资源,净化人类生存环境。有机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强调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轻农村废弃物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有机农业生产中采用物理方式防治病虫害。发展有机农业可以为人类提供无化学试剂的安全农产品,减少对环境的直接污染,减少农药的生产量,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生态敏感区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加快地区生态治理,有利于水土流失防治,需要推进产业化,将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连接为产业链条,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的利益机制,积极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化,保障有机农产品质量,提高种植有机农业的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基于土壤培肥的有机农业种植技术
        4.1分析土壤特性
        在农作物种植前期,应科学分析种植区域的土壤成分,采取有效土壤培肥方式。在土壤肥力增加的基础上,提升其疏松性,促进农作物种子呼吸,有助于农作物植株吸收水分,保障农作物根系顺利生长。种植地选择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区域,保障区域内病虫害发生概率较小,为农作物丰产优质铺设自然条件。在完成种植选地基础上,实施种植区域土壤检测操作。分析土壤检测结果,总结出土壤现有的肥力数据,结合农作物生长需求,调整种植区域土壤肥力,以便为农作物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实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4.2分析培肥方式作用
        培肥方式直接关乎着土壤所含营养成分,培肥方式的选择应依据农作物的实际生长需求。针对培肥技术的种类,分析每种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总结出具有精准度的选择方案;综合确定培肥的具体时间、培肥方式的具体应用流程。深入掌握培肥技术精髓,便于切实提升农作物的生产水平。如,矿物质肥料对其它培肥技术有辅助作用,应科学采取培肥技术综合使用方式,提升土壤培肥效果,充分发挥土壤培肥作用,是农作物后期施肥的重要手段。
        4.3践行农业轮耕方式
        轮耕农业行为是改善土壤本质的关键方式,能有效缓解耕地超负荷压力,有助于提升耕作效率,保障农作物果实质量,是国内生态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业耕作制度的关键内容。科学规划农作物的耕种布局,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点,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为农作物播种提供绝佳自然条件。轮耕播种方式,旨在给予土壤休息空间,促进其恢复自身营养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以便于再次耕作时,为农作物输送优质营养。合理规划耕作,有利于平衡地表层水土比例,减少对土层结构的破坏,实现自然条件的相互平衡,对生态保护有积极作用。轮耕所带来的生态平衡,使地表水资源、大气层空气资源、土壤肥料等自然条件相互协调,为下一季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4.4引进测土配方技术
        测土配方技术有利于良好掌握土壤营养成分。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控制土壤成分,提升其有机种植效率,促进有机肥料的有效吸收,切实控制生产成本。有机种植户应依据土壤测定结果,结合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制定较为科学的有机种植计划,优化生产成本,保障肥料充足,提升种植效率,创造经济收入。
        5结语
        有机农业是常规农业的替代形式,常规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一定潜在危害,使用农化残留在农产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农药流入水中引起水富营养化,毒害自然界生物,常规农业对人类的负面效应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有机农业可以为人类提供安全性高的农产品,降低农业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可以提高农民当地就业率。不同城市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促进有机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丽华.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方法和措施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24):141.
        [2]马存琴.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方法及措施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2):145.
        [3]王占江.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体系的构建研究[J].江西农业,2018(22):32.
        [4]牟晓东.浅谈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38(20):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